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龍進宮的時候,趙威後正坐在那裡生氣,臉拉得老長。觸龍慢慢走過去,先道歉:“老臣腳有毛病,走不動路,好久沒來看您了,您彆見怪。我就是擔心您的身體,特意來問問,您最近吃飯還行不?睡眠好不好?”
趙威後沒想到觸龍會問這些“家常話”,氣消了一點,說:“還行吧,就喝點粥,睡眠也一般。”
觸龍又說:“我也是,年紀大了,吃不下多少東西,隻能每天走幾步,鍛煉鍛煉,才能多吃點飯,睡個好覺。”
就這麼著,兩人聊了半天“養生話題”,趙威後的氣徹底消了。這時候,觸龍才慢慢把話題引到“孩子”身上,說:“老臣有個小兒子,叫舒祺,特彆不成器,但我老了,就疼他,想讓他去宮裡當侍衛,您看行不行?”
趙威後一聽,樂了:“行啊,你這小兒子多大了?”
觸龍說:“十五歲了,雖然小,但我想趁我還活著,給他安排個出路,免得以後沒人照顧。”
趙威後點點頭:“還是你們男人疼小兒子啊!”
觸龍趕緊接過話茬:“不對啊,我覺得您比我們男人更疼小兒子。您看,您把女兒嫁到燕國當王後,送她走的時候,哭得那麼傷心,擔心她受委屈,可每次祭祀的時候,您都祈禱‘千萬彆讓她回來’,這不就是希望她在燕國好好的,幫趙國和燕國搞好關係嗎?這是為她的長遠打算啊!”
趙威後說:“是啊,我確實是為她好。”
觸龍這才切入正題:“那您為啥不為長安君的長遠打算呢?您現在給了長安君很多土地和財寶,可他沒有為趙國立過一點功勞。等您百年之後,長安君在趙國怎麼立足?現在齊國要他去當人質,這正是他為趙國立功的好機會啊!您要是不讓他去,以後他在趙國就沒地位了,這不是害了他嗎?”
這番話,一下子說到了趙威後的心坎裡。她這才明白,自己之前是“護犢子”,隻想著眼前不讓長安君受苦,卻沒想著長安君的未來。於是她當場就說:“你說得對!是我糊塗了,就按你說的辦,讓長安君去齊國當人質!”
就這樣,觸龍用“嘮家常”的方式,說服了趙威後。齊國收到人質後,立馬派兵救趙,秦國一看齊國出兵了,隻好撤兵了。
這事記載在《戰國策·趙策四》裡,原文是“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從這件事就能看出,趙威後雖然“護犢子”,但不是“不明事理”——隻要是為了趙國好,為了兒子的長遠打算,她願意放下自己的“私心”,這才是真正的“大格局”。
趙威後臨朝聽政的那幾年,趙國雖然麵臨著秦國的威脅,但整體上還算穩定,這跟她的“治國三板斧”分不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一板斧:重民生,抓農業。趙威後深知“民以食為天”,所以她當政後,第一件事就是整頓農業。她派大臣去各地考察農田,看看哪裡缺水,哪裡的土地不好,然後組織老百姓修水渠、改良土壤。遇到災年,她就下令打開糧倉賑災,還免除受災地區的賦稅。有一回,趙國東部發生水災,老百姓沒飯吃,趙威後不僅派人送糧食,還親自去災區視察,跟老百姓一起吃粗糧,鼓勵大家重建家園。老百姓都感動得說:“有這樣的太後,咱們再苦再累也值了!”
第二板斧:任賢才,遠小人。趙威後用人有個原則——不管你出身多低,隻要有本事,就給你機會;不管你官職多大,要是沒本事還搞小動作,立馬擼下來。比如前麵提到的觸龍,還有廉頗、藺相如這些老臣,她都特彆信任,遇到大事都會跟他們商量。有個叫趙蔥的大臣,是趙國的貴族,沒什麼本事,還總想著貪贓枉法,趙威後直接把他貶為平民,還抄了他的家,把財產分給老百姓。這一下,朝堂上的風氣好了很多,再也沒人敢“混日子”了。
第三板斧:搞外交,聯諸侯。趙威後知道,趙國單獨跟秦國打,肯定打不過,所以她特彆重視“合縱抗秦”。她不僅跟齊國搞好關係,還主動跟燕國、韓國、魏國聯係,商量一起對抗秦國。有一回,韓國遇到秦國的攻打,向趙國求救,大臣們都覺得“韓國跟咱們關係一般,沒必要救”,可趙威後說:“韓國要是被秦國滅了,下一個就是咱們趙國,救韓國就是救咱們自己!”於是她派兵救韓,不僅幫韓國解了圍,還鞏固了“合縱”聯盟。
在她的治理下,趙國的國力穩中有升,老百姓的日子也過得不錯。《史記·趙世家》裡雖然沒直接寫她的功績,但提到“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趙王新立,太後用事,秦急攻之。齊人使章子將而救趙”,從“齊人救趙”就能看出,趙國當時的外交和國內局勢,都是比較穩定的,不然齊國也不會願意出兵。
不過,趙威後也不是“完美的統治者”。她當政後期,有點過於信任自己的親信,比如有個叫李兌的大臣,後來慢慢掌握了趙國的兵權,為後來趙國的“沙丘之亂”埋下了隱患。但總的來說,她在趙國最危難的時候,撐起了大局,讓趙國沒有被秦國輕易吞並,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趙威後具體是哪一年去世的,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隻知道她臨朝聽政了大約五六年,在趙孝成王能夠獨立處理國事之後,就慢慢退出了政治舞台。
她去世後,趙國的老百姓都很懷念她,不少地方都為她立了“生祠”為活著或剛去世的有德者立的祠堂),逢年過節都會去祭拜。大臣們也都稱讚她“仁政愛民,智略過人”,說她是“趙國的定海神針”。
在整個戰國時期,女性掌權的情況很少見,像趙威後這樣“有能力、有格局、有口碑”的女性統治者,更是鳳毛麟角。她不像驪姬那樣靠陰謀詭計掌權,也不像宣薑那樣被命運推著走,而是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動承擔起治理國家的責任,用“民為根本”的理念,讓趙國在亂世中站穩了腳跟。
參考《史記》《戰國策》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