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上古時代,夏朝君主夏禹的後代中有一個有莘氏部落,部落中有一位女子,名叫太姒。太姒出生於有莘國今陝西合陽縣東南),姒姓,她自幼便出落得天生麗質,且聰明伶俐,仁愛而明理,生活儉樸。那時候的她,或許未曾想到,自己的命運將會與周國的西伯侯姬昌緊密相連,開啟一段影響深遠的傳奇。
西伯侯姬昌,此時正在苦心經營著自己的周國,他心懷壯誌,廣納賢才,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成就一番大業。一日,姬昌來到渭水之濱,偶然間看到了太姒,那一刻,他仿佛被一道光芒擊中,太姒的美貌讓他驚為天人。然而,姬昌並非僅僅被外表所吸引,在進一步了解到太姒的仁愛明理與生活儉樸後,他認定這就是自己一直在等待的女子,於是決定迎娶太姒。
可是,渭水攔住了他們的愛情之路,彼時渭水之上並無橋梁。但這可難不倒姬昌,他靈機一動,決定於渭水造舟為梁,舟舟相連,成為一座浮橋。就這樣,姬昌親迎太姒,那場麵盛大非凡,“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詩經·大雅·大明》中記載的這一幕,成為了他們愛情的見證,也成為了千古佳話。從此,太姒走進了姬昌的生活,開啟了她人生新的篇章。
太姒入門之後,很快就融入了姬昌的家族。她十分仰慕長輩之德,尤其是周太王的正妃太薑和周王季曆的正妃太任,便努力效法她們,旦夕勤勞,以進婦道。姬昌在外忙於國事,而太姒則將家中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成為了姬昌堅實的後盾,二人內外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姬昌理外,太姒治內。
太姒對待姬昌的其他妻妾寬厚溫和,整個後宮在她的管理下,一片和諧安寧。她時常教導宮中的女子要遵守婦道,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大家樹立榜樣。漸漸地,太姒贏得了眾人的敬重,被尊稱為“文母”。這個稱呼,不僅僅是對她身份的認可,更是對她賢德的高度讚揚。
在那個時代,女子的地位雖然相對較低,但太姒卻以自己的智慧和品德,在周國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協助姬昌處理一些家族事務,為他出謀劃策,分憂解難。當姬昌遇到煩惱時,太姒總是能耐心傾聽,用溫柔的話語給予他安慰和鼓勵,讓他重新振作精神。
太姒與姬昌婚後,生活幸福美滿,陸續生下了十個兒子,依次為長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發,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鐸,七子成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載。對於這十個兒子,太姒可謂是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從他們小時候起,就對他們進行嚴格的教誨。
她親自教導兒子們讀書識字,學習禮儀道德,培養他們的品德和才能。在太姒的教導下,兒子們個個都知書達理,謙遜有禮。她時常給兒子們講述先輩們的故事,教導他們要心懷天下,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在生活中,太姒也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兒子們。她生活儉樸,從不鋪張浪費,這也讓兒子們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隨著兒子們逐漸長大,太姒也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為他們選擇合適的發展道路。她鼓勵長子伯邑考學習各種技藝,培養他的才藝;對於次子姬發,太姒發現他有領導才能和軍事天賦,便著重培養他的軍事素養和領導能力,為他日後繼承大業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四子周公旦,聰慧過人,喜愛研究禮儀製度,太姒便支持他在這方麵深入學習,後來周公旦成為了周朝禮儀製度的重要製定者。
在太姒的嚴格教導下,她的兒子們都成為了傑出的人才,在周朝的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周朝的興盛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生活並非總是一帆風順。姬昌的賢能和周國的日益強大,引起了商紂王的猜忌和忌憚。商紂王是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昏庸無道,荒淫無度,聽信讒言。在佞臣的挑撥下,商紂王將姬昌囚禁於羑裡。
太姒得知丈夫被囚禁的消息後,心急如焚,她深知姬昌對周國的重要性,也明白此時的周國正麵臨著巨大的危機。但太姒並沒有慌亂,她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決定挺身而出,營救丈夫。
