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自軍中小校郎,鐵槍曾護舊朝堂。
為登龍位甘稱子,敢割燕雲十六鄉。
媚契丹,虐忠良,千年罵名背身扛。
縱然得國成君主,終是遺羞萬古長。
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溫把唐哀帝踹下龍椅,自己當了皇帝,大唐算是徹底涼了。這時候的中原大地,跟燒開的粥似的亂——你方唱罷我登場,今天你滅我,明天我打你,節度使們搶地盤比搶過年紅包還積極。就在這亂糟糟的年月裡,一個叫石敬瑭的年輕人,正攥著一把生鏽的鐵槍,在軍營裡摸爬滾打。
石敬瑭這人生得五大三粗,臉黑得像剛從煤窯裡出來,胳膊粗得能跑馬,打起仗來不要命。《舊五代史·晉高祖紀》裡說他“性沉厚,寡言笑,讀兵法,重李牧、周亞夫行事”——意思是這人心眼實,不愛說話,卻愛讀兵法,把戰國的李牧、漢朝的周亞夫當成偶像。不過那會兒他還沒機會學偶像帶兵,隻能跟著後唐明宗李嗣源當“馬前卒”,說白了就是拎包打雜的。
機會這東西,有時候就藏在刀光劍影裡。後梁隆德三年公元923年),李嗣源跟著後唐莊宗李存勖打後梁,在楊劉鎮被梁軍圍了個水泄不通。莊宗的大軍被擋在外麵,李嗣源身邊就幾百號人,眼看就要成甕中之鱉。就在這時候,石敬瑭拎著鐵槍站了出來,對李嗣源說:“將軍,跟他們拚了!”
說完,他帶著十幾個兄弟,像瘋了似的衝進梁軍陣裡。梁軍士兵見這黑大個跟不要命似的,嚇得連連後退。石敬瑭趁機砍倒梁軍的大旗,大喊:“梁軍敗了!”李嗣源一看機會來了,趕緊率軍跟上,居然真的衝破了包圍圈。經此一役,李嗣源徹底記住了這個“不要命的黑小子”,把他當成心腹,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石敬瑭這下從“馬前卒”變成了“駙馬爺”,算是一步登天。
後來李嗣源發動兵變,推翻了莊宗,自己當了皇帝後唐明宗)。石敬瑭因為擁立有功,被封為河東節度使,鎮守太原。太原這地方,是北方的軍事重鎮,手裡握著幾萬兵馬,石敬瑭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可他知道,亂世裡手裡有兵才硬氣,所以天天抓訓練,把河東的軍隊練得跟餓狼似的,還偷偷囤積糧草,為自己留後路。
明宗當了幾年皇帝就死了,他的兒子李從厚繼位後唐閔帝)。這李從厚是個軟蛋,剛登基就想削藩,把鳳翔節度使李從珂和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當成眼中釘。李從珂一聽就火了,直接起兵造反,一路打進洛陽,把李從厚趕下了台,自己當了皇帝後唐末帝)。
李從珂當了皇帝,比李從厚還猜忌石敬瑭。為啥?因為石敬瑭是明宗的女婿,手裡又有兵權,李從珂總覺得這黑大個要搶自己的皇位。有次石敬瑭來洛陽朝拜,李從珂在宮裡設宴招待他。酒過三巡,李從珂醉醺醺地說:“妹夫啊,你在太原待得挺舒服,還舍得回洛陽來看朕嗎?”
石敬瑭一聽就慌了——這話說得陰陽怪氣,明顯是懷疑自己。他趕緊裝作醉了,趴在桌子上嘟囔:“臣就是陛下的狗,陛下讓臣去哪,臣就去哪……”可心裡早就把李從珂罵了八百遍:你個篡位的貨,還好意思懷疑我?
回到太原後,石敬瑭更不安了。他知道李從珂遲早要對自己下手,就開始偷偷跟契丹人聯係——契丹是當時北方的強國,首領耶律德光兵強馬壯,要是能拉上這靠山,李從珂就不敢輕易動自己了。可他沒想到,這一步棋,最後把自己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李從珂終於動手了。他下旨把石敬瑭調離太原,改任天平節度使。石敬瑭心裡門兒清:這是要奪自己的兵權,一旦離開太原,自己就是案板上的肉。他召集手下的將領,拍著桌子說:“李從珂這小子,篡位奪權,還想害我!今天我要反了,你們願意跟我乾嗎?”
