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是在吸鄉村的血!”林晚的拳頭砸在桌上。
她立刻撥通了小柯的電話。
“閃電戰,敢不敢玩?”
“乾他!”小柯的回答隻有一個字。
一場名為“品牌溯源閃電戰”的行動,在開源社區被瞬間引爆。
全國上百名頂尖的白帽黑客、數據分析師、程序員誌願者響應號召,同步對目標資本的供應鏈進行信息爬取和交叉驗證。
數據如同涓涓細流,從四麵八方彙入林晚構建的中央數據模型。
僅僅三天,一張盤根錯節、觸目驚心的資本鏈條圖譜被完整地拚了出來。
每一個被收購的品牌,每一筆被壓榨的收購款,每一個虛構的助農故事,都被精準地釘在這張恥辱柱上。
報告發布當晚,農業農村部的官方威博,全文轉發了這份民間調查報告,並附言:“技術應當向善,鄉村振興不容投機。報告中提出的算法溯源模型,將作為我國農產品品牌認證的新標準之一。”
風暴從線上刮到了線下。
雲南,一個偏遠的試點村寨,周執帶著他耗費心血寫就的《鄉村共治促進條例》草案,正在召開一場村民聽證會。
“你們這些城裡人,坐在辦公室裡寫個條文,就想管我們祖祖輩輩怎麼吃飯?”一位滿臉皺紋的老人,敲著煙杆,語氣裡滿是質疑。
會場的氣氛瞬間緊張起來。
周執沒有急於解釋法條,而是朝旁邊點了點頭。
當地合作社的會計走上前來,將一本陳舊的賬本連接上投影儀。
一頁頁賬目被投射在幕布上。
“大家看,”周執指著其中一組數字,“這是前年,我們的柑橘大豐收,但中間商過來,說市場上飽和了,價格直接壓了三成。我們虧了二十萬。”
他又翻了一頁:“這是去年,雨水不好,產量下來了,他們又說我們的果子品相差,價格再壓兩成。我們又虧了十五萬。”
他指著賬本上密密麻麻的虧損明細,聲音沉穩而有力:“大伯,不是我們要來管你們。是你們,早就用自己的汗水和虧損,在管著自己的生活。我們今天來,隻是想把你們每天都在做、每天都在盼望的事,變成一個誰也奪不走、誰也改不了的規矩。”
全場一片死寂。
片刻之後,一位頭發花白的阿婆顫巍巍地站起來,用力地鼓起了掌。
緊接著,掌聲如雷,響徹整個山穀。
而在代碼的世界裡,最後的革命也已完成。
小柯帶領他的技術團隊,將“昭品”係統的底層架構,徹底進行了去中心化改造。
係統的核心模塊被毫無保留地開源,上傳至一個名為“清潔代碼庫”的全球開源社區。
為了防止任何商業巨頭利用開源代碼進行二次壟斷,他們設計了一套絕無僅有的“農戶數字指紋綁定機製”。
今後,從“昭品”係統上生成的每一份訂單,都會生成一個獨一無二、可追溯的身份密鑰。
任何企業或平台想要接入這個係統,都必須經過產地農戶合作社的集體投票授權。
權力,真正回到了農民自己手中。
係統上線首日,全國超過八千個村級合作社完成了在線注冊。
有科技媒體用顫抖的筆觸寫下評論:“這一天,中國農業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操作係統。”
初秋的夜晚,涼風習習。
沈昭岐坐在村小的曬穀場上,被一群孩子圍著,教他們如何用一部舊手機,剪輯出吸引人的助農短視頻。
突然,村裡的大喇叭響了起來,是村長有些激動的聲音:“……‘昭品’係統已完成最終升級,實現完全去中心化。根據係統協議,創始人權限已於今日十八時自動注銷……”
孩子們歡呼起來,沈昭岐卻隻是笑了笑,平靜地合上了麵前的筆記本電腦。
他不再是那個手握流量密碼的沈老師,也不是那個掌控著巨大商業帝國後台的創始人。
他隻是沈昭岐。
遠處,村口的老槐樹下,秦知語靜靜地站著。
她沒有走近,手裡卻拿著一份厚厚的信,上麵密密麻麻按滿了鮮紅的手印——那是一封來自全國上百個村莊的聯名信,懇請他出任即將成立的“共富學院”榮譽院長。
她隻是遠遠地望著,看著那個被孩子們簇擁在星光下的身影。
沈昭岐仿佛感受到了她的目光,抬頭望向夜空。
繁星如織,璀璨無垠,像極了當年直播間裡那永不落幕的彈幕。
但他知道,那個需要一場重生才能開口說話的時代,那個需要一個超級英雄來拯救的劇本,都已經徹底過去了。
他收回目光,視線越過歡笑的孩子們,落在了村口那個孤單而堅定的身影上。
一封信,一個職位,一個全新的開始。
這似乎是一個無法拒絕的請求,一個順理成章的結局。
然而,在他的心裡,一個更大膽、也更瘋狂的計劃,正在悄然成形。
喜歡退圈後,我靠直播帶貨成了千億霸請大家收藏:()退圈後,我靠直播帶貨成了千億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