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寶年間的頂流網紅,不是詩仙李白,不是畫聖吳道子,而是一位“顏值天花板”的美女——楊玉環。她憑一己之力,把帝王愛情甜成古偶劇,讓唐玄宗老哥“不愛江山愛美人”,硬生生把大唐盛世的繁華推向“撒糖巔峰”,最後卻成了安史之亂的“背鍋俠”,馬嵬坡一縊,香消玉殞。
楊玉環祖籍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父親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妥體製內中層人士,母親也是名門閨秀。按現在的話說,她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白富美”,從小接受頂級教育,《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她“資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顏值、才藝、智商三項全滿,堪稱“古代版全能女神”。
可這位女神的“初戀”,卻有點“戲劇性”——開元二十三年,17歲的楊玉環嫁給了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成了“壽王妃”。李瑁長得帥、性格溫和,對楊玉環也是百般嗬護,小兩口日子過得“甜甜蜜蜜”,放在現在就是“郎才女貌的神仙眷侶”。
誰知道,這樁婚姻隻維持了五年,就被“公公”唐玄宗給“截胡”了。咱隻能說,楊玉環的顏值實在太能打,唐玄宗某次偶然見到她,直接“一眼萬年”,魂都被勾走了。《新唐書·楊貴妃傳》裡寫“玄宗見而悅之”,就這五個字,直接改寫了楊玉環的人生軌跡——這劇情,比現在的“狗血偶像劇”還離譜!
唐玄宗想把楊玉環納入後宮,可畢竟是自己的兒媳婦,直接“搶”太難看。於是,他玩了波“曲線救國”,先讓楊玉環去道觀當“女道士”,賜號“太真”,名義上是“為竇太後祈福”,實則是“洗白身份”,斷了她和壽王的關係。
這波操作,放在現在就是“職場跳槽前先‘停薪留職’,清空過往履曆再入職新公司”,唐玄宗為了娶楊玉環,也是把“麵子工程”做到位了。開元二十八年,楊玉環正式結束“道士生涯”,入宮成為唐玄宗的妃子;天寶四年,唐玄宗直接冊封她為“貴妃”,還特意下旨:“貴妃資質豐豔,宜承寵命,可冊為貴妃,位同皇後”《唐大詔令集》)。
從此,壽王成了“前老公”,公公成了“現任丈夫”,楊玉環完成了史上最華麗的“宮廷逆襲”。咱不得不說,楊玉環的心態是真穩,換彆人麵對這種“倫理暴擊”,早就慌了神,她卻能從容應對,不僅深得唐玄宗寵愛,還把宮廷關係處理得明明白白——這情商,放在現在就是“頂級職場社交達人”!
自從楊玉環成了楊貴妃,唐玄宗直接化身“寵妻狂魔”,把“偏愛”兩個字刻進了骨子裡。彆的妃子是“偶爾翻牌子”,楊貴妃是“天天獨寵”,後宮三千佳麗全成了“背景板”,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唐玄宗的世界裡,隻有楊貴妃一個女主角”。
楊貴妃愛吃荔枝,可荔枝這東西“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而新鮮荔枝隻產自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離長安今西安)好幾千裡地。為了讓楊貴妃吃上新鮮荔枝,唐玄宗直接下旨:“置驛傳送,走數千裡,馬死無數”《新唐書·楊貴妃傳》)。
這波“唐朝版順豐特快”還是“不計成本”的那種——驛馬晝夜兼程,累死了一匹又一匹,隻為讓荔枝以最快速度送到長安。杜牧那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這波寵妻操作的真實寫照。咱隻能說,這待遇,比現在的“明星專屬應援”還誇張!
楊貴妃不僅顏值高,才藝更是一絕,尤其擅長跳舞。唐玄宗本身就是“音樂發燒友”,還親自創作了《霓裳羽衣曲》,而楊貴妃一聽到曲子,立馬就能編出舞蹈,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舊唐書》記載“貴妃)善歌舞,通音律,玄宗甚加寵愛”,每次楊貴妃跳《霓裳羽衣舞》,唐玄宗都看得“目不轉睛”,還親自為她伴奏。
這對“才藝夫妻”,放在現在就是“頂級歌手+舞蹈家”的組合,每次合作都是“全網刷屏”的名場麵。唐玄宗還特意為楊貴妃打造了“專屬舞台”,用最好的樂器、最華麗的服飾,就為了讓她展現最美的舞姿——這資源傾斜,簡直是“頂流中的頂流”!
