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節:流量颶風與荊棘王座
《閃光練習生》第二期節目,在萬眾矚目中播出。如同林曉月所預料的最壞情況,節目組的剪輯刀法精準而冷酷,將蘇瑾塑造成了一個才華橫溢卻極度自我、難以融入集體的“孤狼”形象。
畫麵裡,其他練習生在練習間隙嬉笑打鬨,蘇瑾獨自一人在角落擦拭汗水;團隊協作環節,她因堅持自己對歌曲分段的理解,與隊友產生分歧,剪輯刻意放大了隊友無奈的表情和她緊抿嘴唇的沉默;甚至趙小暖幾次試圖與她交流的友好舉動,也被剪接得像是熱臉貼了冷屁股。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舞台表演時那近乎灼人的光芒。當《逆風行》的副歌響起,她站在舞台中央,麵具下的目光銳利如刀,歌聲如同衝破堤壩的洪流,席卷了整個演播廳,也通過屏幕,擊中了無數觀眾的心臟。
極致的才華與極致的“不合群”,這種強烈的戲劇衝突,正是流量時代最嗜血的養料。
節目播出當晚,輿論如同被投入滾油的冷水,徹底炸開。
支持者將她奉為“不願被世俗玷汙的藝術靈魂”,稱她的歌是“洗耳神曲”,抨擊節目組和隊友“排擠天才”;反對者則罵她“情商低下”、“自私自利”、“仗著有點才華就目中無人”,甚至開始人肉她的真實身份,各種真真假假的黑料開始在網絡蔓延。
逆風行蘇瑾和蘇瑾孤傲兩個話題,如同坐上火箭,瞬間衝上熱搜前列,後麵甚至跟了一個鮮紅的“爆”字。
星耀文娛那沉寂已久的官方賬號,評論區瞬間被攻陷。要求公司公開蘇瑾信息的,罵公司不會管理藝人的,看熱鬨不嫌事大的……亂成一鍋粥。
林曉月在地下室的臨時指揮部裡,通宵未眠。電腦屏幕上開著十幾個窗口,分彆是社交媒體輿情監控、核心粉絲群動態、以及正在緊急撰寫的公關聲明草稿。趙小暖抱著膝蓋蜷縮在旁邊的舊沙發上,眼睛紅腫,既為蘇瑾擔心,又為自己在節目中“無力扭轉局麵”而自責。蘇瑾本人則關掉了手機,將自己反鎖在隔壁的小錄音室裡,隻有隱約的、反複彈奏的同一段和弦,透露著她內心的波瀾。
“大佬,我們怎麼辦?現在澄清還來得及嗎?”趙小暖的聲音帶著哭腔。
林曉月揉了揉布滿血絲的眼睛,聲音因熬夜而沙啞,卻異常冷靜:“現在發任何官方聲明,在情緒化的輿論麵前都是蒼白的,甚至會被解讀為洗地。節目組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我們不能跟著他們的節奏走。”
她快速分析著數據:“你看,雖然負麵聲音很大,但支持蘇瑾音樂本身的聲量也在快速增長。這說明,她的作品是立得住的。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去辯解她‘孤傲’是真是假,而是要將公眾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她的‘音樂’本身。”
她立刻做出了幾個決策:
第一,以星耀文娛非官方的名義通過幾個暗中聯係的、有影響力的樂評人和大v),發布對《逆風行》及蘇瑾其他泄露出的音樂小樣的專業樂評,著重分析其作品的藝術性、創新性和情感價值,將話題引向“音樂本身值得被討論”。
第二,動用趙小暖的個人賬號,發布一條看似私人、實則經過精心設計的動態。內容是一張後台模糊的合影趙小暖偷偷拍的),照片裡她和蘇瑾靠得很近,趙小暖笑得沒心沒肺,蘇瑾雖然沒什麼表情,但眼神是放鬆的。配文:“有些人話不多,但她的音樂裡住著整個宇宙。支持瑾姐!”這條動態不直接反駁節目剪輯,而是用軟性的方式,展現兩人私下的真實關係,質疑剪輯的真實性。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她讓老周和技術部的年輕人,連夜加班,將《山海幻想錄》概念短片中,已經完成初步渲染的、視覺效果最震撼的30秒片段——白澤月下巡天的鏡頭,配上蘇瑾《逆風行》高潮部分的純淨人聲去除伴奏,隻留清唱),做成了一個極簡卻衝擊力極強的視頻。
“把這個視頻,用‘山海幻想錄概念藝術’的匿名賬號,投放到幾個核心的視頻和二次元社區。”林曉月指示道,“不打星耀標簽,不關聯蘇瑾,隻留一句簡介:‘聽到了風的聲音,看到了幻想的形’。”
這是一步險棋,也是一步奇招。在公眾還在為蘇瑾的“人品”吵得不可開交時,用一個完全脫離爭議語境、純粹以視聽品質取勝的作品,去吸引那些真正注重內容本身的垂直領域用戶,為蘇瑾,也為《山海幻想錄》項目,積累最早一批、也是最核心的、基於作品價值的“自來水”。
這一夜,星耀大樓很多辦公室的燈都亮著。王總坐在自己寬敞的辦公室裡,聽著手下彙報著網絡上的滔天巨浪,臉上露出一絲難以察覺的笑意。混亂,正是他想要的。隻有水渾了,他才好摸魚,才能趁機推動他的計劃。
