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叔父盛讚北疆沃野,劉鳳雖暗自欣喜,麵上仍持謙遜:"此乃群臣合力之功,淩豈敢獨居其榮?"
在鄭玄、荀彧、荀攸、管寧、蔡邕等賢臣輔佐下,短短數年間便使荒涼的北疆煥然一新。這等功業,豈是我一人之力?”
劉虞捋著銀須爽朗笑道:“子度何必自謙?既為幽州牧總攬北疆軍政,自然無需事必躬親。北疆今日之變,全賴新政之功。該是你的功績,坦然受之便是。”
“侄兒謝過叔父抬愛。”劉鳳執壺為茶盞續上清茗。
劉虞正色捧盞道:“然老夫以為新政某些條款過於嚴苛。子度可願聽聽拙見?”
劉鳳恭謹道:“叔父請講。若有疏漏之處,還望不吝指教。”
沉吟片刻,劉虞道:“自高祖立漢,便以農為本。商賈雖未被禁,地位卻始終卑微。士農工商四民,商者甚至不及匠人。彼輩重利輕義,多生禍端。”
“早年你創辦流沙商會、錦繡山莊倒也罷了。如今貴為燕君,身兼驃騎大將軍、太尉、幽州牧等要職,若仍偏重商事,恐非所宜。倘若百姓皆棄農從商,田地荒蕪,豈非動搖國本?還望三思祖製農本之道。”
見叔父對抬舉商賈地位頗有微詞,劉鳳眼中閃過深思之色。
劉鳳微微一笑,隨即向叔父闡明為何要大力扶持商賈:"叔父可是覺得商賈無信,唯利是圖?
其實商賈對我大漢的貢獻亦不可小覷!
天下四民分為士農工商,若將四民比作人身:
士紳如人之首腦,主掌思慮謀劃。
農戶如人之軀乾,支撐行動勞作。
工匠如人之筋骨,賦予力量技藝。
商賈則如人之血脈,流轉不息方能延續生機。
故不可因少數奸商牟利之舉,便將天下商賈儘數視為無信之徒。
更何況!曆代君王施政皆因時而異,豈能墨守成規?
唯有適時變革,方能惠澤蒼生。"
劉虞眉峰緊蹙:"子度此言何意?"
雖對前論未儘認同,但尚覺有理,隻是何來曆代君王頻施新政之說?
劉鳳輕啜清茶,正色道:"我大漢開國時,高祖便推行與民休息之策。
至文景二帝當朝,更將此策貫徹始終。
及至武帝臨朝,非但廢止休養之策,更對四方夷狄大舉用兵。
武帝在位五十四載,功業彪炳:
內政方麵,為強化集權,推行推恩令,又設左官律與附益法,嚴令諸侯不得乾政;
破格擢拔才俊,延攬賢士以備谘詢;
削弱丞相權柄,委重任於近臣,遂成中外朝製;
分設十三州刺史,以嚴控郡國。"
為緩解國庫匱乏之困,推行貨幣改製,嚴禁地方私鑄錢幣,並實施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新策;
頒布緡錢令與舉報懸賞,向商賈課以重賦;
創立規範的薦舉體製,令各州郡推舉孝廉、秀才及賢良方正之士;
確立尊儒國策,設立五經博士,於長安興建太學,同時詔令各州郡設置學官。
對外征伐方麵,多次派遣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迫其遠遁漠北;
令張騫出使西域,貫通漢朝與西域各族往來;
同時平定南方諸國:閩越、東甌、南越;
經略北方:收服衛氏,管轄西南夷族,設立郡縣治理。
武帝當政時期開創了大漢帝國最鼎盛的黃金時代,令四方蠻夷儘皆臣服於漢家旌旗之下。
雖未全然遵循祖製,然武帝功業之輝煌,豈遜於始皇?
"叔父!所謂新政推行,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
此刻劉虞隻覺思緒混沌,唯能木然頷首。
見叔父如此反應,劉鳳繼續侃侃而談:"今時北疆乃至整個天下,早已今非昔比。
唯有推行利國利民之新政,持續改革,方能保我劉氏江山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