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潛龍在淵納星火,虎狼環伺礪鋒芒為書友愛吃涼拌千張的陸晨輝加更)
夫妻倆終於結束了他們的修煉。
汪細衛依然抱著潘高園,迅速的從後山回到家中,月色如練,悄然灑落在沙碩地寂靜的院落裡。
屋內三個孩子依舊睡得香甜,發出均勻的呼吸聲。
汪細衛仔細查看了孩子們的情況,這才放心地躺下,但腦海中仍在回味著今夜修煉時體內那圓環愈發凝實的感覺。
而一旁的潘高園,雖對修煉一事渾然不覺,隻當是每日例行的夫妻房事。
但她不知道的是她的身體卻在一次次伴生修煉中,如同被春雨滋潤的嫩苗,悄然發生著變化,肌膚下似乎流動著比往日更充盈的活力。
淩晨,天際剛泛起魚肚白,汪細衛便已輕車熟路地登上了後山山頂。
山風帶著深秋的寒意,夾著草木的枯萎的氣息。
他盤膝坐在那塊慣常使用的青石上,心神沉入體內,繼續引導著那股微弱卻堅韌的氣流,一遍遍錘煉著丹田處那枚若隱若現的圓環。
他全神貫注,並未察覺,隨著圓環的凝實,他周身的氣場已悄然發生了變化。
以往他自覺需要費力維持的“界限”,如今似乎變得模糊,隻要他心念一動,或許便能輕易踏出。
但他此刻心思單純,隻想儘快提升實力,應對鄉裡可能到來的“大動作”,故而未曾嘗試。
如此往複,整整一周,汪細衛都恪守著自己劃定的界限,未曾遠離沙碩地半步。
白日裡,他或在院中踱步思考,或在家附近轉悠,看似閒適,實則心思活絡。
這日晌午,陽光暖融融地照在院子裡,他特意邀了趙德祝、高前缸、陳陽和肖易明這四個最親近的小夥伴過來。
幾人圍坐在院中的木凳旁,臉上都帶著些許疑惑和期待。
汪細衛目光掃過眾人,清了清嗓子,神色認真起來:“德祝,”他看向身材敦實、麵容憨厚的趙大膀子。
“有件要緊事交給你。你和高前缸一起,去山裡尋個合適的地方,咱們想辦法開個石場和沙場。”
趙德祝聞言,粗黑的眉毛微微一挑,露出思索的神情。
他去過臨鄉的石場,知道那活兒塵土飛揚,動靜不小,對環境破壞大。
汪細衛看出他的顧慮,補充道:“地方要選偏僻些,儘量少毀林木,但通車也得方便。咱們蛟鄉彆的不多,就是山多樹多,找這麼個地方應該不難。你辦事穩妥,這事交給你我放心。”
他頓了頓,繼續安排,“找好地方後,你去鄉裡跑動,把該申請的手續、該注冊的名目都辦下來。”
“等批文到手,我們就籌措資金,置辦設備。”
“這砂石場前期投入和風險都不小,你們倆多費心,算我們三兄弟一起投資,日後找工人、管生產,也主要由你們負責。”
趙德祝聽完,重重地點了點頭,甕聲甕氣地應道:“細衛,你放心,我一定把地方瞅準嘍,手續也跑明白!”
