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清太祖努爾哈赤:十三副鎧起遼城,一生征戰為興京!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224章 清太祖努爾哈赤:十三副鎧起遼城,一生征戰為興京!

第224章 清太祖努爾哈赤:十三副鎧起遼城,一生征戰為興京!(2 / 2)

在統一女真的過程中,努爾哈赤還做了三件大事,為後金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第一件是“始製國書”。萬曆二十七年,他命額爾德尼和噶蓋根據蒙古文字創造滿文,解決了女真族沒有文字的問題。以前女真族開會,隻能靠比劃或者用蒙古文、漢文,現在有了自己的文字,就可以製定法律、記錄曆史,相當於有了自己的“操作係統”。

第二件是“開礦,采金銀,置鐵冶”。萬曆二十七年,他開始開采金銀礦,建立煉鐵廠,解決了軍費和武器問題。以前女真族的武器大多是骨器、石器,偶爾有幾件鐵器也是從明朝買的,現在自己能煉鐵了,武器裝備水平一下子提上來了。

第三件是“限民田”。萬曆三十四年,他規定“每丁給田五晌,五晌之外,餘田皆為官田”——按人口分配土地,多餘的土地歸國家所有。這既解決了土地分配問題,也增加了國家稅收,相當於建立了自己的“經濟體係”。

萬曆三十六年,明朝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這是明朝在遼東地區的最高武官頭銜。努爾哈赤表麵上對明朝感恩戴德,每年都派人去北京朝貢,實際上卻在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這一年的正月初一,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城今遼寧新賓)正式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年號“天命”。這一年,他五十八歲,從二十五歲起兵,用了三十三年時間,終於從一個喪家之犬,變成了一個國家的君主。

《清史稿》記載,這一年“恩格德爾會蒙古五部使來朝貢,尊太祖為神武皇帝”——蒙古五個部落的使者來朝貢,尊努爾哈赤為神武皇帝。雖然這有點自吹自擂的成分,但也說明努爾哈赤已經得到了蒙古部落的認可。

稱汗後的努爾哈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善八旗製度。八旗製度是在牛錄製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最初隻有黃、白、紅、藍四旗,後來又增加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共八旗。每旗下轄五個甲喇,每個甲喇下轄五個牛錄,每個牛錄有三百人,一旗就是七千五百人,八旗總共六萬人。

八旗製度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既是軍事組織,又是行政組織,還是生產組織。平時大家種地、打獵,戰時放下鋤頭拿起刀槍就能打仗,相當於“兵民合一”。這種製度在當時非常先進,比明朝的衛所製度強多了——明朝的衛所士兵,平時種地,戰時打仗,但軍官吃空餉、士兵逃亡的問題很嚴重,戰鬥力低下。

接下來,努爾哈赤開始準備對明朝動手。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他以“七大恨”告天,正式起兵反明。“七大恨”的內容主要是:明朝殺了他的祖父和父親、明朝支持葉赫部欺負他、明朝不許女真族在邊境放牧等等。雖然這些理由有些牽強,但在當時卻起到了很好的動員作用,女真族上下同仇敵愾,都想跟明朝乾一場。

同年四月,努爾哈赤率兩萬大軍攻打撫順。撫順守將李永芳是個軟骨頭,看到後金軍隊兵臨城下,沒怎麼抵抗就投降了。努爾哈赤沒殺他,反而“妻以孫女”——把孫女嫁給了他,還封了他一個副將的官職。這招叫“招降納叛”,很快就有很多明朝官員和士兵投降了後金。

明朝得知撫順失守後,派楊鎬為遼東經略,率十萬大軍號稱四十七萬)分四路攻打後金,史稱“薩爾滸之戰”。這一戰,明朝軍隊兵分四路,分彆由杜鬆、馬林、劉綎、李如柏率領,企圖合圍赫圖阿拉城。

努爾哈赤得知消息後,製定了“憑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的戰術,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他先派大貝勒代善、四貝勒皇太極率主力去打杜鬆的西路軍,杜鬆是個急性子,不等其他三路軍隊到來,就率先發起進攻,結果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被後金軍隊包圍,“全軍覆沒”,杜鬆本人也戰死了。

接著,努爾哈赤又率主力去打馬林的北路軍,馬林是個膽小鬼,看到杜鬆戰敗後,就龜縮在尚間崖今遼寧撫順北)不敢動,結果被後金軍隊包圍,“大敗,馬林僅以身免”。

然後,努爾哈赤又派代善、皇太極去打劉綎的東路軍,劉綎是明朝的名將,戰鬥力很強,但他孤軍深入,又遇到了後金軍隊的埋伏,“力戰而死,全軍覆沒”。

最後,李如柏的南路軍得知其他三路軍隊都戰敗後,嚇得魂飛魄散,沒怎麼打仗就撤退了。薩爾滸之戰,後金軍隊以少勝多,殲滅明朝軍隊四萬餘人,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資。

