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和熹皇後鄧綏:危難臨朝定亂塵,輕徭薄賦惠黎民!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27章 和熹皇後鄧綏:危難臨朝定亂塵,輕徭薄賦惠黎民!

第27章 和熹皇後鄧綏:危難臨朝定亂塵,輕徭薄賦惠黎民!(2 / 2)

這一次,鄧綏沒有猶豫,她經過深思熟慮,決定立漢和帝的侄子劉祜為皇帝,也就是漢安帝。當時劉祜隻有十三歲,還是個孩子,鄧綏繼續以皇太後的身份臨朝聽政。

漢安帝即位後,鄧綏的權力更大了,但她麵臨的挑戰也更多了。一方麵,朝中有些大臣開始不滿鄧綏臨朝聽政,覺得她“牝雞司晨”古代指女人乾政),甚至有人密謀發動政變,想把鄧綏趕下台;另一方麵,邊疆又發生了叛亂,羌人入侵涼州,匈奴也趁機騷擾邊境,東漢的邊疆局勢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麵對這些挑戰,鄧綏展現出了“鐵腕”的一麵:

1.平定內亂:對“叛亂者”絕不手軟

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司空周章因為不滿鄧綏臨朝聽政,密謀發動政變,想廢黜漢安帝,改立劉勝為皇帝,還想把鄧綏軟禁起來。鄧綏得知消息後,沒有絲毫猶豫,當即下令逮捕周章及其黨羽。周章知道事情敗露,自殺身亡,他的黨羽也被全部處死。這件事之後,再也沒有人敢公開反對鄧綏臨朝聽政了。

2.抵禦外敵:用“智慧”化解邊疆危機

麵對羌人和匈奴的入侵,鄧綏采取了“剿撫並用”的策略。她一方麵派鄧騭率軍抵禦羌人,另一方麵又派人去安撫匈奴,答應給匈奴豐厚的賞賜,讓他們不要跟著羌人一起作亂。

鄧騭率軍出征後,一開始打了幾場敗仗,朝中有些大臣就建議把涼州放棄,專心防守內地。鄧綏堅決反對,她說:“涼州是漢朝的門戶,如果放棄涼州,內地就會受到威脅,到時候麻煩就更大了。”她還親自製定了作戰計劃,讓鄧騭改變戰術,同時又派有經驗的將領去支援鄧騭。

在鄧綏的指揮下,東漢軍隊很快就扭轉了戰局,不僅擊退了羌人,還平定了匈奴的叛亂。邊疆局勢穩定後,鄧綏又下令在邊疆設立屯田,讓士兵們一邊種地一邊防守,既解決了軍糧問題,又加強了邊疆的防禦。

3.發展經濟: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在穩定朝局和邊疆的同時,鄧綏還不忘發展經濟。她下令減輕百姓的賦稅,把人頭稅從每年一百二十錢減到每年四十錢;她還鼓勵農民開墾荒地,規定隻要農民開墾荒地,就可以免除三年的賦稅;她還重視水利建設,下令修複了很多被毀壞的水利工程,讓更多的土地能夠灌溉。

在鄧綏的治理下,東漢的經濟逐漸恢複,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好起來了。據史書記載,到了永初七年公元113年),東漢的糧食產量比漢和帝時期增加了一倍,國庫也逐漸充實起來。

鄧綏臨朝聽政十五年,為東漢王朝付出了很多,但她也因此受到了很多爭議。

有人說她“貪戀權力”,因為漢安帝成年後,她沒有及時歸政,依然牢牢掌握著朝政大權。其實,鄧綏不是不想歸政,而是不敢歸政。漢安帝即位的時候年紀還小,而且性格懦弱,沒有治國的能力。如果鄧綏過早歸政,很可能會導致外戚和宦官專權,讓東漢王朝再次陷入混亂。鄧綏曾經對大臣們說:“我之所以不歸政,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漢朝的江山社稷。等陛下有能力治理國家了,我自然會歸政。”

也有人說她“過於嚴苛”,因為她對自己的家人要求太嚴格了。鄧綏的弟弟鄧悝、鄧弘、鄧閶,雖然都身居高位,但都不敢濫用職權,反而處處小心謹慎。鄧綏的侄子鄧鳳因為接受了彆人的賄賂,被鄧綏知道後,不僅把鄧鳳革職查辦,還把鄧騭罵了一頓,讓他回家反省。其實,鄧綏對家人嚴格,正是為了避免外戚專權,保護鄧氏家族。後來鄧綏去世後,鄧氏家族雖然受到了漢安帝的打壓,但並沒有像竇氏家族那樣被滅族,這跟鄧綏平時的嚴格要求有很大關係。

