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按曆史原有軌跡,此時何進正聯絡各州牧刺史入京,董卓、丁原、呂布等人即將登上洛陽舞台。
漢末亂世初現,諸侯割據之局漸成,百年三國紛爭的序幕正緩緩拉開。
曹操、劉備兩大梟雄劉鳳已親眼見過,其餘諸侯尚未謀麵,此番前往洛陽,正是要親眼見證這段曆史。
尤其是被譽為三國武力之巔的“鬼神無雙”呂布,他倒真想與之一較高下!
呂布呂奉先,縱觀曆代名將亦能躋身前十。若不親手擊敗此人,他豈能甘心穩坐“天下第一猛將”之位?
就在劉鳳暢想著擊敗呂布、橫掃十八路諸侯、一統天下的美夢時,永寧殿外突然傳來急報:
“報!洛陽特急軍情!需王上親啟!”
劉鳳猛然回神抬頭,殿內眾臣亦紛紛變色相覷。
劉鳳特意向值守的侍衛強調,在他與群臣議事期間,任何人不得擅自打擾,唯有遇到萬分緊急的軍情,才可破例通傳。
要知道在殿外戍守的可是典韋,這位虎將向來隻認王命,無論是誰的麵子都不給。
此刻宮門外竟有人高喊著"特級情報",必是出了驚天大事。
劉鳳強壓下紛亂的思緒,端坐於龍椅之上,沉聲喝道:"進!"
沉重的殿門應聲而開,一名身著夜行衣的密探疾步而入,單膝跪地抱拳道:"參見王上!"
劉鳳目光如電,盯著密探質問道:"究竟是何等要事,竟需動用特級情報?"
密探恭敬呈上竹筒:"洛陽城傳來飛鴿密信,不僅標注特級,更指明需王上親啟。屬下不敢怠慢,立刻送來。"
劉鳳接過竹筒時,心頭莫名湧起不祥預感:"呈上來!寡人倒要看看,這天能塌下多大的窟窿!"
當他展信細讀時,突然瞳孔驟縮,"砰"地拍案而起:"混賬!果然出大事了!"
向來沉穩的郭嘉見狀,忍不住出聲:"王上,究竟......"
劉鳳直接將密信擲於案上:"諸位都看看吧,速議對策!"
郭嘉捧起密信,才掃兩眼便倒吸涼氣:"這......"隨即傳給身旁同僚。
當這封密信在眾臣手中傳閱時,這些經天緯地的能臣們,竟也紛紛變色。
這封密函雖寥寥數語,卻暗藏驚天變故!
密函核心內容如下:天子劉宏突遭不測,經查疑似大將軍何進謀害。
朝中以何進為首的文武百官,正密謀擁立皇長子劉辯繼承大統。
而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則暗中聯絡燕王入京,意圖扶持皇次子劉協登基掌權。
更令人憂心的是,何進已傳令各地州牧率軍進京,誓要剿滅十常侍勢力,兩虎相鬥必有一傷。
劉鳳初聞此訊時勃然色變——史載漢靈帝本應於中平六年四月病逝嘉德殿,如今卻提前整整一年暴斃!
密函中提及"何進疑似主謀"卻無實據,但帝星隕落,天下大亂已成定局。
那屠戶出身的何進果然愚不可及,竟重蹈曆史覆轍調外兵入京。隻不過此番他要對付的,除了宦官集團還有我燕國勢力......
不過這般蠢行無異於自掘墳墓。說來可笑,反倒要感謝這愚夫替我打破桎梏。既然亂世已至,正是我劉鳳承繼高祖、光武偉業,開創第三次大漢中興的絕佳時機!
此刻劉鳳故作悲戚,環視殿中文武沉聲道:"陛下龍馭上賓,我燕國當如何應對?"
郭嘉收起往日戲謔神色,肅然進言:"王上,舊策已不合時宜。無論是征討王國、進駐洛陽或固守薊城之議,皆應全盤。"
臣以為,此刻按兵不動方為上策。待外戚與宦官兩虎相爭決出勝負,我等再謀定而後動。
鄭玄憤然捶案,聲音哽咽道:"突然龍馭賓天,何進脫不了乾係!陛下素來龍體康健,豈會在立儲的關鍵時刻無端暴斃?"
荀攸輕撫長須冷靜分析:"駕崩,大將軍確實是最大得益者。但恐相關罪證早已銷毀殆儘,我等空有懷疑卻難指證其弑君之罪。微臣更憂心的是,大將軍或會假借聖旨征調四方兵馬北上伐燕。"
"王上明鑒,"荀攸環視殿內諸臣,鄭重道,"當今天下能抗衡外戚集團者,唯王上執掌的皇族勢力。若宦官集團覆滅,恐怕屠刀下一個對準的,就是王上了。"
殿中空氣驟然凝固。群臣屏息凝神,目光不約而同投向禦座上的燕王。
劉鳳望著殿內諸臣憂慮的目光,輕歎道:"諸位多慮了。依孤之見,何屠夫與十常侍必將玉石俱焚,根本無暇北顧。洛陽城內的權力相爭,於我燕國疆土並無影響。"
"真正令孤憂慮的,"他指尖輕叩案幾,"是何進征召各地兵馬入京勤王。若雙方同歸於儘,那些手握重兵入京的州牧刺史必將失控。屆時朝堂傾覆,天下必將重現春秋戰國之亂局。"
[
大漢帝國的四百年威望若真到了那一步,必將煙消雲散,天子也會如同周天子般淪為傀儡擺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殿內眾人聞言無不色變,誰都不敢細想諸侯割據的亂世景象。
他們對燕王的遠見卓識向來深信不疑——隻因這位主君早已用一次次精準預判證明過自己的眼光。燕王雖鮮少預言大事,可但凡開口,從未有過半分差錯。
眾人不願深究的緣由很簡單:誰都不忍目睹四百年漢室基業重蹈春秋戰國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