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什麼?!燕王答應和親了?!丘力居猛然起身,激動得語無倫次。
麋竺含笑確認:正是。婚期已定,不日將迎公主入宮。
恭賀大王!帳內貴族們紛紛拱手道喜。
同喜同喜!丘力居滿麵紅光。
待眾人平靜,麋竺壓低聲音道:那些遇害使者,實為有人蓄意破壞兩家聯姻。
難樓怒拍桌案:果然有人在搗鬼!
蘇仆延冷哼:看來有人眼紅咱們找了個好女婿啊!
烏延敏銳追問:麋大人,可查出幕後?
此言一出,眾人目光齊刷刷投向從容自若的麋竺。
迎著帳內眾人的目光,麋竺坦然答道:"不錯,我們已查明幕後。"
丘力居擱下酒樽沉聲問道:"還請麋大人明示。"
"右北平太守公孫瓚。"麋竺直言不諱,"他派白馬義從偽裝馬匪,截殺兩地使節。"
"好個公孫瓚!"難樓怒摔酒盞,"定要叫他血債血償!"
烏延敏銳追問:"燕王殿下有何打算?"
麋竺搖頭苦笑:"縱使上奏朝廷,公孫瓚也必矢口否認。眼下缺乏實證,難以指證他破壞和親。"
"今日且不談這些掃興事。"丘力居笑著舉杯,"說說喜慶的婚儀籌備吧。"
烏延會意附和:"正是!該商議娜塔公主與燕王大婚的細節了。"
帳中眾人紛紛響應:"美酒肥羊,正當儘歡!"
當務之急是促成這樁婚事。隻要燕王成為烏桓女婿,草原諸部便不足為懼。至於公孫瓚——待婚事落定,自會讓他領教烏桓兒郎的怒火。燕王不便出手,可烏桓與公孫瓚從無交情!
大帳內,烏桓貴族們正殷勤招待燕國使臣麋竺,言語間不斷試探燕王的態度。眾人盼能知曉燕王喜好,借機進獻珍寶以增進與烏桓部族的情誼。
麋竺望著這些平日執掌生殺大權的貴族此刻卑躬屈膝的模樣,眼底掠過一絲傲然。燕王的威儀竟令這群豺狼般的權貴化作溫馴羔羊。
這位使臣始終保持謙和姿態,既傳達燕王接納烏桓的誠意,又申明願將其視若漢室子民。雖【娜塔公主】無緣王妃之位,但將獲封夫人身份,絕不相負,請諸位大人寬心。
丘力居與眾貴族聞言,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他們本就不敢肖想側妃之位,能得王宮主母身份已屬意外之喜。依照漢室禮法,宗室藩王迎娶異族為正妃確非易事。
在烏桓貴族看來,娜塔能獲封夫人之位,足見燕王對其部族的重視。即便無緣正妃,想必也能獨得恩寵。他們為公主精心遴選的五名絕色侍女,皆是從數十萬部眾中千挑萬選而出,更接受過特殊。
這些貴族暗自盤算,若族中女子能得燕王青睞,整個幽州都將成為烏桓的堅實後盾。丘力居等人隨後與使臣詳細商洽和親細則,直至破曉時分,這場賓主儘歡的宴席方告落幕。
晨光微露時,麋竺在丘力居及眾貴族的簇擁下啟程返回薊城。數百精甲護衛的隊伍中滿載著烏桓貴族饋贈的厚禮。丘力居特意備下獻給燕王的貢品托使團轉呈,又私下將珍貴私藏贈予麋竺,盼其能在燕王麵前為烏桓美言。
薊城王宮永寧殿內,茶香氤氳。劉鳳執壺烹茶,麋竺正襟危坐詳述烏桓之行。從王庭會談細節到呈上的禮單,事無巨細皆如實稟報。燕國律令森嚴:官員受贈需登記上報,經查驗後由上官統一處置。暗中受賄者,當以重罪論處。
這套明暗的監察之法,是劉鳳融合古今製定的方略。既容官吏通過正規渠道獲取收益,又以黑衣衛暗查杜絕貪墨。治下至今尚未出現重大案件。
"子仲且將那些金銀珠寶留著吧。"劉鳳推過茶盞笑道,"至於丘力居進獻的數萬牲畜,朕自會遣文若處置。卿先休沐數日,再以迎親使身份赴烏桓接回娜塔公主。回禮須顯燕國氣度——文房珍玩、奇巧物件皆可,唯軍械糧草不在其列。"
子仲,你且給丘力居他們帶去一個喜訊:孤王欲在草原上興建一座新城,專供與各部族牧民互市交易之用。
草原牧民再不必憂心牲畜銷路,從此牛羊馬匹皆有去處。
想來烏桓貴族們聽聞此事,定會欣然應允吧?
自然,子仲你也得從他們身上多榨些油水——橫豎不必花錢,不要白不要。
麋竺聞言露出精明的笑意,將杯中熱茶一飲而儘,拍胸高聲道:"主公放心,談判之事臣十拿九穩。您交代的任務,臣必辦得滴水不漏。"
劉鳳執壺為他續茶,讚許道:"子仲經商之才,孤向來倚重。烏桓此番和親,必藏私心。"
"切記: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既如此,何必與他們客氣?幽州尚缺糧草,若得其百萬牲畜,百姓饑饉可解。議價時,務必將牛羊馬匹儘數討來!"
麋竺拱手稟報:"據臣所知,草原牲畜冬日多凍斃,於牧民反成累贅。他們巴不得用牲口換我幽州物資。"
議罷,麋竺起身行禮:"若無事,臣先行告退。"
劉鳳頷首:"有勞子仲。"
待麋竺離去,殿內獨剩劉鳳一人。想起烏桓人諂媚之態,不由冷笑搖頭。
幽州邊境,烏桓王丘力居與一眾部落首領的心思,劉鳳早已揣摩得七八分透徹。這些草原貴族妄想借他之力謀取利益,殊不知他亦將計就計,要借烏桓鐵騎為鋪路石。說到底,不過是場各懷鬼胎的交易罷了。
此刻的場景,倒像草原上常見的狼與鷹爭食——狼群盯著鷹爪下的腐肉,蒼鷹卻盤算著借狼群驚起地下的野兔。所幸他握著史冊未載的底牌,能夠預判烏桓部落終將湮滅的宿命,才不至於在這博弈中落了下乘。
案幾上的茶湯騰起嫋嫋白霧,映得他眼底精光閃爍。史筆如鐵,這個在馬背上縱橫馳騁的部族,不出二十年便會消融在漢家煙塵裡。如今又有他暗中操弄,這消亡的進程怕是要來得更迅疾些。
自然,他並非要行那趕儘殺絕之事。這些遊牧之民若能歸化漢家,日後便是耕種隴畝的黔首,背誦詩書的學子。就像當年匈奴殘部歸順,如今不也安安分分地做著漢家子民?
喜歡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