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_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5章(2 / 2)

推荐阅读:

叔父以為侄兒這番見解如何?"

劉虞仍是機械地點頭稱是——事關皇室基業萬年傳承,他豈敢妄言反駁?

劉鳳擱下茶盞正色道:"叔父如何看待當今天下大勢?洛陽朝局又當如何?"

聽聞談及江山社稷與朝堂局勢,劉虞滿麵憂色,沉聲道:"洛陽朝堂哪還有什麼局勢可言?這不都是明擺著的事麼?

眼下洛陽城內正為立儲之事鬨得不可開交。陛下與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力挺皇次子劉協殿下,而以大將軍為首的外戚集團與世家大族則擁護皇嫡長子劉辯殿下。滿朝文武都被卷入這場立儲之爭,偏偏此時天下又災禍連連。

說實話,我就是不願摻和立儲之事,才主動向陛下出任冀州牧,好從洛陽這個是非之地脫身。

子度啊,你可要當心。我在洛陽時就聽說陛下有意召你入京。你我身份特殊,你身為藩王,我作為宗室族長,這等立儲之爭本就更該避嫌才是。"

麵對朝堂上的立儲,劉鳳同樣深感無奈:"叔父,我又何嘗願意卷入其中?隻是...這立儲之爭,我怕是躲不過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虞聞言大惑不解:"此話怎講?你貴為諸侯王,又是皇族領袖,麾下更有八萬精兵。如今兼任幽州牧,執掌北疆兵權,怎會身不由己?"

劉鳳隻得將往事和盤托出:"叔父有所不知。當年平定黃巾之亂後,我在洛陽受封時,陛下曾以族兄身份鄭重囑托我照拂劉協殿下,更要我公開為其撐腰。

數年前我能獲封王爵,兼任大將軍、太尉、幽州牧等職,雖說確有平定百萬黃巾、斬殺賊首的功績,但其中也有陛下想讓我與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分庭抗禮的緣故。"

何進雖貴為大將軍,名義上統領全務,但我燕國所轄八萬精兵卻不受其節製。從軍事實力來看,我的勢力足以與外戚集團抗衡。近日聽聞陛下有意召我入京,想必是為立儲之事。何進聯合朝臣施壓,陛下恐難以招架,這才想借我之力牽製群臣。叔父,此等情勢下,我怎能置身事外?

劉虞聽聞這些隱秘消息,不禁歎息。他深知陛下用意劉鳳手握重兵,日後必是朝廷棟梁。在以儲君之爭為焦點的朝堂博弈中,燕王的分量不容小覷。陛下欲借皇族領袖劉鳳之勢,震懾肆無忌憚的群臣。

"子度有何打算?"劉虞輕聲問道。

劉鳳眉頭緊鎖"實在令人困擾。皇長子劉辯乃皇後所出,依禮法當為儲君;但陛下更屬意次子劉協。為臣者本該遵從聖意,我能重獲王爵全賴陛下恩典,自當奉命行事。"

劉虞也陷入兩難。宗室成員參與立儲之爭本就敏感,稍有不慎便會招致猜疑。劉鳳忽而笑道"何必杞人憂天?現在考慮這些為時尚早。"

劉鳳放下茶盞笑道:"叔父多慮了!且不論那些傳言真偽,眼下陛下既未下詔命我領軍入京,這些風言風語未必不是空穴來風?"

他忽而正色:"倘若聖旨真到,北疆這片基業...還要勞煩叔父多加照拂。"

劉虞捋須頷首:"此事自然。隻是老夫對北疆新政尚有不解之處,其中某些舉措..."

"叔父請看,"劉鳳執壺續茶,氤氳水汽中眸光湛然,"暫且不論政令條文,單說這五年來北疆百姓的日子——可還認得當年光景?"

老臣聞言怔忡,眼前浮現舊時景象:"五載前巡行至此,滿目荒蕪田疇,百姓衣不蔽體。每逢嚴冬,凍斃者枕藉於道..."

話音忽轉欣悅:"如今竟見鐵犁翻沃土,柴垛壘如牆。這般氣象,較之中原膏腴之地亦不遑多讓!"

