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_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5章(1 / 2)

劉鳳計劃將演武場內的十幾萬百姓遷至漁陽郡北部,為他們分配土地、耕牛及農作物種子,推動漁陽北部的大規模開發。

同時,他從這十幾萬人中嚴格挑選出一萬名身強力壯的青壯男子,正式編入自己的軍隊體係。接下來,他計劃以老兵帶新兵的方式開展訓練,儘快將麾下一萬六千新軍操練成可戰之師。

……

另一邊,劉鳳與趙雲這對師兄弟正跟隨童淵和王越兩位師父,開始新一輪的武藝修習——劍術。

此前,師兄弟二人的【百鳥朝鳳槍法】已學得七七八八,童淵再無更多可教之處,剩餘的路需要他們自行領悟、融會貫通。尤其是劉鳳,在漁陽戰役中親曆戰場廝殺後,似乎已摸索出未來的槍法方向,距離創出獨屬於自己的槍法已為時不遠。

至於劍術,童淵早前也曾指導過二人。而劉鳳跟隨鄭玄求學時,鄭玄也傳授過一些劍法——畢竟“君子六藝”中包含武藝修習。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文人士子皆愛佩劍,不僅為裝飾,更因多數人確實習過劍技。

隻不過,鄭玄所授劍術更側重強身健體,而非戰場搏殺。其招式過於繁複花巧,實戰價值有限。

劉鳳對劍術也略有了解,曾在小區公園內跟人學過太極拳與太極劍。總體而言,劍術更適合單人對決,戰場實用性較弱。與槍法相似,劍術講究輕靈敏捷,一對一較量時多有閃轉騰挪的華麗動作。

而戰場廝殺截然不同——四周皆是敵軍,根本沒有輾轉回避的空間。戰場武藝重在簡單直接,招式大開大合,追求一擊製敵。儘管如此,劍術仍廣受青睞,但凡習武之人,腰間多會懸佩一柄長劍以彰身份。

由於實戰需求的變化,劍逐漸退出了戰場主流,而戰刀則越來越受將士們的青睞。

劉鳳也持相同觀點,錦繡山莊的兵器工坊裡鮮少鍛造劍類武器。

他將主要精力都投入在馬槊、環首刀、長柄戰斧等武器的改良上。

至於劉鳳為何要習劍,是因為精湛的劍術能讓他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雖然受過名師指點"個人武藝不足以左右戰局"的道理,但真正踏上戰場時,他總會將這些教誨拋諸腦後。

不過在日常訓練中,劉鳳始終謹記:個人勇武確實難以決定戰爭勝負。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這般天賦異稟,能夠單槍匹馬扭轉戰局。

聽聞童淵對王越的評述後,劉鳳對劍術的認知有了新的轉變,特彆是對王越獨創的劍術體係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使他重新調整了習劍的心態。

年少時的王越也曾像尋常遊俠那樣崇尚武力,向往仗劍天涯、懲惡揚善的俠客生活,因而潛心修習武藝。

在十八般兵器中,王越獨愛三尺青鋒,他遍訪名師,不斷與人切磋來精進劍術造詣。

三十而立之年,王越的劍術已臻化境,堪稱當世劍道第一人,被武林同道尊為【劍神】!

然而這般出神入化的劍術,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仍難施展,王越意識到自己的武學境界尚有提升空間。

為此他日夜思索如何突破劍術瓶頸。

經過五年苦修仍無突破之際,忽聞賀蘭山匪患猖獗,荼毒百姓。

王越聞訊怒發衝冠,單槍匹馬殺上賀蘭山,將凶殘的馬賊儘數剿滅。

這場生死搏殺讓王越頓悟劍術真諦,戰後他根據實戰經驗改良劍招,終使自創劍法完成質的飛躍。

如今他的劍術既可應對高手對決,亦能於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

此刻,王越即將傳授給劉鳳和趙雲的劍法,正是他悟透武道真諦後獨創的絕學。

聽完師父的講解,劉鳳眼中閃爍興奮的光芒,先前的憂慮一掃而空。

他原本擔心劍術在戰場上缺乏實效,徒耗精力不說,甚至可能影響槍法的發揮——若真如此,"槍劍雙絕"的威名豈非成了笑談?

在劉鳳的記憶裡,"槍劍雙絕"是足以縱橫沙場的絕技。《三國演義》中記載,趙雲正是持槍攜劍,在長阪坡百萬軍中七進七出,懷護幼主連斬十餘名曹營悍將,自身卻未損分毫。此役之後,常山趙子龍名震天下。

倘若這絕技在自己手中淪為雞肋,劉鳳怕是要懊惱至極。他原以為是羅貫中誇大其詞,如今方知"槍劍雙絕"確有其威。想到自己將來持槍舞劍大殺四方的英姿,少年不禁咧嘴笑出了聲。

———

雖然劉鳳和趙雲早年在童淵門下修習過基礎劍術,但王越對二人的功底並不滿意。在他看來,童淵傳授槍術堪稱宗師,可論劍道造詣,終究隔行如隔山。

槍劍雖同重輕靈之道,內核卻大相徑庭。若以槍術要訣強套劍法,不僅暴殄天物,更是謬以千裡。長槍需雙手運勁,利劍貴單手巧變,二者招式心法截然不同。

因此王越要求兩位摒棄舊習,從頭開始研習他親自編排的劍術根基。

王越雖是個醉心仕途的人,平日裡對官員心存畏懼,就連與劉鳳說話也是謙恭有禮,從不擺長輩架子。可一旦執劍授課,整個人的氣勢便截然不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