孫權這輩子算是把字訣玩明白了,七十一歲才閉眼,臨走前還琢磨著:我這江東家業,怎麼也得傳個百八十年吧?結果他老人家屍骨未寒,家裡就開始上演皇帝輪流坐,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鬨劇。短短二十四年,換了仨皇帝,最後把自己玩成了三國裡第一個亡國的。用《三國誌》的話說,就是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這話翻譯過來就是:後代太不爭氣,活該亡國。
今天咱就聊聊孫權這仨繼承者:十歲登基的孫亮、靠裝慫上位的孫休,還有把倆字刻在腦門上的孫皓。這三位湊一塊兒,簡直能組個敗家子天團,把孫權攢下的家底霍霍得那叫一個乾淨。
孫權選繼承人的時候,估計是老糊塗了。放著一堆成年兒子不用,偏把小兒子孫亮推上了位。這孩子登基時才十歲,擱現在剛上小學四年級,連加減乘除都沒學明白,就要管著江東千裡江山——這哪是當皇帝,分明是被架在火上烤。
孫權臨死前還覺得自己挺聰明,安排了五個輔政大臣:諸葛恪、孫弘、滕胤、呂據、孫峻。他大概想搞個五人製衡術,誰也彆想獨大。結果這套方案剛啟動就崩了,崩得比豆腐渣工程還快。
第一個跳出來搞事情的是諸葛恪。這哥們兒是諸葛亮的侄子,仗著自己是外來精英,一上來就想立威。他琢磨著:我叔北伐能名垂青史,我也得打個大勝仗給江東人看看!於是二話不說,帶著大軍就去打魏國的合肥。
要說這合肥真是東吳的傷心地,當年張遼在這兒把孫權揍得鼻青臉腫,留下個張遼止啼的典故。諸葛恪偏不信邪,非要硬碰硬,結果打了個稀巴爛,士兵死傷一堆,糧草耗得精光。《三國誌》裡說眾庶失望,而怨黷興矣——意思就是老百姓徹底失望,罵聲連片。
更蠢的是,諸葛恪打了敗仗還嘴硬,回來就嚷嚷:再給我十萬兵,我肯定能贏!這時候孫權的侄子孫峻瞅準機會了。這孫峻是個狠角色,平時看著笑眯眯,一出手就往死裡整。他聯合了孫權的女兒孫魯班,趁著諸葛恪上朝的時候,埋伏了一群刀斧手,等諸葛恪一進門,直接砍成了肉泥。《三國誌》寫得特熱鬨:峻與公主魯班、太常全尚、將軍劉承議,因恪入省,伏兵殺之——連商量帶動手,一套流程走得比外賣送餐還快。
殺了諸葛恪還不算,孫峻順手把他全家都打包送上了西天,連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房親戚都沒放過。五個輔政大臣,眨眼間就剩他自己說了算,十歲的孫亮成了徹底的橡皮圖章。
這孫亮彆看年紀小,心裡跟明鏡似的。他見孫峻專權,偷偷摸摸聯係外戚全尚,想搞個宮廷政變奪權。結果全尚是個豬隊友,轉頭就把消息漏給了孫峻的堂弟孫綝chen)。這孫綝比他哥還狠,直接帶兵衝進皇宮,指著孫亮的鼻子罵:你這小屁孩太不像話,根本不配當皇帝!
十五歲的孫亮就這麼被廢了,降成了會稽王。後來孫綝覺得他礙眼,又把他流放豫章,估計是沒活多久——在三國那會兒,廢帝的下場基本都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可憐孫亮當了五年皇帝,連朝堂的門朝哪開都沒整明白,就成了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孫綝廢了孫亮,總得找個新皇帝撐場麵。挑來挑去,選中了孫權的第六子孫休。這時候孫休都二十五歲了,在外地當藩王,接到進京當皇帝的通知時,腿肚子都轉筋——誰不知道孫綝是殺人不眨眼的主兒?當年他哥孫峻殺諸葛恪,他就在旁邊遞刀,手上早就沾滿了血。
孫休一進京城,就開始了他的影帝級表演。見了孫綝,那叫一個恭敬,又是作揖又是鞠躬,嘴裡念叨著:大將軍孫綝)勞苦功高,以後朝政全聽您的,我就是個擺設。轉頭就賞賜孫綝一堆金銀珠寶,連孫綝的弟弟、侄子都封了大官,個個手握實權。
有一次孫綝給孫休送禮,孫休直接讓人抬到皇宮正廳,對著大臣們說:這都是大將軍的心意,你們可得記著大將軍的好!把孫綝哄得暈頭轉向,覺得這新皇帝就是個沒脾氣的軟柿子,捏起來特順手。
可孫休暗地裡沒閒著。他知道孫綝樹敵太多,偷偷拉攏了兩個人:一個是宮廷侍衛統領張布,一個是老將丁奉。這丁奉可是東吳的活化石,當年跟著陸遜打夷陵之戰,後來又幫孫權守荊州,論輩分比孫綝高兩輩,手裡還握著禁軍兵權。
臘月初八那天,按照規矩,皇帝要請大臣吃飯。孫休特意派人去請孫綝,孫綝本來不想去,怕有埋伏,結果孫休連派了三波人催,最後一波人還說:陛下說了,就喝一杯,絕不耽誤大將軍回家過年。
孫綝一進門,就覺得不對勁——往日裡熱鬨的宮殿,今天安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心跳。他剛端起酒杯,張布使了個眼色,埋伏在屏風後的武士地就衝了出來,把孫綝捆成了粽子。