將領們早就被李從珂的猜忌搞得人心惶惶,紛紛大喊:“願隨節度使反!”於是,石敬瑭正式起兵,還向契丹人發出求救信,信裡寫了三件事:第一,向契丹稱臣;第二,認耶律德光當“爹”耶律德光比石敬瑭還小十歲);第三,隻要契丹幫自己打敗李從珂,就把燕雲十六州割給契丹。
說到這,有必要給大家解釋一下,我們讀曆史經常提及“燕雲十六州”,但具體是什麼地方呢?說出來嚇你一跳,即幽州、順州、儒州、檀州、薊州、涿州、瀛州、鄚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雲州,換今天來說便是以北京和山西大同為中心,東至河北遵化,北到長城,西至山西神池,南至天津、河北河間、保定一帶,好家夥,為了個名義上的皇位,將近乎整個華北拱手相讓,比起後來的韓主席還硬,好家夥“中原千古第一罪人”實至名歸。
話說,這封信一送出去,連石敬瑭的親信都嚇了一跳。他的謀士劉知遠勸他:“稱臣可以,認爹就太過分了!割地也不行,燕雲十六州是中原的屏障,割給契丹,以後中原就無險可守了!”可石敬瑭這會兒滿腦子都是皇位,哪聽得進勸?他瞪著劉知遠說:“不這麼乾,契丹能幫我嗎?你懂個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耶律德光收到信,差點笑出聲——這石敬瑭真是個“人才”,居然願意認自己當爹,還送這麼大一塊地。他立馬率領五萬騎兵,從雁門關南下,直奔太原。
李從珂聽說石敬瑭造反,還引來了契丹人,趕緊派大軍去鎮壓。可後唐的軍隊早就沒了戰鬥力,將領們貪生怕死,士兵們士氣低落。契丹騎兵一到,後唐軍就像紙糊的一樣,一觸即潰。《新五代史·晉高祖紀》裡記載:“契丹主謂敬瑭曰:‘吾三千裡來赴難,必有成功。觀汝器貌識量,真中原之主也。’”意思是耶律德光見了石敬瑭,拍著他的肩膀說:“我從三千裡外趕來幫你,肯定能成功!看你這模樣和見識,真是中原的真命天子啊!”
石敬瑭一聽,趕緊趴在地上磕頭,嘴裡喊著:“兒臣謝父皇恩典!”耶律德光比他小十歲,他卻喊得比親爹還親,旁邊的契丹將領都憋不住笑,石敬瑭卻臉不紅氣不喘——為了皇位,這點臉麵算什麼?
沒過多久,石敬瑭在契丹人的支持下,率軍逼近洛陽。李從珂知道大勢已去,帶著太後、皇後和兒子,登上玄武樓,點了一把火,自焚而死。後唐就這麼亡了。
同年十一月,石敬瑭在契丹人的“冊封”下,在洛陽登基稱帝,國號“晉”,史稱“後晉”。登基那天,耶律德光坐在上首,石敬瑭站在下麵,恭恭敬敬地接受“父皇”的冊封。耶律德光還特意叮囑他:“以後要好好孝敬我,可彆忘恩負義啊!”石敬瑭連忙點頭:“兒臣不敢忘,兒臣一定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當了皇帝後,石敬瑭果然沒“忘恩”。他每年都要給契丹送大量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光糧食就送幾十萬石;每次契丹使者來中原,石敬瑭都要親自去迎接,好吃好喝招待,生怕得罪了“父皇”。有次契丹使者當著滿朝文武的麵,故意刁難石敬瑭,說契丹缺戰馬,讓他趕緊送幾千匹過去。石敬瑭二話不說,立馬下令把皇宮裡的禦馬都送過去,還賠著笑臉說:“父皇需要,兒臣理應孝敬。”
大臣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有個叫景延廣的大臣實在忍不住了,對石敬瑭說:“陛下,您是中原的皇帝,怎麼能對契丹如此卑躬屈膝?再這麼下去,百姓們都會罵您的!”石敬瑭卻歎了口氣:“朕也是沒辦法啊,要是得罪了契丹,他們再打過來,這皇位就保不住了。”
可他不知道,他割出去的燕雲十六州,成了中原百年的噩夢。燕雲十六州地勢險要,有燕山、太行山作為屏障,契丹人得了這塊地,就像打開了中原的大門,以後想什麼時候打過來,就什麼時候打過來。從後晉開始,北宋、南宋,幾代中原王朝都想收回燕雲十六州,可打了幾百年,都沒能成功,反而被契丹、金、蒙古輪流欺負——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石敬瑭。
石敬瑭當了七年皇帝,這七年裡,他過得比誰都憋屈。
首先是契丹人的壓榨。耶律德光把石敬瑭當成“提款機”,想要什麼就直接要,從不客氣。一會兒要絲綢,一會兒要茶葉,一會兒要工匠,石敬瑭要是敢說半個“不”字,契丹使者就會拍著桌子罵:“你忘了是誰幫你當上皇帝的?忘了你是誰的兒子了?”