這一戰,是明朝和後金的轉折點。明朝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再也無力主動進攻後金;而後金則聲威大震,開始從戰略防禦轉向戰略進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薩爾滸之戰後,努爾哈赤乘勝追擊,先後攻占了開原、鐵嶺、沈陽、遼陽等重鎮,把後金的都城從赫圖阿拉遷到了遼陽,後來又遷到了沈陽,改名“盛京”。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努爾哈赤的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多疑和殘暴。他晚年做了兩件錯事,給後金的發展留下了隱患。

第一件是殺了長子褚英。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驍勇善戰,很早就跟著努爾哈赤打仗,立下了不少戰功。努爾哈赤原本想立褚英為繼承人,但褚英性格暴躁,跟其他兄弟和大臣的關係都不好,還想提前奪權。努爾哈赤多次勸他,他都不聽,最後努爾哈赤沒辦法,隻能把他囚禁起來,後來又把他殺了。

殺褚英這件事,雖然是褚英咎由自取,但也反映了努爾哈赤在繼承人問題上的失誤。他沒有建立完善的繼承人製度,導致後來皇太極、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人爭奪皇位,內耗嚴重。

第二件是對遼東地區的漢人實行高壓政策。努爾哈赤攻占遼東後,為了鞏固統治,采取了“編漢為奴”的政策,把漢人變成女真貴族的奴隸,還強迫漢人剃發易服。這種政策引起了漢人的強烈反抗,很多漢人紛紛起來造反,後金的統治陷入了危機。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率大軍攻打寧遠城今遼寧興城)。寧遠守將袁崇煥是個硬骨頭,他率領一萬多明軍,憑借著紅衣大炮,頑強抵抗後金軍隊的進攻。後金軍隊攻了三天三夜,死傷慘重,卻始終沒能攻破寧遠城。努爾哈赤本人也在戰鬥中受了重傷,史稱“寧遠之敗”。

寧遠之敗是努爾哈赤一生中最大的失敗,他征戰四十多年,從來沒有敗得這麼慘。同年八月,努爾哈赤在回盛京的路上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努爾哈赤死後,他的第八子皇太極繼承了汗位。皇太極繼位後,改革內政,加強集權,改國號為“大清”,改族名為“滿洲”,還采取了一係列緩和民族矛盾的政策,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礎。

努爾哈赤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他從一個喪家之犬,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後金政權,為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功績,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統一女真各部,結束了女真族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麵。在努爾哈赤之前,女真族分為建州、海西、東海三大部,每個部下麵又有很多小部落,彼此之間互相攻伐,戰亂不斷。努爾哈赤用了三十多年時間,統一了女真各部,使女真族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這在女真族的曆史上是第一次。

第二,建立了八旗製度,提高了女真族的戰鬥力。八旗製度是努爾哈赤的一大創舉,它既是軍事組織,又是行政組織,還是生產組織,實現了“兵民合一”。這種製度在當時非常先進,使女真族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為後金的擴張提供了強大的軍事保障。

第三,創造了滿文,促進了女真族的文化發展。在努爾哈赤之前,女真族沒有自己的文字,隻能使用蒙古文或漢文,這嚴重阻礙了女真族的文化發展。努爾哈赤命人創造了滿文,解決了女真族沒有文字的問題,使女真族有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促進了女真族的文化發展和民族認同。

第四,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礎。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後,不斷擴張領土,先後攻占了撫順、開原、鐵嶺、沈陽、遼陽等重鎮,控製了遼東地區。他還多次打敗明朝軍隊,削弱了明朝的實力,為後來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順治帝入主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努爾哈赤也有一些過錯,比如他晚年對遼東地區的漢人實行高壓政策,導致民族矛盾激化;他在繼承人問題上的失誤,導致後金內部出現了爭奪皇位的鬥爭等等。但總的來說,努爾哈赤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的功績遠遠大於過錯。

正如《清史稿》對他的評價:“太祖天錫智勇,神武絕倫。蒙難艱貞,明夷用晦。迨歸附日眾,阻貳潛消。自摧九部之師,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餘年,建國踐祚。薩爾滸一役,翦明兵十分之七,遂移師伐明,開疆拓土,為清代之基業。”這段話雖然有些溢美之詞,但也客觀地評價了努爾哈赤的一生。

參考《清史稿》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京華異饌錄 救命,大佬他會哄會誘還會撩 濁世清蓮 深空紀元:從末世到星穹 進擊的城市 冰封之燼 從龍族開始重新做人 我,曆史唯一仙! 血色東莞:姐姐的致命溫柔 幽陵萬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