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之戰的勝利,讓天京與江北的聯係得以恢複,大大緩解了天京的緊張局勢。然而,李秀成和陳玉成還來不及慶祝,又一場危機悄然降臨。
此時,湘軍李續賓和江寧將軍都興阿乘機進犯安徽。都興阿進逼安慶,李續賓攻打廬州。安慶是太平天國在長江上遊的重要據點,一旦失守,天京將危在旦夕。李秀成和陳玉成深知安慶的重要性,他們火速帶兵救援。
11月15日,李續賓企圖乘太平軍立足未穩,派兵偷襲陳玉成軍。陳玉成將計就計,設下埋伏,大敗偷襲之敵。李續賓見勢不妙,親自帶兵來援,卻又遭李秀成率兵夾擊。李續賓大敗而歸,逃回大營後被太平軍四麵包圍。最終,走投無路的李續賓自縊而死。
李秀成和陳玉成乘勝收複舒城、桐城、潛山、太湖,從後包抄進攻安慶的清軍。清軍腹背受敵,被迫從安慶撤兵,安慶之圍得解。這一戰,不僅保住了安徽根據地,也保證了天京的安全,為太平天國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安慶之圍被解後,太平天國的局勢暫時得到了穩定。然而,滁州守將李昭壽、江浦守將薛之元兩名重要將領卻突然降清,這讓太平軍的形勢急轉直下。
由於李昭壽和薛之元都是李秀成的部將,洪秀全對李秀成產生了猜忌,一度不讓他的部隊過江作戰。但李秀成始終堅定地站在太平天國這一邊,他不顧洪秀全的猜忌,堅持與清軍激戰,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忠心。
李秀成的忠誠和努力最終得到了洪秀全的認可。為了表彰他的忠心,洪秀全晉封李秀成為忠王,並親自用紅緞書寫“萬古忠義”四個大字送給他。從此,李秀成成為了天京事變後繼洪仁玕、陳玉成第三個被封王的太平軍將領。
1860年,清軍再次加強了對天京的圍困,江南大營的清軍同時封鎖了天京東、南、西三個方向及江麵。為了解救天京,李秀成依照洪仁玕“圍魏救趙”之策,率軍於3月19日攻占杭州。清廷得知杭州失陷,大驚失色,急令江南大營調兵救援。
李秀成見清軍中計,迅速撤出杭州,回軍救援天京。太平軍集結了十餘萬大軍,兵分五路,在李秀成的指揮下對江南大營發起總攻。天京城內守軍也同時出擊,內外夾攻,一舉將圍困天京七八年之久的江南大營摧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破江南大營後,洪秀全采納了洪仁玕、李秀成進軍蘇、常、上海的意見,派李秀成率主力東征。李秀成領軍一路勢如破竹,幾天內連克丹陽、常州、無錫。1860年6月2日,太平軍攻克蘇州,隨後又在一個月內連克嘉興、昆山、太倉州、嘉定、青浦、鬆江等地,大軍直逼上海。
李秀成率領太平軍進逼上海,引起了外國列強的恐慌。此時的上海,已經成為了外國列強在中國的重要利益據點,他們不願意看到太平軍占領上海。於是,英法等國以維護商業為名,宣布保衛上海,並與清朝官員吳煦和巨賈楊坊等買辦官僚勾結,雇傭美國流氓華爾出麵組織“洋槍隊”,公然與太平軍為敵。
麵對外國列強的乾涉,李秀成一開始對他們還抱有幻想,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他停止進攻上海,與英、法領事談判,試圖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然而,他的幻想很快就破滅了,英法等國根本無意支持太平天國,他們隻想維護自己的利益。
1860年8月,李秀成在得知外國列強的真實意圖後,親率太平軍進攻上海。太平軍英勇攻城,在掃清城外清軍之後,一度突進城區,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然而,由於英國戰艦向太平軍營地開炮,加上遇到暴風雨,且內應又被清軍破獲,太平軍第一次進攻上海以失敗告終。