青年將軍指尖輕叩案幾:"正是!北疆苦寒,兼遭戰亂,若仍循舊製..."他突然展眉一笑,如利劍出鞘:"所謂良政,原該隨四時更迭,應萬物榮枯。幽州這片土地,正要這般診治才得生機!"

劉虞並非固守陳規之人,反而能接納新思想與新主張。他頻頻點頭表示讚同:“子度所言極是,倒是老夫過於拘泥祖製了。為官者確實不該固守舊政不思變通,理應根據時勢調整治國之策。”

“但凡能使百姓安居樂業、令大漢國運昌隆的新政,我們都該全力推行。說來慚愧,倒是老夫自己墨守成規了。北疆施行新政的成效,便是最好的明證。”

“子度可將新政細則整理成冊,待老夫返回鄴城後,要在冀州九郡推行。若新政確有成效,屆時你我聯名上奏朝廷,請陛下詔令天下各州郡效仿。”

見叔父心係蒼生,劉鳳欣慰笑道:“叔父深明大義!侄兒這就將新政細則詳實撰寫。不過北疆某些新政恐與冀州情形不儘相合,需因地製宜調整。”

他早有意借叔父之手在冀州推行新政——這片膏腴之地將來必成北方三州樞紐,唯有民生富足方能奠定霸業根基。如今叔父主動提議,正合其心意。

譬如說,可將州郡內所有田土儘數收歸官有,再按人口均勻分派於百姓耕作,使每家每戶皆得立足之基。官府須頒布明文禁令:凡私相授受田產者,必定嚴懲不貸。

北疆之地幾經兵燹,境內荒田廢土遍布,多已無主。加之北疆素乏名門望族,豪強勢力亦不蕃盛,故推行新政幾無障礙。

然冀州九郡情形迥異。此地名門望族林立,豪強勢力盤根錯節,非同小可。

"叔父,畢竟新政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若一味生搬硬套,恐難奏效,須得因地製宜才是。"

思及冀州世家大姓之盛況,劉虞不禁扶額歎息。他固然心係百姓福祉,冀望九郡黎民安居樂業,卻又忌憚開罪於地方豪族,恐有礙施政。

劉虞苦笑道:"子度見識深遠,冀州症結,你倒是一目了然啊!"

"叔父過譽了!"劉鳳謙遜應答,眼底卻掠過一絲陰翳。北疆新政之精髓,正在於將田土收歸官有。唯有如此,後續改製方能推進。

若無立錐之地,百姓豈會心悅誠服?若無恒產,黎民安肯久居於此?而門閥世族坐擁萬頃良田,又怎會投身商賈之事?

他們田連阡陌,資財盈庫,佃戶成群,豈肯對官府俯首帖耳?州牧府若不收田為官,何來土地分與百姓?若不嚴申禁令,何以震懾豪強兼並之心?

若無法將土地分予百姓,州牧府何以聚攏流民民心?若無眾多百姓開荒墾田,官府又如何擴展耕地?這項土地新政看似僅是收歸國有、分配耕作,實為後續變革根基。倘若土地製度未能推行,其他新政皆成空談,待亂世來臨必將半途而廢。

劉鳳未向叔父進言,自有其深層考量:其一,不願叔父得罪冀州世族豪強,避免其難以立足;其二,防止冀州在民生經濟上超越北疆,增加日後兼並難度;其三,保留當地階級矛盾,避免冀州九郡形成鐵板一塊;其四,為將來接管冀州預作鋪墊,屆時推行新政便可減少阻力。以他的聲望與地位,掌控冀州不過反掌之間。

這番籌謀既為自身考量,亦算保全叔父顏麵。劉虞自然不知侄兒心思,隻見其爽快應承,反覺侄兒胸襟寬廣,想起昔日誤解更生愧意。二人對坐飲茶縱論新政,冰釋前嫌後相談甚歡。劉虞既欽佩侄兒才略,更決心加深這段本就密切的叔侄情誼——朝廷重臣的血脈紐帶,理當更為緊密。

喜歡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