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晉文帝司馬昭:權力棋局中的縱橫捭闔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38章 晉文帝司馬昭:權力棋局中的縱橫捭闔

第38章 晉文帝司馬昭:權力棋局中的縱橫捭闔(1 / 1)

三分天下勢如龍,司馬權謀運掌中。

弑主平叛開晉路,千秋功罪笑談中。

在三國那個英雄輩出、風雲變幻的時代,有一個名字雖不似諸葛亮、曹操那般被人們傳頌得家喻戶曉,卻實實在在地成為了這場亂世棋局的收官者,他就是司馬昭。

司馬昭,字子上,出生於河內溫縣的一個世家大族。司馬家那可是名門望族,祖上在西周時就因功被賜姓司馬,到了他祖父這輩,還擔任著洛陽京兆尹。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成長,司馬昭從小接受的教育和熏陶,那都是頂尖的,為他日後縱橫政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建安六年,司馬昭的父親司馬懿被曹操強製征招入仕。這對司馬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司馬懿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與曹丕交好,在官場一路晉升,先後擔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主簿等職。有這樣一位厲害的父親做榜樣,司馬昭自然也不甘落後。

景初二年,司馬昭被封為新城鄉侯,正式踏上了仕途。正始初年,他擔任洛陽典農中郎將。當時正值魏明帝大興奢侈之風以後,百姓生活負擔沉重。司馬昭一上任,就展現出了他卓越的管理才能,他下令免除苛捐雜稅,讓百姓能夠安心從事農業生產,不誤農時。這一舉措,讓百姓們對他大為稱讚,也讓他在官場中開始嶄露頭角,獲得了不少讚譽。之後,他又轉任散騎常侍,在這個職位上,他進一步積累了政治經驗,也逐漸進入了曹魏政權核心人物的視野。

正始五年,大將軍曹爽伐蜀,司馬昭迎來了他軍事生涯的第一次重要考驗。他被任命為征蜀將軍,作為夏侯玄的副手,率軍出駱穀,駐紮在興勢。蜀將王林夜間偷襲司馬昭軍營,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襲擊,司馬昭表現得異常冷靜,他堅持按兵不動,就像一位沉穩的棋手,在對手出招時,先觀察局勢,不輕易落子。果然,王林摸不清虛實,最終退走。事後,司馬昭對夏侯玄說:“費禕占據險要之地而固守,我軍前進得不到作戰的機會,攻堅而不能下,應趕快撤退,以後再作打算。”從這裡就能看出,司馬昭對戰場局勢的判斷非常準確,他有著軍事家的敏銳洞察力。曹爽等人聽從了他的建議引軍撤退,而費禕果然率兵急奔三嶺,截其歸路,好在魏軍奪得險道才得以通過。回到京都後,司馬昭因這次出色的表現官拜議郎。

嘉平元年,曹魏政壇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高平陵之變。這一年,曹魏皇帝祭掃高平陵,大將軍曹爽及其親信都隨侍同行。時任太傅的司馬懿抓住這個機會,以皇太後名義下令,關閉城門,占據武庫,並派兵出城據守洛水浮橋,命令司徒高柔持節代理大將軍職事,占據曹爽營地。然後司馬懿果斷出手,誅殺曹爽,從此司馬氏開始把持朝政。

在這場政治巨變中,司馬昭率眾護衛二宮,因功增加封邑一千戶。這一千戶封邑,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獎勵,更是他在司馬氏家族中地位提升的標誌,也意味著他正式進入了曹魏政權的權力核心層。

同年秋季,蜀將軍薑維進犯雍州,依傍翔山建築兩座城,派牙門將句安、李教等人駐守,並聚集羌胡人為人質,進犯侵逼各郡。征西將軍郭淮和雍州刺史陳泰進行抵禦,司馬昭隨郭淮迎戰。在這場戰役中,司馬昭表現出色,他升任安西將軍、持節,駐守關中,為諸軍節度。郭淮和句安在曲地陷入僵持,司馬昭則進兵占據長城,南奔駱穀來迷惑蜀軍。薑維有所顧忌,退兵守南鄞,句安的軍隊斷絕了後援,率眾投降。這場戰役的勝利,讓司馬昭在軍事上的威望進一步提升,也讓他在司馬氏家族中,成為了能獨當一麵的人物。之後,他又轉任安東將軍、持節,鎮守許昌,負責一方軍事,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