有次契丹人要十萬匹絹,當時後晉剛經曆戰亂,百姓們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這麼多絹?石敬瑭沒辦法,隻能下令向百姓強征,有的百姓家裡沒有絹,就被官兵打得頭破血流。《舊五代史·晉高祖紀》裡記載:“契丹歲求繒帛,帝苦之,重斂於民,民甚困。”意思是契丹每年都要絲綢,石敬瑭很苦惱,隻能加重對百姓的搜刮,百姓們過得越來越困苦。
其次是內部的反對聲音。很多將領本來就看不慣石敬瑭認爹割地,再加上他對契丹卑躬屈膝,對百姓橫征暴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對他。成德節度使安重榮就是其中一個,他公開說:“契丹人就是蠻夷,陛下怎麼能認蠻夷當爹?我要起兵反了,把契丹人趕出去!”
安重榮還真的起兵了,雖然最後被石敬瑭鎮壓下去了,但這件事讓石敬瑭更害怕了。他擔心其他節度使也會效仿安重榮,更擔心契丹人會因為這件事怪罪自己。那段時間,石敬瑭天天睡不著覺,頭發一把一把地掉,人也越來越消瘦。
他的謀士劉知遠見他這副模樣,又勸他:“陛下,現在百姓怨聲載道,將領們心懷不滿,契丹人又得寸進尺,再這麼下去,後晉就危險了。不如咱們慢慢積蓄力量,以後再跟契丹翻臉?”可石敬瑭早就沒了當年的狠勁,他搖著頭說:“不行,契丹人太厲害,咱們打不過的。隻要能保住皇位,再憋屈也值了。”
可他的“憋屈”並沒有換來安穩。天福七年公元942年),耶律德光又派人來要東西,這次要的是“代北節度使”的職位,還說要親自來中原“視察”。石敬瑭一聽,嚇得魂都沒了——耶律德光要是來中原,肯定又要大肆搜刮,到時候百姓們更要造反,自己的皇位就真的保不住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急得滿嘴起泡,整天躲在皇宮裡唉聲歎氣,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沒過多久,他就病倒了,剛開始隻是感冒發燒,後來越來越嚴重,連話都說不出來了。太醫們來了一波又一波,開了無數藥方,可石敬瑭的身體還是一天比一天差。
臨死前,石敬瑭拉著兒子石重貴的手,斷斷續續地說:“記住……彆得罪契丹……好好孝敬……父皇……”話沒說完,就咽了氣,享年五十一歲。
他到死都沒明白,自己為了皇位,認爹割地,壓榨百姓,可最後還是落得個眾叛親離、惶恐而死的下場。他以為認了契丹當靠山,就能保住皇位,卻不知道,靠“認爹”得來的皇位,從來就坐不穩。
石敬瑭死了,可他留下的“爛攤子”,比唐僖宗還難收拾。
他的兒子石重貴繼位後,不甘心當“孫皇帝”,在景延廣的慫恿下,跟契丹翻了臉。耶律德光一聽就火了:你爹都得喊我爹,你個小兔崽子還敢跟我叫板?他立馬率領大軍南下,攻打後晉。
後晉的軍隊本來就沒什麼戰鬥力,再加上石重貴昏庸無能,將領們各懷鬼胎,沒打幾仗就敗了。開運四年公元947年),契丹人攻破開封,石重貴被俘,後晉就這麼亡了——從石敬瑭登基到亡國,才短短十一年。
耶律德光進入開封後,縱容士兵燒殺搶掠,把中原搞得雞犬不寧。百姓們恨透了契丹人,更恨透了石敬瑭——要是沒有石敬瑭認爹割地,契丹人怎麼會這麼容易打進中原?從那以後,“兒皇帝”成了石敬瑭的代名詞,千年下來,就沒幾個人說他好。
有人說,石敬瑭也是被逼的——李從珂要殺他,他要是不找契丹人幫忙,早就死了。可被逼不是“認爹割地”的理由。當時的節度使想反的人多了,比如後來的劉知遠,就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後漢,也沒見人家認爹割地。石敬瑭之所以這麼乾,說到底還是為了皇位,為了自己的私心。
《新五代史》的作者歐陽修,對石敬瑭的評價特彆狠:“嗚呼!晉之事醜矣,而惡亦極也。”意思是後晉的事太丟人了,石敬瑭的罪惡也到了極點。為啥這麼說?因為他割出去的燕雲十六州,讓中原王朝失去了北方的屏障,從此以後,北方的遊牧民族可以長驅直入,中原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北宋建立後,宋太祖、宋太宗都想收回燕雲十六州,可打了好幾次都失敗了,最後隻能年年給契丹送錢送物,跟石敬瑭當年的“孝敬”沒什麼兩樣。
更諷刺的是,石敬瑭當年認耶律德光當爹,以為能靠契丹保住皇位,可他死後才五年,後晉就被契丹滅了。他費儘心機換來的皇位,不過是曇花一現;他不惜一切代價討好的“父皇”,最後成了滅亡自己王朝的凶手。
參考《舊五代史·晉高祖紀》《資治通鑒》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