楊貴妃受寵,楊家也跟著“飛黃騰達”。唐玄宗封楊貴妃的三個姐姐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還賞賜了大量金銀珠寶和豪宅;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更是一路飆升,從一個“市井無賴”做到了宰相,權傾朝野。《資治通鑒》裡寫“楊氏諸姨,競為侈靡,甲第洞開,僭擬宮掖”,楊家的富貴程度,堪比皇室宗親。
這波“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放在現在就是“明星爆紅後,全家都成了‘流量網紅’”,雖然風光無限,卻也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畢竟“樹大招風”,楊家的囂張跋扈,早就引起了朝廷上下的不滿。
很多人覺得楊貴妃隻是個“靠顏值上位的花瓶”,但實際上,她的智商和才藝完全配得上唐玄宗的寵愛。除了跳舞,楊貴妃還精通琵琶、笛子等多種樂器,《唐國史補》記載“楊貴妃善彈琵琶,每彈奏,諸王、郡主、駙馬皆圍而聽之,為之擊節”,連專業的樂師都對她的技藝讚不絕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更絕的是,楊貴妃還很懂“文人社交”。大詩人李白當年在長安任職,唐玄宗特意讓他為楊貴妃寫詩,李白一揮而就,寫下了“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千古名句,把楊貴妃的美貌形容得“超凡脫俗”。楊貴妃看到詩後,當場為李白斟酒,還親自彈琵琶助興——這波“跨界互動”,放在現在就是“頂流明星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同框”,直接引爆全網!
而且楊貴妃情商極高,從不乾涉朝政,隻在唐玄宗麵前“撒嬌賣萌”,偶爾還會“勸諫”幾句。有一次唐玄宗因為小事生氣,把楊貴妃送回了楊家,結果才過了一天,唐玄宗就“茶飯不思”,趕緊派人把她接回來。楊貴妃回來後,沒有哭鬨,反而主動認錯,還說“臣妾罪該萬死,陛下能原諒臣妾,是臣妾的福氣”,把唐玄宗哄得“龍顏大悅”——這情商,放在現在就是“頂級情緒價值提供者”!
楊貴妃和唐玄宗的“神仙愛情”,在天寶十四載戛然而止——這一年,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發動了“安史之亂”。叛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逼近長安,唐玄宗沒辦法,隻能帶著楊貴妃、楊國忠等一行人,偷偷逃出長安,往蜀地逃亡。
這場兵變,就像“盛世裡的一場大地震”,直接把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幸福生活”震得粉碎。《資治通鑒》記載“祿山發範陽兵及奚、契丹之眾號十五萬,號稱二十萬,反於範陽”,叛軍的凶猛,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而楊家因為之前的囂張跋扈,成了眾矢之的——大家都覺得,這場戰亂是楊國忠和楊貴妃“禍國殃民”導致的。
逃到馬嵬坡今陝西興平西)時,隨行的士兵突然嘩變,他們把矛頭指向楊國忠,大喊“楊國忠謀反,誅殺奸臣!”,然後一擁而上,殺了楊國忠。殺了楊國忠還不夠,士兵們又把矛頭指向楊貴妃,說“賊本尚在,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舊唐書·楊貴妃傳》)——意思是,楊國忠是楊貴妃的親戚,不殺楊貴妃,後患無窮!
士兵們的逼迫,讓唐玄宗陷入了兩難——一邊是自己寵愛了十幾年的貴妃,一邊是嘩變的士兵和自己的性命。唐玄宗哭著說“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想為楊貴妃辯解,可士兵們態度堅決,說“國忠謀反,貴妃乃其親族,豈能無罪?若不誅殺,我輩難以安心!”《新唐書·楊貴妃傳》)
沒辦法,唐玄宗隻能“賜楊貴妃死”。最終,楊貴妃在馬嵬坡的佛堂裡,自縊而亡,年僅38歲。《資治通鑒》裡記載“上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輿屍置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一代美人,就這樣香消玉殞。
很多人把“安史之亂”的責任推到楊貴妃身上,罵她是“禍國妖妃”,但實際上,這對她太不公平了。楊貴妃從來沒有乾涉過朝政,她隻是一個“被寵愛的妃子”,而“安史之亂”的根源,是唐玄宗晚年的昏庸無道、朝政腐敗,以及安祿山的野心勃勃。楊貴妃之所以成為“背鍋俠”,隻是因為她是楊國忠的親戚,又是唐玄宗最寵愛的人——在士兵們看來,殺了她,才能“平息眾怒”。
就像白居易在《長恨歌》裡寫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楊貴妃的死,從來不是因為她自己有罪,而是時代的悲劇,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很多人說,楊玉環是“禍國殃民的妖妃”,但實際上,她隻是一個被時代裹挾的女人。唐玄宗晚年的昏庸,楊國忠的囂張跋扈,安祿山的野心勃勃,這些才是“安史之亂”的真正原因,而楊玉環,隻是一個無辜的“背鍋俠”。就像蘇軾說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楊玉環的一生,是盛世的縮影,也是悲劇的注腳。
馬嵬坡的風,吹了千年,吹散了盛世的繁華,卻吹不散人們對楊玉環的記憶。她的美貌、她的才藝、她的愛情、她的悲劇,都成了千古流傳的話題。
參考《唐書》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