嘉平三年,司馬懿逝世,司馬昭的兄長司馬師接過了父親的班,任大將軍,總攬國政。兄弟倆在權力的道路上繼續攜手前行,不過,他們也麵臨著諸多挑戰。

嘉平四年,司馬師下令兵分三路攻打吳國,司馬昭為都督,統率征東將軍胡遵、鎮東將軍諸葛誕討伐吳國,在東興交戰。但這一戰,由於胡遵等人輕敵懈怠,導致魏軍戰敗。司馬昭作為監軍,也因這次戰敗獲罪被削去爵位。這對司馬昭來說,無疑是一次不小的打擊,但他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他就像一位在賽場上失利的運動員,默默總結經驗教訓,等待著下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嘉平五年,蜀將薑維再次舉兵侵擾隴右,佯稱要攻打狄道。司馬昭暫兼征西將軍,駐守長安。麵對薑維的虛張聲勢,司馬昭並沒有被迷惑,他通過分析薑維的軍事行動和戰略意圖,準確判斷出薑維是在虛晃一槍。果然,蜀軍因糧草不足撤軍。此時又趕上新平羌胡部族叛亂,司馬昭率軍將他們擊破,叛軍懼於其威紛紛投降。憑借這次平叛的功勞,司馬昭重新被封為新城鄉侯,再次回到了權力的舞台中央,也向眾人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嘉平六年,魏邵陵厲公曹芳與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人密謀誅殺司馬師,欲改立太常夏侯玄為大將軍。可惜計劃泄露,三人被司馬師誅殺。同年,司馬師廢曹芳為齊王,在郭太後的堅持下,司馬師派使者迎立高貴鄉公曹髦到洛陽登基,改年號為正元。司馬昭參與了這次改立皇帝的謀劃定策,因功被進封為高都侯,增封食邑二千戶。在這場政治風波中,司馬昭與兄長司馬師緊密配合,成功穩固了司馬氏家族的統治地位,也讓曹魏政權進一步被司馬氏掌控。

正元二年,鎮東將軍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假稱受太後詔書,在壽春起兵,並向各州郡發檄文以共同討伐司馬師。這是司馬氏掌權以來,麵臨的一次重大軍事叛亂。司馬師率領中外各軍討伐毋丘儉和文欽,讓司馬昭兼任中領軍,留守洛陽。在這場平叛戰爭中,司馬師雖然成功誅殺了毋丘儉,文欽潰逃投奔吳國,但他自己也因眼疾複發,又在戰爭中受到驚嚇,病情加重。

司馬師回到京都後,深知自己時日無多,他將身後之事托付給了司馬昭,任命司馬昭為衛將軍,總管諸軍。不久,司馬師在許昌逝世,魏帝曹髦命令司馬昭鎮守許昌,讓尚書傅嘏率領六軍返回京師。但司馬昭可不甘心隻做一個鎮守一方的將領,他采用鐘會及傅嘏的策略,自己率軍返回洛陽以南駐紮。二月,詔令任命司馬昭為大將軍、錄尚書事,他正式接過了兄長的班,成為了曹魏政權的實際掌權者。

甘露二年,又一場叛亂爆發了。鎮東將軍諸葛誕拒不接受司馬昭以皇帝名義召他回京都任司空的命令,並殺死揚州刺史樂綝,盤踞淮南起兵,派小兒子諸葛靚到吳國做人質,向吳王稱臣請求救援。麵對這場叛亂,司馬昭為激勵士氣,事奉天子及皇太後一同東征。他在青、徐、荊、豫征兵,又征集了一部分關中的流動部隊,都會合於淮北。軍隊駐紮在項,令廷尉何楨持符節,出使淮南,對將士們宣示撫慰,申明叛逆與忠順,誅罰與賞賜等政策,從心理上瓦解叛軍的鬥誌。

六月,魏帝曹髦車駕到達項縣,司馬昭率兵二十六萬人駐紮於丘頭,命征南將軍王基和安東將軍陳騫等率眾包圍壽春城。東吳大將孫綝派遣全懌、全端、唐谘、文欽、王祚等將軍率領三萬餘人前往壽春城接應諸葛誕,吳軍趁包圍圈還未形成,憑借險要地勢,從壽春城東北衝入城中。同時,孫綝命大都督朱異率三萬軍士屯安城。隨後,司馬昭發揮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以優勢兵力將壽春城四麵合圍,構築工事困城。城內的文欽多次嘗試突圍,均被擊退。

在這場戰爭中,司馬昭還充分運用了智謀。他先是放風用反間之計,散布吳軍救援將至、魏軍士氣低落、糧草匱乏等消息迷惑城內軍士,讓諸葛誕等人放鬆警惕,更加寬心任意吃喝,不久城中就缺糧了。諸葛誕的心腹將軍蔣班、焦彝與文欽產生矛盾,二人害怕被殺,隨即越過城牆投降魏軍。吳將全懌之母在吳國獲罪,全端哥哥的兒子全輝、全儀護衛其母投奔魏軍。司馬昭又用鐘會的計謀,代全輝、全儀寫信勸身處壽春城的全靜投降,十二月,全靜兄弟五人率領部下逃出城向司馬昭投降,壽春城中人心恐慌,不知所為。

