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廈將傾勢難留,獻宗末帝誌未休。
力挽狂瀾終成夢,烽火連天家國憂。
蒙古鐵騎如潮至,西夏山河付水流。
青史一頁傷心事,殘陽如血照荒丘。
李德旺出生在西夏皇室,可這身份,在風雨飄搖的末世,更像是一份沉重的枷鎖。他的老爹夏神宗,那可是個“神操作”不斷的主兒,一門心思跟著蒙古人瞎折騰,四處打仗,把個西夏折騰得民不聊生,國力衰微,就差沒搖搖欲墜了。
公元1223年,夏神宗估計是自己也知道把國家禍禍得夠嗆,不好意思再乾下去了,腳底抹油,把皇位甩給了李德旺,自己跑去當太上皇逍遙了。李德旺這時候接手的西夏,那就是個爛攤子,國內經濟崩潰,百姓怨聲載道,外麵呢,蒙古大軍虎視眈眈,就像一頭餓狼,隨時準備撲上來把西夏給吞了。但李德旺沒被這陣仗嚇倒,他心裡憋著一股勁,想著怎麼也得把西夏從懸崖邊上拉回來。
李德旺一上位,就知道不能再走老爹的老路了,得趕緊改政策。他心裡清楚,蒙古就是個惹不起的主,之前西夏跟著蒙古欺負金朝,現在金朝雖說也不行了,但唇亡齒寒啊,要是金朝被滅了,西夏肯定也得完蛋。於是,他麻溜地派使者去金朝,想著跟人家握手言和,一起對抗蒙古。
可這事兒辦起來哪有那麼容易啊。金朝那邊一想起之前被西夏和蒙古聯手欺負的日子,就氣得牙癢癢,根本不想搭理李德旺。李德旺也不放棄,左一次右一次地派人去,好話歹話都說儘了,還許下各種好處。終於,在公元1225年,金朝被他的誠意打動了,兩國簽訂和約,成了兄弟之國。這和約裡規定,兩國各用自己的年號,金朝也不用給西夏歲幣了,以前的恩怨一筆勾銷,一起對抗蒙古這個共同的敵人。
解決了和金朝的關係,李德旺還想從彆的地方找幫手。他聽說漠北還有些部落沒被蒙古征服,就打起了他們的主意,想著聯合起來一起抗蒙。他派使者去聯絡這些部落,信誓旦旦地說大家一起乾,肯定能把蒙古給趕跑。可他沒想到,這些部落被蒙古打怕了,根本不敢輕易答應,就算有幾個心動的,也是猶猶豫豫,不敢真動手。李德旺這計劃,就這麼打了水漂。
李德旺這邊忙著搞外交,成吉思汗那邊可沒閒著。他聽說李德旺想聯合彆人對付自己,頓時火冒三丈,心想:“這小西夏,還敢跟我玩花樣?看我不好好收拾你!”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氣勢洶洶地殺向西夏。
蒙古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所到之處,西夏的城池紛紛淪陷。黑水城、肅州、甘州、西涼府……一個接一個被攻破,西夏軍隊根本抵擋不住。李德旺看著前線傳來的戰敗消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卻又毫無辦法。他想調兵抵抗,可西夏的精兵早就被之前的戰爭消耗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根本不是蒙古鐵騎的對手。
在蒙古大軍的猛烈進攻下,西夏的國土越來越小,百姓流離失所,到處都是哭聲和慘叫聲。李德旺看著這一切,心裡又急又痛,卻無能為力。他的身體也在這巨大的壓力下越來越差,終於,在這一年的七月,李德旺帶著滿心的不甘和遺憾,閉上了眼睛,終年46歲。他到死也沒能實現挽救西夏的願望,隻留下一個更加千瘡百孔的國家。
李德旺死後,西夏皇室緊急開會,商量著誰來當這個皇帝。最後,清平郡王之子、南平王李睍被大家推上了皇位,這就是夏末帝。李睍這時候才二十來歲,正是青春年少的年紀,可他接手的,卻是一個即將滅亡的國家。
李睍看著朝堂上憂心忡忡的大臣們,再看看外麵戰火紛飛的國家,心裡明白,自己這個皇帝不好當。但他骨子裡有著黨項人的勇敢和堅韌,他發誓,就算拚儘全力,也要守護住西夏最後的尊嚴。
李睍即位的時候,蒙古大軍已經兵臨城下,把西夏的都城中興府圍得水泄不通。中興府就像一座孤島,被洶湧的波濤包圍著,隨時都可能被淹沒。李睍沒有退縮,他帶領著城中的軍民,日夜堅守城池。
蒙古軍隊一次次地發起進攻,都被西夏軍民頑強地打了回去。成吉思汗看著久攻不下的中興府,氣得暴跳如雷,他派出更多的兵力,加大進攻的力度。城中的情況越來越危急,糧食越來越少,百姓們餓得麵黃肌瘦,士兵們也疲憊不堪。可李睍沒有放棄,他親自到城牆上鼓舞士氣,告訴大家:“隻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就不能讓蒙古人進城!”
在李睍的帶領下,西夏軍民堅守了半年之久。這半年裡,他們經曆了無數次的戰鬥,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他們始終沒有屈服。然而,命運似乎已經注定,西夏的滅亡隻是時間問題。
公元1227年的六月,中興府裡發生了一場可怕的地震,房屋倒塌,百姓死傷無數。這場地震就像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原本就岌岌可危的中興府徹底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李睍看著城中的慘狀,知道大勢已去,他流著淚,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投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睍帶著西夏的祖傳金佛和大量的金銀財寶,出城向成吉思汗投降。他請求成吉思汗寬限一個月再獻城,成吉思汗答應了。可誰也沒想到,就在這一個月裡,成吉思汗突然去世了。蒙古人按照他的遺囑,在李睍獻城後,將他殺害。西夏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王朝,就此滅亡,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
李睍雖然沒能挽救西夏,但他在最後時刻的堅守,讓人們看到了他的勇氣和擔當。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悲壯的史詩,雖然結局是悲慘的,但過程卻充滿了力量和感動。
夏獻宗李德旺和末帝李睍的一生,是在亂世中掙紮的一生。他們麵對著強大的蒙古,想儘辦法挽救西夏,卻最終無力回天。他們的努力,就像在狂風中搖曳的燭光,雖然微弱,卻依然照亮了黑暗的夜空。
回顧西夏的曆史,從李元昊建國,到李德旺、李睍的滅亡,這一百多年裡,西夏經曆了無數的風雨。它曾經強大過,與宋、遼、金等國並立於世;它也曾經輝煌過,創造了獨特的文化和燦爛的文明。可最終,它還是沒能逃脫滅亡的命運。
李德旺和李睍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曆史的殘酷和無奈。他們就像兩個孤獨的戰士,在曆史的舞台上,奮力抵抗著命運的安排。雖然他們失敗了,但他們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正如古人雲:“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在那個動蕩的時代,李德旺和李睍雖然沒能成為拯救國家的英雄,但他們的故事,卻成為了曆史長河中一段永恒的記憶,讓我們在千年之後,依然為他們的命運而歎息,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
參考《西夏書事》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