當然,鄧綏也有自己的缺點。她過於相信宦官,讓宦官蔡倫、鄭眾等人掌握了一定的權力,為後來宦官專權埋下了隱患。她還過於重視儒學,壓製了其他學派的發展,對東漢的文化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但總的來說,鄧綏的功大於過。她在東漢王朝最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用智慧和鐵腕穩定了朝局,發展了經濟,救濟了災民,抵禦了外敵,為東漢王朝延續了近百年的壽命。《後漢書》對她的評價很高,說她“持權引謗,以一身係天下之安危者二十年”,意思是她手握大權,雖然受到了很多誹謗,但卻用自己的一身,守護了天下二十年的安危。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鄧綏因為長期操勞,病倒了。她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就開始安排後事。她首先下令把自己平時節省下來的錢財全部拿出來,用來救濟災民;然後又囑咐大臣們,在她去世後,一定要輔佐漢安帝好好治理國家,不要讓外戚和宦官專權;最後,她還特意召見了哥哥鄧騭,對他說:“我這輩子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你一定要記住,我們鄧家能有今天,全靠朝廷的恩寵,千萬不要因為我去世了就驕縱跋扈,否則不僅會害了自己,還會連累整個家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鄧綏的病情越來越重,到了三月份,她已經不能下床了。漢安帝雖然平時對鄧綏臨朝聽政有些不滿,但看到養母病成這樣,心裡也很不是滋味,經常去看望她。鄧綏拉著漢安帝的手,斷斷續續地說:“陛下,我快要不行了,以後漢朝的江山就交給你了。你一定要好好對待百姓,重用賢臣,不要學那些昏君,沉迷酒色,荒廢朝政……”話還沒說完,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享年四十一歲。

鄧綏去世後,漢安帝按照她的遺願,將她與漢和帝合葬在慎陵。在葬禮上,滿朝文武和百姓都哭了——大家都知道,這位“硬核太後”為東漢付出了太多,如果沒有她,東漢可能早就亡了。

但鄧綏沒想到的是,她去世後不久,東漢的朝局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漢安帝親政後,在乳母王聖和宦官李閏、江京的挑撥下,開始猜忌鄧氏家族,認為鄧氏家族權力太大,威脅到了自己的皇權。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五月,漢安帝下令削奪鄧氏家族的爵位和官職,將鄧騭、鄧悝、鄧弘、鄧閶等人貶為庶民,還派人去逼迫他們自殺。鄧騭不願意自殺,就帶著家人逃到了流放地,結果在路上被當地官員逼迫,最終還是自殺身亡。鄧氏家族的其他成員,也大多被流放或處死,曾經顯赫一時的鄧氏家族,就這樣瞬間衰落了。

直到延光四年公元125年),漢安帝去世,順帝即位後,才為鄧氏家族平反,恢複了鄧騭等人的爵位,還派人將鄧騭的靈柩遷回洛陽,與鄧綏合葬在一起。順帝在詔書中說:“鄧太後臨朝聽政,憂國憂民,為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鄧騭等人忠誠不二,卻被冤枉致死,朕深感痛心。現在朕為他們平反,就是為了告慰鄧太後的在天之靈。”

鄧綏的一生,雖然隻有短短的四十一年,卻充滿了傳奇色彩。她從一個名門才女,到後宮貴人,再到皇後,最後成為臨朝聽政的太後,每一步都走得穩紮穩打,每一步都充滿了智慧和勇氣。

她臨朝聽政十五年,用自己的“硬核”實力,解決了東漢王朝麵臨的一個又一個難題:她穩定了朝局,讓東漢沒有陷入“主少國疑”的混亂;她救濟了災民,讓無數百姓免於餓死;她抵禦了外敵,讓東漢的邊疆得以安寧;她發展了經濟,讓東漢的國力逐漸恢複。如果沒有她,東漢很可能在漢和帝去世後就走向滅亡,更不會有後來的“永建之治”。

鄧綏的“硬核”,不是靠權力壓迫彆人,而是靠智慧和品德贏得彆人的尊重。她雖然手握大權,卻從不濫用權力,反而處處為百姓著想,為國家著想;她雖然是女性,卻有著比男性更長遠的眼光和更堅定的決心,在關鍵時刻總能挺身而出,力挽狂瀾。

《後漢書》的作者範曄,在評價鄧綏時說:“鄧後稱製終身,號令自出,術謝前政之良,身闕明辟之義,至使嗣主側目,斂衽於虛器,直生懷懣,懸書於象魏。借之儀者,殆其惑哉!然而建光之後,王柄有歸,遂乃名賢戮辱,便孽黨進,衰斁之來,茲焉有征。故知持權引謗,所幸者非己;焦心恤患,自強者唯國。是以班母一說,闔門辭事;愛侄微愆,髡剔謝罪。將杜根逢誅,未值其誠乎!但蹊田之牛,奪之已甚。”這段話雖然指出了鄧綏臨朝聽政帶來的一些問題,但也肯定了她“焦心恤患,自強者唯國”的精神,認為她是為了國家才手握大權,並不是為了自己。

參考《後漢書》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讓你開美食店,你淩晨三點營業? 文娛旗手:開局軍歌燃爆水藍星 我把遊戲裡的東西帶到現實 誰還傳統禦獸?我合體變身! 雙異能學生 致邪修群員,不要在群裡搞自己人 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 開局長生萬古,我隻想老實閉關! 不露臉電台主播,全網都在找我! 1960:開局俏寡婦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