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了師傅家,師傅家裡院子門口貼著對聯,還有兩個大大的福字,汪細衛推開虛掩的門,在院子門外點燃了一掛鞭,扔在地上,就拉著潘高園進了院門。
往年汪細衛都是一個人來拜年,今年是帶著老婆孩子一起來。
進了門,規規矩矩的跪在堂屋中間,給師傅師娘拜年,這可比在老宅規矩多了。
沒辦法,從汪細衛跟著李池衛開始學習以來,就是這樣的規矩,師傅說過,跪的不是自己,拜的也是傳承。
不能說自己當了爹了,就可以省去這個,就師傅對他的恩情,這一跪也是要有的,人不能知恩圖報,那能算是人嘛!?
天地君親師,就是說的這個道理,上跪天,下跪地,跪的是人類對自然力量的敬畏,祈求風調雨順。
跪拜君,體現的是自己對國家穩定的盼望,也是對傳統理論遵從的觀念。
跪拜親,是指自己對給予自己生命的感恩,對於養育之恩的感謝,是孝道的一種體現。
而對師道的跪拜,則是感謝師傅對自己的教化,體現出對知識、智慧的尊重。
汪細衛在老宅沒有跪拜父母,不是自己沒有孝道,他把孝放在自己的心裡,體現在行為當中。
他去年回家來兩次,心裡雖然對父母有很多怨氣,受著村裡人的笑話,但是依然帶著人幫家裡把過冬的柴火給弄齊。
這就是汪細衛他自己的孝,而不是在表麵上跪一跪,實際上對父母的需求置之不理。
而對師傅一直以來的教導,他是真心實意的感恩,師傅沒有虧待過他,傳他技術,帶他掙錢,教他為人處世,哪一樣都值得他跪下感激師傅的恩情。
李池衛坐著享受了汪細衛和潘高園帶著大狗子的磕頭,師娘則是趕緊上前將兩個大人拉起來,給三個人都塞了紅包。
大家這才走向火塘屋,在屋裡坐下來,師娘去泡茶,潘高園趕緊站起來跟著師娘幫忙。
李池衛則是坐著和汪細衛說話,“大狗子馬上快滿一歲了吧?”
“是的呢,師傅,還有十來天就滿一歲了。”汪細衛將大狗子抱在膝上,他卻不樂意,在汪細衛懷裡扭來扭去。
剛剛學會走路的小孩,這時最想的就是下地走幾步,想他安穩點,可是不容易的事情。
“會喊爸爸媽媽了嗎?”
汪細衛很自豪的說:“會喊媽了,發音還不明確就是,會走路了。”
李池衛笑著說:“先會走路好啊,貴人語遲嘛,先會走路的孩子大人少操心呢,穩重踏實,有擔當呢。”
汪細衛也嘿嘿笑著說:“感謝師傅的吉言,希望孩子能像師傅說的這樣,讓我們少操心。”
他想起沈老爺子對孩子的評價,有慧根,心頭一熱,難道自己的孩子以後是個有出息的?
還好他平時話少,比較穩重,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沈老爺子的事情講出來。
這事老爺子說了要等孩子三歲再定,三年以後什麼樣子,誰也說不清楚,還是不說為好。
潘高園是第一次來師傅家,沒一會就跟師娘好的跟母女一樣,幫著師娘拿東西,幫師娘做事,和師娘說話。
這倒是給了汪細衛和師傅說話的時間和空間。
李池衛開始關心汪細衛家修房子的準備工作,“你都準備了些啥,說來我聽聽。”
汪細衛就開始給師傅講自己的準備,“房子大料都是在姐姐潘高潔家山上弄的,粗料有一百多根,大料是夠了。”
李池衛聽到這個消息也是吃了一驚,那片林子他是知道的,也眼羨了好久,但是趙思德一直不鬆口,誰都不給,誰也不賣,說自己要起房子用的,沒想到便宜了自己徒弟。
“給錢了嘛?”李池衛本來對汪細衛的為人還是有信心的,但是又忍不住多問了一句。
在錢財麵前,誰能保證自己一定不會貪心呢?
“給了,我開始算了給四百七,可姐姐死活不要,說要給錢就不給我用了。年前我和高園去了姐姐家,先給了兩百塊,說是給娃兒們的學費,也說了好久她才收下,剩下的等她家裡有什麼需要的時候再給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池衛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姊妹間的幫助,也確實不能直接變成利益關係。
汪細衛接著說:“其他的木頭我砍了許多,不過要弄回來弄成板材,還需要花好多時間呢。”
李池衛點上一根紙煙,點燃吞了口,“這個不急,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理解你當時想要弄水泥屋的想法,掏錢就能搞定,不耗時間,但是錢花的太多了,而且農村不適用,我這才阻止你。”
他又吸了一口,一隻煙直接去了半截,“房子先蓋起來,裝修放後麵慢慢做,一年做一點,沒幾年就完全弄好了,彆想一口吃成個胖子,你要記住你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慢慢來,急不得滴。”
汪細衛將一直掙紮的大狗子放在地上,讓他自己蹣跚著追他媽媽去了。
“師傅教訓的是,紅磚我已經定了,瓦我也定了,現在最急需的就是把椽子和門窗上麵的抗壓板給弄好,大框架起來沒有什麼問題。”
李池衛點點頭,“你回來這個多月確實沒閒著,比工地上還累呢。你過完年得自己抓緊時間,我又在談一個活,要是下來了,你還得來跟著我學下橋是如何弄的。”
“啊?師傅,哪裡的橋啊?”汪細衛心裡高興壞了,跟著師傅這麼些年,一直沒有修過橋,這次可是有機會跟著師傅做了。
“現在還沒有談好,你就等著消息吧,修橋是個大事,也是大活,弄不好還得高園他們去做飯呢。”
繼續求大家給五星好評,真的對這本書來說很重要,耽擱大家幾分鐘,給個評價和五星好評,感謝!
喜歡山裡那點破事請大家收藏:()山裡那點破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