而林曉月,則在昏暗的地下室裡,憑借著她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輿論嗅覺和破局思維,在一片唱衰聲中,沉著地布下了她的棋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風暴已然降臨,她無法阻止,但她要試著,在這風暴眼中,為自己,也為身邊這些願意相信她的人,爭奪一片立足之地,甚至……將這風暴,轉化為送他們上青雲的疾風。
中節:無聲的博弈與“廢棄”ip的鋒芒
接下來的幾天,如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網絡的每一個角落無聲地進行著。
樂評人的文章如同投入沸水中的幾滴冷油,暫時抑製了純粹情緒化的喧囂,開始有人認真討論《逆風行》的編曲巧思和歌詞內涵。趙小暖的那條動態,則像一根小小的楔子,打入“蘇瑾孤立論”的裂縫中,引來不少粉絲對她倆關係的猜測和對節目剪輯的質疑。
而真正掀起波瀾的,是那個匿名的《山海幻想錄》概念視頻。
沒有宣傳,沒有明星引流,僅僅依靠那美得令人窒息的白澤巡天畫麵,和蘇瑾那一段空靈而富有穿透力的清唱,視頻在發布後二十四小時內,就在幾個核心社群悄然流傳開來。
“這畫麵!這質感!是哪個大廠的新作預告嗎?!”全曲!這聲音太有辨識度了!”
“白澤!是《山海經》的白澤!國產動畫支棱起來了?”
“隻有我注意到這清唱和《閃光練習生》裡那個蘇瑾的聲音很像嗎?”
評論區的討論,從一開始的純粹驚豔,逐漸開始有人將聲音與近期處於風口浪尖的蘇瑾聯係起來。由於視頻本身質量極高,這種關聯非但沒有引來反感,反而讓很多人對蘇瑾的才華有了更直觀、更脫離爭議的認識——“如果這真是她唱的,那她確實有孤傲的資本啊!”
“微光”計劃,第一次在公眾麵前,露出了它鋒利的棱角。
林曉月密切關注著數據反饋,心中稍稍安定。她賭對了。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真正優質的作品,自己會說話。
然而,內部的壓力並未因此減輕。王總趁著蘇瑾引發的輿論危機,在一次臨時召開的管理層會議上,再次向林曉月發難。
“沈副總,我知道你愛才心切。”王總端著茶杯,語氣看似語重心長,眼底卻藏著鋒芒,“但蘇瑾現在的情況,已經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負麵影響!品牌方打電話來詢問,股價也受到了波動。我們是不是應該先讓她暫停曝光,冷處理一段時間?至於那個什麼《山海幻想錄》的概念視頻,雖然效果不錯,但畢竟是未經公司批準私下做的,這不符合流程啊!”
他試圖用“流程”和“負麵影響”這兩頂大帽子,將林曉月的努力徹底否定,並將蘇瑾這顆剛剛燃起的新星,重新打入冷宮。
會議室裡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曉月身上。支持她的人為她捏一把汗,反對她的人則等著看笑話。
林曉月放下手中的筆,抬起頭,臉上沒有眾人預想中的焦急或憤怒,反而帶著一種奇異的平靜。她沒有直接反駁王總,而是將麵前的平板電腦連接到了會議室的投影儀上。
“王總,各位同事,在討論負麵影響之前,我想請大家先看幾組數據。”
屏幕上,首先展示的是《山海幻想錄》那個匿名視頻的數據:驚人的播放完成率、爆炸式增長的三連點讚、投幣、收藏)數據、以及核心社群內自發進行的二次創作和解析視頻數量。
“這是一個沒有投入任何推廣經費,僅僅依靠作品本身質量,在不到72小時內達到的數據。”林曉月的聲音清晰而平穩,“它吸引的,是付費意願最強、社區粘性最高的核心用戶。這,就是蘇瑾音樂和我們《山海幻想錄》ip潛力的最直接證明。”
接著,她切換頁麵,展示了經過清洗和分析後的、關於蘇瑾事件的網絡輿論走勢圖。
“大家可以看到,在我們將輿論焦點引導向作品本身之後,關於蘇瑾的正麵討論和中性討論比例正在穩步上升。所謂的‘負麵影響’,正在被她的‘作品影響力’所對衝和轉化。”她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眾人,“危機危機,有‘危’也有‘機’。在我看來,這次事件,恰恰是星耀向市場展示我們‘差異化競爭力’和‘內容為王’理念的最佳機會!”
她最後調出了一份簡單的、卻足以讓在座很多人動心的商業預測模型:“基於目前《山海幻想錄》概念視頻引發的關注度和蘇瑾急速上升的人氣,我已經接除了三家對聯合開發ip感興趣的平台方和品牌方。初步預估,如果項目正式啟動,前期招商和版權預售,足以覆蓋掉大部分製作成本,甚至可能實現盈利。”
會議室裡一片寂靜,隻有投影儀風扇運轉的微弱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