甘露三年春季,諸葛誕、文欽等出來攻擊圍城軍,被魏軍擊退。諸葛誕與文欽內部不和、相互猜疑,文欽被諸葛誕所殺。文欽之子文鴦、文虎跳下城牆投降魏軍,司馬昭任其為將軍,封為侯,並使其繞城喊話勸降,此時壽春守軍鬥誌儘失,司馬昭隨即下令攻城。二月二十日,城內守軍放棄抵抗,壽春城破,諸葛誕率親信從小城門突圍,兵敗被殺,其三族儘數被誅。唐谘、王祚等將軍和一萬多吳軍投降,魏軍繳獲的武器和物資堆積如山。這場戰役,司馬昭大軍殲敵十萬,大獲全勝。為彰顯大度,他下令吳軍投降者一律不殺,並將他們安置在洛陽附近的河東、河內、河南三郡居住。壽春之戰的勝利,讓司馬昭的威望達到了頂點,整個曹魏政權,再也沒有人能挑戰他的權威。

甘露三年夏,朝廷封司馬昭為晉公,封地包括並州的太原、上黨、西河、樂平、新興、雁門和司州的河東、平陽,共八郡,地方七百裡,加九錫,晉位相國,晉國府中置官司。司馬昭九次辭讓不受,後改增加司馬昭封邑一萬戶,食三縣租稅,其子之中沒有爵位的都封為列侯。這一係列的封賞,表明司馬昭的權力已經達到了人臣的巔峰,距離皇位隻有一步之遙。

公元260年四月,朝廷詔令有關官員一切遵照以前的命令,再次晉升大將軍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公,加賜九錫。然而,魏帝曹髦卻不甘心做一個傀儡皇帝,他見自己的權力威勢日漸削弱,感到不勝忿恨。於是,曹髦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發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憤慨之言:“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可惜,王沈、王業急速將此事告知司馬昭。曹髦眼見事情敗露,隨即率侍從向司馬府進發,想要做最後的抗爭。但他的力量太過弱小,途中被太子舍人成濟擊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司馬昭弑君這件事,成為了他人生中的一個巨大汙點。雖然他隨後殺成濟,滅其三族,試圖掩蓋自己的罪行,但曆史的真相是無法被完全抹去的。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反映出司馬昭在權力鬥爭中的殘酷和果斷,他為了維護司馬氏家族的統治,不惜一切代價。之後,司馬昭和太後與公卿們商議,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鄉公曹璜為帝後改名曹奐),改年號為景元。曹奐完全成為了司馬昭的傀儡,司馬昭徹底掌控了曹魏政權的一切。

景元四年夏,司馬昭做出了一個影響三國曆史走向的重大決策——舉兵分三路進攻蜀漢。他派征西將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由狄道進軍,以牽製蜀大將軍薑維駐守遝中的主力;同時派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餘人,進攻武都以切斷薑維退路,防止其回援蜀地;又派鐘會統兵十萬,分彆從斜穀、駱穀、子午穀直驅漢中。

秋季八月,大軍從洛陽誓師發兵,將軍鄧敦因對討伐蜀國持有異議,被司馬昭當眾斬殺。這一舉動,向全軍表明了司馬昭伐蜀的決心,不容任何人動搖。九月,司馬昭又派天水太守王頎、隴西太守牽弘合力攻取圍截薑維所部,金城太守楊欣攻取甘鬆。鐘會派部下李輔領兵穿越斜穀,在樂城將蜀將王含包圍,同時命部將易愷攻取漢城。鐘會則率兵奔赴陽安,關城隨即被其護軍胡烈攻破。

在這場伐蜀之戰中,鄧艾表現出色,他率軍偷渡陰平,直搗成都,蜀漢後主劉禪投降,蜀漢滅亡。這場戰役的勝利,讓司馬昭的威望再次得到提升,也為西晉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元264年三月,司馬昭加封為晉王,距離他建立晉朝,隻差最後一步。

然而,命運卻沒有給司馬昭完成這最後一步的機會。公元265年八月,司馬昭逝世,時年五十四歲。數月後,他的兒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晉文帝,廟號太祖。

司馬昭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從一個初涉官場的年輕人,一步步成為曹魏政權的實際掌控者,最終為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在政治、軍事上都有著卓越的才能,善於用人,能夠準確判斷局勢,做出正確的決策。但他也有著權力者的殘酷和野心,弑君等行為也讓他備受爭議。不過,無論後人如何評價他,都無法否認他在三國曆史中的重要地位,他是那個時代權力棋局中最後的贏家,也是開啟晉朝新時代的關鍵人物。

參考《晉書》《資治通鑒》《三國誌》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盜墓:開局古神奪舍,我反手煉化 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 全球輪回之我自帶劇情庫 背叛後從鄉鎮到封疆大吏 特事科麻了,這人比鬼還邪性 殺手重生從六零年開始 都穿越了,你還叫我節製一點 綜武:長太帥,被邀月擒回移花宮 江湖奇聞記 光冕與混沌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