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受命挽狂瀾,景泰朝堂氣象寬。
豈料南宮藏猛虎,空餘陵寢對青山。
七年帝王非易得,一夕權傾轉頭空。
若使天年能再續,江山未必屬英宗。
在明朝的皇帝圈子裡,明代宗朱祁鈺絕對是個臨時工般的存在。哥哥朱祁鎮被蒙古人抓走,國不可一日無君,大臣們硬把他推上龍椅。本想當個安穩王爺,卻意外成了皇帝,還乾得不算差——擊退蒙古人,穩住了大明江山。可最後呢?哥哥回來搶了皇位,自己落得個離奇死亡的下場,連個正經廟號都差點沒撈著。他的一生,就像一場精彩卻倉促的大戲,剛入佳境,就被人拉了電閘。
朱祁鈺,明宣宗朱瞻基的二兒子,朱祁鎮的親弟弟。出生於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比哥哥小一歲。按理說,有個嫡長子哥哥在,他這輩子注定隻能當個逍遙王爺,跟龍椅基本不搭邊。
事實也確實如此。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朱祁鎮登基,作為弟弟的朱祁鈺被封為郕王。這時候的他,日子過得相當滋潤——不用操心朝政,有皇帝哥哥罩著,手裡有封地有俸祿,每天喝酒賞花,遛鳥聽戲,小日子過得美滋滋。史書記載他少聰慧,性端凝,意思是這小夥子腦子靈光,性格還穩重,就是沒什麼野心,典型的佛係王爺。
要是沒有後來的變故,朱祁鈺大概會在王府裡娶幾房姨太太,生一堆娃,安安穩穩活到六七十歲,在史書上留下一句郕王薨,無子,國除就完事了。可曆史這編劇,就愛搞突然襲擊。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朱祁鎮被王振忽悠著去親征蒙古,臨走前把兩歲的兒子朱見深立為太子,讓朱祁鈺留在京城。說白了,就是讓弟弟幫忙看家,自己帶著旅遊團出去浪。朱祁鈺估計還挺高興——哥哥不在,自己暫時說了算,能過把癮。
可他萬萬沒想到,這差點被哥哥徹底玩崩了。八月,土木堡傳來消息:大軍全軍覆沒,王振被殺,皇帝哥哥被蒙古人抓走了!
消息傳到北京,整個朝廷炸了鍋。大臣們在朝堂上哭成一片,有人說要跑回南京,有人說要拚命,還有人直接當場動手,在朝堂上打死了王振的同黨馬順。場麵混亂得像菜市場,朱祁鈺站在一邊,嚇得腿都軟了——他哪見過這陣仗?
就在這時候,一個硬氣的聲音喊了出來:哭有什麼用!當務之急是守住京城,再敢提遷都,斬!說話的是兵部侍郎於謙。朱祁鈺一看,哎,有人撐腰了,趕緊順著台階下:於大人說得對,都聽他的!
可問題來了:國不可一日無君。蒙古人拿著朱祁鎮當人質,天天到城下叫門,總不能真讓俘虜皇帝發號施令吧?太子朱見深才兩歲,穿開襠褲呢,根本鎮不住場子。大臣們合計來合計去,覺得隻有一個辦法——讓郕王朱祁鈺暫代皇帝職權。
朱祁鈺一聽就慌了:彆彆彆,我不行,我真不行!他不是謙虛,是真害怕。這時候當皇帝,簡直是接了個燙手山芋——外有蒙古大軍壓境,內有一堆爛攤子,搞不好就是亡國之君,遺臭萬年。
可大臣們不給他拒絕的機會。九月初六,在孫太後朱祁鎮親媽)的默認下,朱祁鈺被上了皇位,改年號為,遙尊被俘虜的哥哥為太上皇,還把小太子朱見深保留著。用《明史》的話說,是眾臣合辭勸進,王再三辭讓,乃受命——這再三辭讓,估計一半是客氣,一半是真慫。
就這樣,朱祁鈺稀裡糊塗地成了明朝第七位皇帝,開始了他為期七年的臨時工生涯。
剛當上皇帝的朱祁鈺,心裡是七上八下。蒙古人瓦剌部)的也先帶著朱祁鎮,已經打到北京城外了,揚言不打開城門,就宰了你們皇帝。城裡人心惶惶,好多大臣家裡都偷偷收拾行李,準備跑路。
這時候,朱祁鈺做了他這輩子最正確的決定——完全信任於謙。他任命於謙為兵部尚書,讓他全權負責北京防務,自己則當起了甩手掌櫃於大人,要錢給錢,要人給人,你說了算,我就一個要求——保住北京城!於謙果不失所望,接到任命通知書後,裡麵做了以下決策:
一、調各地軍隊進京勤王,湊了二十二萬人;
二、把通州糧倉的糧食運到城裡,斷絕蒙古人搶糧的可能;
三、分兵把守北京九個城門,自己守最危險的德勝門;
四、下了道狠命令:將領臨陣退縮者,斬!士兵後退者,後隊斬前隊!
同年十月,也先帶著大軍兵臨城下,還把朱祁鎮拉到德勝門外,想讓於謙等人出來。於謙站在城樓上,假裝沒看見,大喊:我們已經有新皇帝了!太上皇?那是你們手裡的人質,跟我們沒關係!朱祁鎮在城下聽得鼻子都氣歪了:好你個於謙,等我回去再收拾你!
也先一看用朱祁鎮當幌子沒用,直接下令攻城。接下來的日子,北京城外打得那叫一個熱鬨:
德勝門:於謙設了埋伏,讓少量士兵假裝戰敗逃跑,把蒙古騎兵引進埋伏圈,然後火炮齊發,蒙古人被炸得人仰馬翻,也先的弟弟孛羅也被打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西直門:守將孫鏜打得英勇,士兵們拚著命把蒙古人擋在城外,連朱祁鈺都親自到城樓上給士兵們加油打氣;
彰義門:蒙古人欺負守將武興是個文官,瘋狂進攻,武興身中數箭,戰死在城門下。就在這危急時刻,城裡的老百姓爬上房頂,扔磚頭瓦塊砸蒙古人,硬生生把敵人打退了。
打了一個多月,蒙古人損兵折將,糧草也快沒了,聽說明朝的勤王大軍快到了,也先怕被包抄,趕緊帶著朱祁鎮和殘兵跑路了。北京保衛戰,贏了!
“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大明第一“宰相”名副其實。
消息傳到皇宮,朱祁鈺激動得差點跳起來。他第一次覺得,當皇帝好像也挺爽的——尤其是打勝仗的時候。大臣們紛紛上書拍馬屁:陛下英明神武,堪比太祖、成祖!朱祁鈺嘴上說著不敢當,心裡卻樂開了花。
這時候的他,心態悄悄變了。原本隻想當個臨時工,現在卻覺得這龍椅挺舒服,不想還給哥哥了。
蒙古人跑了,北京保住了,朱祁鈺的皇位算是坐穩了。可他心裡總有個疙瘩——哥哥朱祁鎮還活著,萬一回來怎麼辦?
果然,沒過多久,也先就派人來送信:我們把太上皇送回去,你們給點好處就行。朱祁鈺一聽就頭疼,找大臣們商量:這...這不好吧?哥哥回來,我這位置...嗯...你們懂的。
大臣們當然懂,但表麵上還得說漂亮話:陛下,太上皇是您親哥,理應接回來儘孝啊。尤其是禮部尚書胡濙,天天在朱祁鈺耳邊念叨:骨肉親情,不能不顧啊!朱祁鈺被煩得沒辦法,隻好派使者去蒙古探探情況,其實是想拖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