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凡塵俗韻伴雲途,金鞭靈官啟道心為推送人數超一千加更)
破舊的長途汽車在蜿蜒的山路上顛簸著,發動機轟鳴,車窗外的景色不斷變換。
車廂裡彌漫著汽油味、汗味、雞鴨的臭味和劣質煙草的混合氣味。
車上一個穿著怪異的年輕人,提著一個老舊的雙卡錄音機正咿咿呀呀地播放著音樂,是當時風靡的港台歌曲。
汪細衛靠著窗坐著,師傅李池衛在他旁邊閉目養神。
他雖去過市裡省城,但這樣長時間的乘車依然有些疲憊。
然而,車裡反複播放的一首旋律優美、深情款款的歌卻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聽不懂粵語歌詞,隻覺得那男聲唱得格外動人,旋律抓耳。
聽了一路,那調子仿佛刻進了腦子裡。
他甚至無意識地跟著那模糊的發音哼了起來:“執業醫生壓葉銀,亞塞葉喂狗……”張學友《隻願一生愛一人》的諧音)。
他自己也覺得好笑,但就是停不下來,這陌生的音樂奇異地緩解了旅途的枯燥。
車到五縣縣城,師徒倆又轉車到壩雲鄉,師徒二人下車。
五縣與戲縣相鄰,風物相似,但壩雲鄉顯然更偏遠些。
簡單的鄉場上隻有寥寥幾家店鋪,他們在這吃了碗麵條,問明方向後,便開始向玄雲觀所在的山區進發。
上山的路是古老的青石階,蜿蜒曲折,隱入蒼翠的山林之中。
石階年代久遠,被歲月和腳步打磨得光滑,縫隙裡長滿了青翠的苔蘚,踩上去有些濕滑。
空氣變得清新濕潤,充滿了樹木和泥土的芬芳,與汽車裡的渾濁空氣截然不同。
鳥鳴聲在山穀間回蕩,更顯幽靜。
汪細衛常乾體力活,連續爬了兩個小時的山路,額頭上也沁出了些汗珠。
師傅李池衛倒是氣息均勻,步伐穩健,顯是走慣了山路,節奏比他穩定的多。
有趣的是,儘管早已離開了嘈雜的長途汽車,汪細衛的腦子裡卻依然頑固地回響著那段旋律,腳步都不自覺地踩在那個節奏點上。
“執業醫生壓葉銀…”他低聲哼著,試圖找回那個調,可沒有原唱襯托,他自己哼出來的總是跑調。
隻剩下一個節奏空殼,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陪伴他爬山的內在背景音。
終於,爬上一段陡坡後,眼前豁然開朗。玄雲觀赫然出現在前方一座險峻的山峰之巔。
道觀依山勢而建,背靠著一麵巨大的、仿佛被巨斧劈開般光滑的懸崖,地勢極其險要。
門前有一片不大的平台,視野開闊。
站在平台邊緣向下望,隻見懸崖下方是茂密的樹冠,再往下,一條玉帶般的長江在遠處山巒間奔流,景色壯麗磅礴,令人心曠神怡,又不由得心生敬畏。
正如汪細衛以工地經驗的精準目測,這道觀規模不大,占地約兩畝,青瓦灰牆,古樸清幽。
整體布局分明,可見前、中、後三殿輪廓。
前殿被一道高高的院牆圍護,隻能看見翹起的飛簷。
院門古樸,門楣上方鑲嵌著一塊扇形的匾額,上麵是筆力遒勁、風骨不凡的三個大字——“玄雲觀”。
汪細衛不懂書法,隻覺得這字寫得極有氣勢,看著就舒服,順眼,是好字。
他跟著師傅邁步走進院,。腳下是全由青石板鋪就的平整地麵,打掃得一塵不染。
院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獨立的神龕殿,裡麵供奉著一尊神像。
那神像麵如赤棗,三目圓睜,虯髯怒張,形象威猛無比,手中緊握一柄金光燦燦的金鞭,令人望而生畏。
汪細衛雖不甚明了這是哪位尊神,但那股凜然正氣和威嚴法相,卻讓他心神為之一震,油然而生一股敬意,腦子裡那靡靡之音消散不見。
他見師傅李池衛已然停下腳步,麵容肅穆,對著神像恭恭敬敬地彎腰行了一個禮。
汪細衛不敢怠慢,也趕忙收斂心神,學著師傅的樣子,鄭重其事地躬身拜了一拜。
就在這時,一位身著青色道袍、頭戴偃月冠、須發皆白卻麵色紅潤、眼神清亮的老道長,正從中殿緩步走出。
他遠遠便看到了正在虔誠拜謁的王靈官神像的師徒二人,尤其是李池衛,他的眼中不由露出一絲欣慰和笑意。
玄雲道長與李池衛的師傅乃是故交,與李池衛本人也有數麵之緣,深知他們這一門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道教弟子,對其科儀法門也並不看重。
此刻見他們入門先拜護法神,這份尊重和禮數,讓他心中頗為受用,覺得這老李頭和他的徒弟,確是懂規矩、有誠心的實在人。
老道長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加快了些步伐迎上前來,聲音清朗而透著欣喜:“無量天尊!李師傅,一路辛苦!遠道而來,快請裡麵用茶!”
他的目光隨即落在略顯拘謹卻目光坦誠的汪細衛身上,笑著點了點頭,算是打過了招呼。
山風拂過道觀,簷角的風鈴發出清脆的叮咚聲,與遠處隱約的江濤聲相應和,更添幾分方外之地的清靜與祥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拜過威猛的王靈官,汪細衛跟著師傅和玄雲道長穿過一道圓拱門,進入了中殿——三清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