旁邊的高前缸也搓著手,一臉躍躍欲試的表白:“細衛哥放心,我會好好跟著大膀子做的。”
接著,汪細衛轉向眼神靈動、卻時不時閃過一絲狡黠的陳陽,以及他身邊沉默寡言、神情專注的肖易明。
“陳陽,肖易明,你倆跟著我。”
汪細衛說道,“陳陽你腦子活,肖易明做事踏實,你倆搭夥正合適。”
“咱們剛開始,接不了臨鄉修橋鋪路那樣的大工程,但些小的修補建造活兒,估計少不了。”
“你倆先跟著我學,到時候小工程就由你們牽頭,我隨時去指點。萬一有啥紕漏,咱們也能及時補救。”
陳陽一聽,眼睛頓時亮了起來,嘴角忍不住上揚,似乎已經看到自己大顯身手的場麵。
而肖易明則是微微頷首,目光沉穩,仿佛已在心中開始規劃如何將事情做得一絲不苟。
汪細衛最後總結道:“要是運氣好,真能攬到比如修路之類的活兒,那需要的人手就多了。”
“到時候把村裡閒著的勞力都組織起來,成立個工程隊,大家都能掙些活絡錢,貼補家用。”
聽完汪細衛這一番清晰的安排,四個小夥伴臉上都綻開了興奮的笑容。
今年五月工地結束到現在,地裡活兒不多,大家正愁沒什麼進項,如今汪細衛不僅有了主意,還讓他們各自負責一攤,儼然是要乾一番事業的架勢。
幾人頓時覺得前途一片光明,紛紛摩拳擦掌,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院子裡充滿了蓬勃的朝氣。
看著夥伴們熱情高漲的樣子,汪細衛心中也踏實了不少。
有了初步的規劃和得力的人手,應對未來的變數似乎多了幾分底氣。
就在汪細衛心下稍安,暗自盤算著下一步該如何具體推進時,原本趴在牆角打盹的小白狗,突然一個激靈豎起耳朵,猛地爬起來,衝著虛掩的院門方向“汪汪汪”地狂吠起來,打破了院子裡剛剛燃起的火熱氣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幾乎同時,院外傳來一個帶著笑意的熟悉聲音:“細衛,細衛在家不?”
是魏書記!
汪細衛立刻聽了出來,他正準備起身去開門,坐在靠近院門位置的高前缸已經搶先一步,靈活地竄起來,“吱呀”一聲拉開了木門。
汪細衛自然不敢大剌剌地坐著等書記進來,也急忙起身,一邊快步向門口迎去,一邊朝小白狗嗬斥道:“小白,瞎叫喚什麼!滾一邊去!”
被主人訓斥的小白立刻偃旗息鼓,發出委屈的“嗚嗚”聲,夾著尾巴,灰溜溜地鑽回了自己的狗窩。
汪細衛剛走到院中,魏書記已經笑嗬嗬地背著雙手走了進來。今日陽光正好,映得他額角微微見汗。
他目光掃過院子裡聚著的四個精壯小夥子,臉上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訝。
今天是星期天,機關單位休息,可農民是沒有周末一說的,這般晴好的天氣,這些年輕勞力不下地乾活,卻都聚在汪細衛家院子裡,不免讓人心生疑惑。
汪細衛看出魏書記的疑問,也不隱瞞,恭敬地將魏書記請到院中陰涼處的主位一張藤椅上坐下。
趙德祝頗有眼力見兒地趕緊進屋沏茶。
汪細衛則順勢將剛才對夥伴們的規劃和盤托出。
當然,他巧妙地將話題核心引到了“積極響應鄉裡號召,在魏書記的英明指導下,為發展經濟做準備”上。
強調他們這些做工地出身的人,隻是想發揮特長,先把基礎性的砂石料生產準備起來,隨時等待鄉裡的召喚。
魏書記聽著,臉上的笑容更盛了幾分。
他原本對汪細衛的印象是個埋頭乾活、不善言辭的年輕人,沒想到今天竟能從他嘴裡聽到這麼一番既有想法又透著恭敬的“場麵話”,心裡十分受用。
他不禁暗自感慨,這老實人一旦開了竅,說起話來真是又中聽又熨帖。
當著四個小夥子的麵,魏書記毫不吝嗇地誇獎了汪細衛有想法、有乾勁。
又勉勵了幾個年輕人一番,說鄉裡的發展正需要他們這樣的新鮮血液,要他們在汪細衛的帶領下好好乾。
一番車軲轆話說完,魏書記卻並未主動說明來意。
如今的汪細衛早已不是當年跟著師父後麵跑腿的愣頭青了,深知有些話不能當著眾人麵問,便也沉住氣,陪著魏書記天南海北地閒聊,從五縣的趣聞聊到戲縣的變化。
這時,在廚房忙活的潘高園聽到動靜,端著盤蘋果走了出來,笑著跟魏書記打招呼:“魏書記來啦?嘗嘗咱們這裡的蘋果,看著醜,吃起來味道還不錯呢!”
魏書記看著眼前這個越發水靈嬌俏的小媳婦,打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