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董卓陰鷙目光轉向太傅袁隗,森然道:"袁太傅,貴府子弟好大的威風!"劍尖猶在錚鳴,滿堂朱紫儘低頭屏息。
今日權當顧念汝南袁氏之名,姑且饒恕袁紹冒犯之舉。
關於廢立新君之議,太傅大人可有異議?
袁隗狡黠答道:"但憑前將軍定奪。"
董卓聞言大悅,鏗然收劍入鞘,鷹目掃視群臣:"既如此,再有妄議者——"話鋒轉冷,"休怪刀劍無眼。"
殿中百官皆深諳明哲保身之道,齊聲應和:"謹遵將軍鈞命。"
"甚好!諸君且開懷暢飲!"董卓舉杯邀飲,琥珀酒漿映著燭火。
絲竹驟起,彩袖翻飛,滿殿又浮起笙歌。宴罷,董卓率呂布並千騎飛熊軍踏夜而歸。
軍府明堂中,董卓環視幕僚:"周毖,袁紹現下何處?"
"稟主公,袁紹出宮後未歸府邸,單騎離京去了。"周毖拱手作答。
伍瓊進言:"袁紹負氣出奔,若逼之過急恐生變故。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舊遍布九州。不如赦其罪,授郡守之職......"
李儒撚須附和:"嶽父明鑒,袁紹優柔寡斷,授渤海太守恰可顯您的胸襟。"
光熹元年三月廿六·崇德殿)
廢立大典上,董卓親執權柄。
袁隗扶劉辯離禦座,解璽綬奉於劉協。
何太後掩麵悲泣,群臣垂首噤聲。幾位漢室老臣袖袍儘濕,唯聞壓抑嗚咽。
朝堂之上,群臣肅立之際,陳留王劉協在董卓的扶持下登臨龍椅,改元永漢。侍中李儒當即宣讀詔令,曆數何太後謀害董太後之罪,將其幽禁於永安宮中。
當此之時,董卓跋扈專橫,逆天而行。滿朝公卿唯有尚書丁管挺身抗命,立遭董卓喝令武士推出午門斬首。丁管臨刑之際厲聲痛罵,神色自若,至死方休。
董卓遂自領相國之職,持節鉞,統虎賁,受封郿侯。上殿可不稱臣,入朝可免趨拜,更可佩劍著履,威勢無兩。為籠絡人心,董卓攜司徒黃琬、司空楊彪詣闕上表,請求為建寧年間遭黨錮之禍的陳蕃、竇武等大臣。
年幼的獻帝劉協高居龍椅,依議準奏,追複諸人爵位,擢用其子孫。董卓又納周毖、伍瓊為心腹,更將何顒、鄭泰等賢士羅致麾下。在其授意下,韓馥、劉岱等名士紛紛出任州郡要職,連與其有隙的袁紹、王匡等人亦獲太守之職。
洛陽深宮之中,被廢的少帝劉辯與何太後、唐妃困居永安宮,日漸窘迫。這日少帝見雙燕翩躚,感懷身世,遂賦詩含怨。不料被小黃門,密報相國府。
董卓聞報撫掌大笑:"正愁師出無名,不料彼輩自投羅網!"遂召女婿李儒囑托道:"少帝之事,便交由賢婿處置。"言罷目露凶光。
“嶽父放心,此事交給小婿!”李儒嘴角掛著陰冷的笑意,大步流星跨出相府門檻,親自點了一隊飛熊軍精銳直奔永安宮。
熊熊烈焰吞噬宮殿時,李儒瞳孔驟縮——隻見衝天火光中炸開撕心裂肺的詛咒:“董卓逆賊!朕縱化作厲鬼也要看著你九族儘滅!你這穢亂宮闈的豺狼,終要死在漢室忠臣刀下!”
飛熊軍的鐵甲被熱浪灼得發燙。李儒一把揪住值守校尉的領口:“誰點的火?!”
“稟、稟大人!”校尉撲通跪倒,“是弘農王帶著唐妃、何太後在殿內......弟兄們攔不住......”
李儒鬆開手,火光明滅在他臉上投下詭譎的陰影。這倒省了他親手沾血——弑君惡名如今可全推給那窩囊廢自己了。
“收隊。”他轉身時,飛熊軍鐵騎踏碎了一地琉璃瓦。
相府裡董卓正摟著嬪妃飲酒,聞報拍案狂笑:“劉家小崽子竟有這般骨氣?可惜啊可惜!”酒漿順著他的虯須滴在龍袍上,混著胭脂印成汙濁的圖案。
無人知曉,此刻真正的弘農王正瑟縮在暗渠裡發抖。那個火中怒吼的“劉辯”,不過是死士模仿的嗓音罷了。
-----------------------------
劉鳳始終潛伏在洛陽城內,冷眼旁觀董卓廢黜劉辯帝位、扶持劉協登基的全過程。待局勢穩定後,他立即啟動了秘密計劃。
皇宮禁軍中早有隱秘衛的暗樁。劉鳳命人在永安宮地下暗中挖掘了一條地道。當探知李儒率領飛熊軍準備對劉辯、何太後及唐妃下手時,他立即調遣禦林鐵衛前往永安宮實施營救。
殿內咒罵董卓的聲響實為替身所為,整個計劃滴水不漏。即便睿智如李儒,也未能察覺其中蹊蹺。
劉鳳之所以冒險相救,全因念及舊日恩情。當年若非陛下傾力扶持,他絕無今日之權勢地位。曾以族兄身份鄭重托付,懇請他照拂其子嗣。既已承諾,劉鳳誓必踐行。
-----------------------------
劉辯母子三人正於永安宮悲泣之際,十餘名身著玄虎紋黑衣的武士突然現身。未置一詞便將三人拖入地道,隨即焚毀宮殿。
三人原以為必死無疑,不料黑衣人竟護送他們經密道抵達城外府邸。未及細看,又被塞入馬車疾馳出城。全程肅殺的氣氛令母子三人膽戰心驚。
約莫兩炷香後,馬車停駐於城郊華宅。當驚魂未定的三人被攙下馬車,看清眼前含笑而立的身影時,劉辯不禁熱淚盈眶:"皇叔!可是來救我們的?"
劉鳳望著略顯清瘦的劉辯,含笑伸手揉了揉他的頭頂,溫聲道:"瘦了,這段日子委屈你們了。"
何婉見到燕王頓時眼眸一亮,嗓音柔媚地喚道:"燕王何時到的洛陽?"
"您能來真是天大的好事!"她輕撫胸口繼續說道,"有燕王坐鎮,董卓那逆賊必不敢造次。"
說話間她忽然壓低聲音,眼中閃過厲色:"懇請燕王誅殺董卓這禍國殃民的奸賊!"
劉鳳聞言險些沒繃住表情,暗自腹誹:"說得輕巧!董卓攪得朝野沸騰正合我意,此時除掉他,豈非自找麻煩?"
喜歡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