太姒四處奔走,與周國的大臣們商議營救之策。她深知商紂王貪圖享樂,喜愛奇珍異寶和美女,於是便派人收集了大量的奇珍異寶、良馬美女,獻給商紂王。太姒親自挑選寶物,她仔細甄彆每一件物品,確保它們都是最珍貴、最能吸引商紂王的。在挑選美女時,太姒也十分謹慎,她挑選那些不僅容貌美麗,而且品德良好的女子,希望她們能夠在商紂王身邊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
終於,商紂王被太姒獻上的寶物和美女所打動,下令釋放了姬昌。姬昌回到周國後,看到太姒為了營救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心中充滿了感激和敬佩。他更加堅定了推翻商紂王統治的決心,而太姒也一如既往地支持著他,與他攜手共渡難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姬昌回到周國後,便開始加緊籌備滅商大業。他廣納賢才,發展生產,擴充軍隊,而太姒則在背後默默支持著他。她繼續管理好後宮事務,讓姬昌沒有後顧之憂;同時,她也關注著周國的發展,為姬昌提供一些建議和幫助。
在這個過程中,太姒與姬昌一起商議國家大事,她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對局勢的敏銳洞察力,為姬昌出謀劃策。她建議姬昌聯合其他諸侯國,共同對抗商紂王,形成強大的聯盟。在太姒的支持下,姬昌積極開展外交活動,與周邊的諸侯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為日後的滅商之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太姒還注重培養周國的人才,她鼓勵兒子們和其他年輕人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她經常教導他們要忠誠於國家,為了周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太姒的影響下,周國的人才輩出,大家都團結一心,為了實現滅商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經過多年的準備和努力,姬昌的兒子周武王姬發終於率領大軍,在牧野之戰中擊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周朝。太姒親眼見證了這一偉大的曆史時刻,她為兒子的成就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周朝建立後,太姒並沒有因為身份的尊貴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她依然保持著賢德的品質,以身作則,為後宮和天下女子樹立了榜樣。她教導後宮的嬪妃們要遵守禮儀,勤儉持家,關愛百姓。在太姒的管理下,後宮秩序井然,成為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太姒還十分關心百姓的生活,她時常叮囑周武王要施行仁政,減輕百姓的負擔,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她經常派人到民間了解百姓的疾苦,將百姓的需求傳達給周武王。在太姒的影響下,周武王實行了一係列有利於百姓的政策,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太姒雖然沒有走到政治舞台的前台,但她卻以自己的賢德和智慧,在幕後影響著周朝的發展,成為了母儀天下的典範。她的事跡被人們傳頌不衰,成為了後世女子學習的榜樣。
太姒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母親,還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女性。她帶來了殷商先進的文化,在周國傳播開來,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她宴居於宮則雍容大方,助祭於廟則恭敬虔誠,她的言行舉止都體現了當時社會的高尚道德標準和文化追求。
在《詩經》中,有多篇詩歌讚美了太姒的賢德與美貌。如《國風·周南·關雎》一詩,被傳為描述太姒與姬昌的愛情故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首詩展現了兩人相知相愛、共同奮鬥的美好畫麵,讓後人感受到了他們之間真摯的愛情。而《大雅·文王之什·思齊》則詳細描述了太姒的品德與功績,“思齊大任,武王之母,思媚周薑,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稱頌她繼承了太薑、太任的美德,為周朝的興盛做出了重要貢獻。
太姒與太薑、太任合稱“三太”,後世以“太太”作已婚女性的尊稱,代表賢德直追三太。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元天授,尊封姬昌諡號為文皇帝,廟號始祖,而太姒被上諡號為文定皇後,陵曰德陵。
參考《史記》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