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相鄭玄作為王師,最重王室血脈,當即朗聲奏請:"臣附議郭大人之策,請王上迎娶蔡琰為側妃。"
荀攸領銜的文臣隊列率先出列,齊齊拱手稟奏:"臣等附議郭大人所請,恭請主公納蔡琰姑娘為側妃。"
殿前另一側,以童淵為首的武將們緊跟其後,抱拳行禮:"末將等附議文官提案,懇請主公立蔡家女為側室。"
端坐鎏金寶座的劉鳳以拳抵唇清咳:"諸卿既無異議,此事便這麼定了。"說罷嘴角微揚——這些日子看著如花美眷卻不得親近,著實令他這位血氣方剛的君主暗自鬱結。
如今既能拉攏烏桓部落,又能坐擁異族佳人,這般公私兩利的買賣,豈有推拒之理?既然穿越到這亂世,他早打定主意要好好享受三宮六院的君王之樂,那些假道學的清規戒律,在他這兒可行不通。
"鄭師。"劉鳳轉向殿中那位儒雅長者,"婚儀籌備就勞您費心了。"
鄭玄捋須含笑:"老臣定當妥善操辦。"轉身對身旁老友拱手:"伯喑兄,可喜可賀。"
滿朝朱紫頓時圍住蔡邕道喜,這位當代大儒臉上每道皺紋都舒展成歡欣的弧度。劉鳳見狀抬手製止:"諸位要慶賀,不若晚間到蔡府討杯喜酒。蔡卿先回府告知令愛早作準備,待擇定吉日,本王自當按禮製遣使行聘。"
諾!蔡邕自是毫無異議。眼下婚事既定,縱使心急也需等待,畢竟宗室藩王迎娶側妃的流程頗為繁瑣。不僅要上奏朝廷,待旨意下達,還需宗正卿將側妃之名錄入皇家族譜才可。
見殿內氛圍漸顯喧鬨,劉鳳當即提醒群臣:"諸位且整理儀容,本王即刻召烏桓使臣入玄德殿議事。"
"和親之事宜早作定奪,既可使烏桓部族安心,亦能讓其王庭早做準備。"說罷轉向典韋吩咐:"去將烏桓使臣帶來宣明殿。"
"諾!"典韋抱拳領命,大步流星踏出殿外。
此刻宣明殿外,傲爾拉並未如尋常使節那般趁機遊覽街市,隻在宮門處焦灼徘徊,等候好友臧洪將軍。他心中疑雲密布:先前還和顏悅色的燕王殿下,為何突然神色轉冷?莫非對烏桓提出的和親之議有所不滿?若此事不成,自己該如何向王庭交代?更令他不安的是,燕王是否有意要對烏桓用兵?
正恍惚間,一隻粗糙大手突然拍上肩頭。
"啊!"傲爾拉驚跳而起,待看清來人方撫胸告罪:"失禮了,方才思慮過甚..."
典韋不耐打斷:"王命召你速至宣明殿,莫要耽擱!"
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傲爾拉恭敬地躬身應道:"遵命!臣這就隨將軍前往宣明殿,萬不敢讓燕王殿下與諸位大人久候。"
典韋引路,傲爾拉緊隨其後,穿過重重宮門,朝著王宮的宣明殿快步而去。
宣明殿內,燈火通明。
傲爾拉屏息凝神,跟隨典韋踏入大殿,立刻伏地叩拜:"臣拜見燕王殿下!"
禦座之上,劉鳳抬手虛扶,溫言道:"使臣請起。寡人與眾臣商議後,深感烏桓部族歸順之誠,故允準和親之事。"
"使臣速返烏桓王庭,轉告烏桓王及各部首領,務必妥善籌備和親事宜。寡人將遣使臣隨行,共赴烏桓。"
傲爾拉緊繃的心弦驟然一鬆,終於完成了大王的囑托。他激動地以袖拭淚,顫聲道:"臣定當快馬加鞭,將此喜訊稟報大王與諸位大人!"
劉鳳微微頷首,目光轉向文臣末席的麋竺:"子仲,寡人命你為和親使臣,攜聘禮隨烏桓使臣同返王庭。速去庫房備禮,即刻啟程。"
麋竺出列行禮:"臣領命!"
二人再拜,隨即退出大殿。
劉鳳又望向武將隊列中的臧洪,肅然道:"子源,傳寡人令:命關羽即刻止兵,率部返京。"
臧洪抱拳應諾:"臣遵旨!"說罷轉身離去。
劉鳳的目光落在武官隊列末位的麋芳身上,肅然下令:“子方即刻攜烏桓降表及張舉、張純首級赴洛陽。將本王與烏桓娜塔公主聯姻之事,一並稟奏朝廷。”
“臣遵命!”麋芳強抑內心欣喜,鄭重行禮接旨。他深知此番既是燕王栽培,更是難得的建功良機。
高座之上,劉鳳掃視群臣:“諸卿可有本奏?”
“臣等無本啟奏!”眾臣齊聲應答。
“退朝!”劉鳳振袖起身,在典韋與宮人簇擁下離殿。
“恭送王上!”百官躬身相送。
※※※
婚嫁之儀,自古即為禮製重典。自夏商周三代成形,至秦漢更臻完備,已形成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體係。燕王劉鳳與蔡琰婚事已行過聘問之禮,現僅待親迎大典。
此番婚禮由太傅鄭玄總領,蔡邕、童淵協理。張飛、太史慈諸將皆參與儀製籌備。原本劉鳳以為聘禮如民間需備金銀田契,實則王室婚儀另有章法。
婚禮籌備如火如荼,一問方知聘禮竟需成雙成對的大雁、鴛鴦等祥禽瑞鳥,還需備齊五穀吉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鳳聞訊當即調兵遣將,命張飛、太史慈、褚飛燕、黃忠等將領速速捕獵所需聘禮鳥禽。
燕王大婚的喜訊如春風般傳遍幽州十一郡,更遠播周邊州郡。受惠百姓與交好官員紛紛呈遞賀表,字裡行間皆是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