但李秀成並沒有放棄,1862年,他再次對上海發起進攻。這一次,他兵分五路,向上海進軍,迅速占領了上海外圍的青浦、奉賢、南彙、川沙、寶山、吳鬆等地,基本上完成了對上海的包圍。
然而,外國侵略者對李秀成的警告置之不理,他們出動了駐滬的全部陸軍參與防守上海,並與華爾率領的洋槍隊聯合起來,對太平軍發起了瘋狂的反撲。在外國侵略軍和清軍的聯合打擊下,太平軍一度連戰連敗。
但李秀成並沒有被困難嚇倒,他親自率領精銳萬餘人趕到太倉前線,發起反攻。1862年5月17日,太平軍大敗敵軍,擊斃清軍將領李慶琛和法國海軍司令卜羅德。26日,太平軍重新占領嘉定。之後,太平軍又與洋槍隊和英軍激戰於青浦,至6月9日攻克青浦,俘虜洋槍隊副統領法爾斯德,華爾逃回鬆江。
太平軍再次進抵上海郊區的徐家彙、虹橋、法華鎮等地,但由於戰略戰術比較陳舊,仍采取堅固圍城的方法來圍困上海,而外國侵略軍憑借先進的炮火和武器,對太平軍進行了猛烈的攻擊。最終,李秀成不得不再次放棄進攻上海,引軍退回蘇州。
1862年,湘軍在曾國藩的率領下,進逼天京。洪秀全見天京形勢危急,嚴令李秀成回援。李秀成無奈之下,隻得放棄對上海的進攻,率領大軍回救天京。
回到天京後,李秀成與湘軍展開了激烈的會戰。雙方在天京城下激戰四十餘日,互有勝負。然而,由於太平軍長期征戰,兵力疲憊,且缺乏糧草和彈藥的補給,逐漸陷入了劣勢。
麵對這種情況,李秀成向洪秀全建議“讓城彆走”,放棄天京,轉移到江西、湖北等地,與扶王陳得才部彙合,保存實力,再圖發展。然而,洪秀全卻拒絕了李秀成的建議,他固執地認為,天京是太平天國的都城,是“上帝”賜予的聖地,不能輕易放棄。
李秀成無奈,隻得留城固守。他組織太平軍將士加強城防,與湘軍展開了艱苦的持久戰。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天京的局勢越來越危急,城內糧草斷絕,百姓餓殍遍野,太平軍將士也士氣低落。
1864年7月19日,湘軍終於攻破了天京。李秀成在城破之時,保護著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在混亂中,李秀成與幼天王失散,最終不幸被俘。
李秀成被俘後,被押送到曾國藩的大營。曾國藩對李秀成十分重視,他親自審訊李秀成,並要求他寫下供詞。李秀成在獄中寫下了數萬言的《李秀成自述》,詳細敘述了太平天國的曆史、自己的生平經曆以及對太平天國失敗的反思。
在《李秀成自述》中,李秀成一方麵表達了對太平天國事業的忠誠,另一方麵也對曾國藩、曾國荃兄弟進行了一些吹捧,並提出了“收齊章程”,為敵出策招降太平軍。這一行為引起了後世史學家的廣泛爭議,有人認為李秀成是為了保護太平天國的餘部,不得已而為之;也有人認為李秀成晚節不保,背叛了太平天國。
1864年8月7日,曾國藩在沒有請示清廷的情況下,擅自將李秀成殺害,一代名將李秀成,就這樣含冤而死,年僅41歲。
他從一個貧苦農民成長為太平天國的忠王,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南征北戰,屢立戰功,為太平天國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他最終卻未能挽救太平天國的命運,在天京陷落之後,他被清軍俘虜,最終慘遭殺害。他的死,標誌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徹底失敗,也讓人們對這位英雄人物的命運感到無比惋惜。
參考《太平天國史》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