孫綝這時候才慌了,哭著求孫休:陛下放我一條活路吧,我去流放地當個老百姓,種點菜養活自己行不行?孫休冷笑一聲:當初你殺諸葛恪的時候,咋沒想過放他一條活路?當場就把孫綝砍了,又是滿門抄斬。《三國誌》裡就三個字:夷綝三族——乾淨利落,一點不含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解決了權臣,孫休總算能自己說了算。這哥們兒其實挺有本事,整頓吏治、減輕賦稅,還讓韋昭等人編了部《吳書》,算是給東吳攢了點元氣。有一次,交州現在的越南)太守派人送來一隻白鹿,大臣們都拍馬屁說祥瑞祥瑞,孫休卻說:這鹿啥顏色跟治國沒關係,你們把地方治理好,比啥祥瑞都強。這話聽得大臣們臉都紅了。
可惜孫休命太短,當了六年皇帝就病死了,年僅三十歲。臨死前,他拉著張布和濮陽興的手,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給他們,千叮嚀萬囑咐:一定好好輔佐太子,彆讓江東家業敗了。可他萬萬沒想到,這倆人後來乾的事,直接把東吳推進了火葬場。
孫休一死,太子才十歲。張布和濮陽興琢磨著:幼主難立啊,當年孫亮就是例子。這時候正好孫權的孫子、孫和的兒子孫皓在身邊。這小夥子二十三歲,平時裝得特老實,見了人就鞠躬,還經常幫鄰居老太太挑水,倆人一合計:就他了,看著像個靠譜的。
孫皓剛登基那幾個月,簡直是道德模範本人。他下令打開糧倉,把糧食分給窮人;把宮裡多餘的宮女放出去嫁人,讓她們回家生娃;連皇家獵場裡的鹿啊、兔子啊都放了,說彆占著老百姓的地。大臣們感動得眼淚汪汪,直呼:有孫權當年的風範!這是上天要讓東吳複興啊!
可沒過半年,這小子就暴露了本性,變臉變得比川劇還快。
第一個遭殃的是恩人。張布和濮陽興看著孫皓越來越不像話,背後嘀咕了幾句當初不該立他,被孫皓知道了。這哥們兒二話不說,直接把倆人滿門抄斬。孫權的女兒孫魯育,當年幫過孫皓他媽,就因為拒絕跟孫皓的寵妃吃飯,被活活逼死了。《三國誌》裡說皓既得誌,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大小失望——翻譯過來就是:這貨一得勢就暴露本性,又凶又狂,還愛記仇,天天喝酒玩女人,所有人都傻了眼。
接下來就是荒淫無道的放飛自我時間。孫皓下令:全國十五歲以上的姑娘,沒他點頭不準嫁人,先讓他挑一遍再說。結果後宮裡光嬪妃就有幾千人,比當年孫權時期多了十倍。他還特喜歡搞宴會,每次都要大臣喝到醉倒,誰要是敢少喝一口,就扒了衣服打板子。有個叫王蕃的大臣,喝醉了趴在桌上,孫皓以為他裝睡,直接讓人把他拖出去砍了,腦袋還被當成球踢。
最讓人毛骨悚然的是他的殺人花樣。這哥們兒簡直是個酷刑發明家:剝臉皮、挖眼睛、鋸腦袋,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有個叫賀邵的大臣勸他:陛下彆折騰了,再這麼下去國家就完了。孫皓聽完,直接把賀邵的舌頭割了,讓他說不出話來,最後折磨致死。
有一次,孫皓的寵妃派人去市場搶東西,被太守陳聲抓了。孫皓知道後,把陳聲叫來,笑著說:你挺能耐啊,敢動我的人?然後讓人把陳聲的頭鋸下來,扔到了水裡——就因為這麼點事,一個太守說沒就沒了。
這時候的北方,魏國已經變成了西晉,司馬炎早就看孫皓不順眼了。公元280年,西晉派六路大軍伐吳,孫皓還在宮裡喝酒,對著大臣說:彆怕,我早就在長江裡埋了無數大鐵錐,還在江邊拉了大鐵鏈,晉軍根本過不來!結果晉軍一到,鐵錐被木筏衝走,鐵鏈被火炬燒斷,大軍跟逛公園似的就打到了石頭城南京)。
孫皓這才慌了,學著劉禪的樣子,光著膀子、綁著自己,牽著羊就去投降了。《三國誌》裡寫他投降時肉袒麵縛,銜璧牽羊——這套流程倒是學得挺標準,就是場麵太丟人。
孫皓投降後,被帶到洛陽當歸命侯。有一次司馬炎請他吃飯,故意逗他:我這兒早就為你設了個座位。孫皓臉皮也厚,回了句:我在南方也為陛下設了個座位。這話聽著硬氣,可東吳是真沒了。
從孫權稱帝到孫皓投降,東吳也就撐了五十一年。孫權當年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就這麼被三個後代霍霍完了:孫亮年幼被廢,孫休雖然精明卻短命,孫皓更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說到底,這鍋還得孫權自己背。他晚年廢長立幼,殺了太多功臣,讓朝堂成了權臣和宗室火並的戰場。等他發現問題想改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就像蓋房子,地基沒打牢,後代再折騰幾下,不塌才怪。
陳壽在《三國誌》裡總結得挺到位:皓凶頑,肆行殘暴,忠諫者誅,讒諛者進,虐用其民,窮淫極侈,宜腰首分離,以謝百姓。意思就是孫皓這貨就該千刀萬剮,才能對得起江東百姓。
要是給這三位皇帝打分,孫休勉強及格,孫亮是悲劇少年,孫皓直接負分滾粗。隻能說,創業難,守業更難,碰上這麼一群繼承者,就算孫權泉下有知,估計也得氣得從墳裡爬出來——畢竟,誰也受不了自己攢了一輩子的家業,被後代這麼糟蹋啊。
參考《晉書》《資治通鑒》《三國誌》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