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使者一到蒙古,居然把朱祁鎮給認出來了。朱祁鎮拉著使者的手,哭著說:你回去告訴弟弟,我啥也不要,就讓我回去當個老百姓,守著祖墳就行!這話傳到朱祁鈺耳朵裡,他半信半疑,但架不住輿論壓力,隻好硬著頭皮派於謙的副手楊善去接人。
楊善這人是個人才,沒帶多少錢,憑著一張嘴,居然真把朱祁鎮給忽悠回來了。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朱祁鎮終於回到了北京。兄弟倆在東安門見了麵,朱祁鈺假惺惺地跑過去抱哥哥,哭著說:哥哥,你可算回來了!朱祁鎮也配合著演:弟弟,辛苦你了,這皇位還是你的。
演完戲,朱祁鈺立刻變臉,把朱祁鎮軟禁到了南宮紫禁城東南角的一處宮殿),還派了錦衣衛看守,門都用鉛灌死了。用《明史》的話說,是帝迎見於東安門,入居南宮,尊為太上皇——這尊為太上皇,說得真好聽,其實就是關禁閉。
解決了哥哥,朱祁鈺又把目標對準了太子朱見深。這孩子是朱祁鎮的兒子,現在當著太子,將來要是繼位了,肯定會為他爹報仇。不行,得換了!
他開始給大臣們送禮,封官許願,暗示大家支持換太子。有良心的大臣不同意,比如吏部尚書王直,把朱祁鈺送的金子退了回去:陛下,這活兒我乾不了。但更多人見錢眼開,紛紛上書:陛下聖明,應該立自己的兒子當太子!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朱祁鈺終於如願以償,廢了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他以為這樣一來,皇位就能傳給自己的後代了。可老天爺好像跟他開了個玩笑——第二年,剛當上太子的朱見濟居然夭折了。
朱祁鈺悲痛欲絕,這可是他唯一的兒子。從那以後,他像變了個人,天天悶悶不樂,身體也越來越差。大臣們勸他再生一個,可他努力了半天,後宮嬪妃就是沒動靜。更要命的是,他開始猜忌身邊的人,覺得誰都想害他,連當初最信任的於謙,也漸漸被他疏遠了。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鈺病重,躺在床上起不來了。這時候,朝堂上暗流湧動——皇帝快不行了,又沒兒子,將來誰當皇帝?
有人說,應該把廢太子朱見深請回來;有人說,不如讓朱祁鎮複位。就在這時候,幾個野心家跳了出來:
石亨:武將,之前打了敗仗被朱祁鈺處分過,一直懷恨在心;
徐有貞:文臣,就是當初提議遷都南京被於謙罵過的那個,想靠政變翻身;
曹吉祥:太監,跟石亨勾結在一起,想撈點好處。
這三人湊在一起,一拍即合:不如我們把太上皇從南宮接出來,擁立他複位!事成之後,咱們就是大功之臣!
正月十六夜裡,石亨帶著一千多士兵,砸開南宮的門,把朱祁鎮接了出來。朱祁鎮一開始還以為是弟弟派人來殺他,嚇得直哆嗦,後來一聽是要讓他複位,立刻來了精神,穿上龍袍就往皇宮跑。
第二天一早,大臣們像往常一樣去給朱祁鈺請安,剛走到朝堂門口,就聽見裡麵傳來鐘鼓聲——這是上朝的信號。大家進去一看,懵了:龍椅上坐的不是朱祁鈺,而是朱祁鎮!
徐有貞站出來大喊:太上皇複位了!還不快拜!大臣們愣了半天,隻好紛紛跪下磕頭。這就是曆史上的奪門之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躺在病床上的朱祁鈺,聽到外麵的鐘鼓聲,覺得不對勁——自己還沒死呢,誰在上朝?問身邊的太監,太監哆哆嗦嗦地說:陛下...是太上皇...複位了。
朱祁鈺半天沒說話,過了好一會兒,歎了口氣:哥哥...還是回來了啊。這話裡,有無奈,有不甘,或許還有一絲解脫。
沒過幾天,朱祁鎮就下旨,廢朱祁鈺為郕王,把他遷到西苑今中南海)軟禁起來。一個月後,朱祁鈺突然死了,年僅三十歲。關於他的死因,史書上寫得很含糊,隻說,但民間一直流傳,他是被朱祁鎮派人勒死的。
更慘的是,朱祁鎮還不給他好名聲,賜了個惡諡,意思是殘暴無德,還不許他葬入皇帝的陵寢明十三陵),把他埋在了北京西山,也就是現在的景泰陵。直到成化年間,他的侄子朱見深也就是當年被他廢掉的太子)才給他平反,恢複了帝號,上廟號——意思是代替彆人當皇帝,算是給了他一個名分。
朱祁鈺當了七年皇帝,到底乾得怎麼樣?
論功勞,他絕對能排進明朝皇帝的中上遊,理由如下:
一、臨危受命,踐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理念,在國家最危難的時候穩住了局麵,要是沒有他,明朝可能早就南遷了,變成第二個南宋;
二、信任於謙,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保住了京城,讓老百姓免受蒙古人的屠殺;
三、整頓吏治,減免賦稅,還修複了黃河大堤,搞了不少民生工程,史稱景泰中興。《明史》裡說他當倥傯之際,奉命居守,旋王大位,定傾扶危,再造之績,良雲偉矣——這評價相當高。
但他的毛病也很明顯:
一、太貪戀皇位,軟禁哥哥,廢黜太子,顯得小家子氣,也為後來的奪門之變埋下了伏筆;
二、後期寵信奸臣,比如太監興安,排擠正直的大臣,朝政比起剛登基時差了不少;
三、性格不夠果斷,做事猶豫,比如接不接哥哥回來,想了半天,最後還是被動接受。
其實,朱祁鈺就像一個突然被推上賽場的替補隊員,本來沒什麼準備,卻憑著一股勁兒踢贏了關鍵比賽。可當他想坐穩主力位置時,卻因為急功近利,犯了不該犯的錯,最後被換下,連替補席都沒保住。
他不是天生的帝王料,沒有哥哥朱祁鎮那種迷之自信,也沒有朱元璋、朱棣的狠辣手腕。他更像一個普通人,有優點,有缺點,被命運推到了風口浪尖,拚儘全力乾了幾年,最後卻落得個悲劇收場。
如果朱見濟沒有夭折,他會不會有個好結局?如果他能對哥哥寬容一點,會不會避免奪門之變?曆史沒有如果,隻有結果。
參考《明史》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