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對話過後,燕國上下必將提高警惕,不再盲目迷信軍隊所向無敵的神話。同時也會激勵將士們更加刻苦操練。
先賢說得好:憂患催人奮進,安逸使人頹廢。
如今北疆太過安逸,更關鍵的是軍中缺乏能夠獨當一麵的統帥之才。
這並非劉鳳有意誇大其詞。燕國確實擁有十餘名戰將:
頂尖戰將:趙雲、張飛、關羽、臧洪、太史慈、甘寧、黃忠、張遼、高順、周泰、典韋、褚飛燕。
次一級戰將:韓忠、周倉、杜遠、廖化、蔣欽、麋芳等。
燕國堪稱猛將如雲,但真正具備統帥才能的卻屈指可數。
所謂統帥之才,既要能聽從主帥調遣,也要能領軍作戰,具備極高的戰術素養和指揮能力。
這些燕國將領在後世名聲顯赫,都是三國時期閃耀的將星。
但縱觀史冊,除了關羽曾獨自統領三軍北伐中原外,其他將領幾乎沒有指揮大軍征戰的記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荊州軍團北伐,勢如破竹,將曹魏征南將軍曹仁圍困於樊城。
當時漢水泛濫,左將軍於禁所率七軍全軍覆沒,關羽又斬殺龐德,威震華夏。
然而就在關羽如日中天之際,卻遭盟友東吳背刺,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最終兵敗麥城,含恨而終。
太史慈、周泰、褚飛燕、黃忠等人,更擅長衝鋒陷陣。
當前燕國將領中,唯有臧洪展現出統帥潛質,若悉心培養,日後必能大放異彩。
張遼被後人列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在曹魏集團中位居五子良將之首。
張遼武藝超群,堪稱當世頂尖,曹魏麾下五子良將皆能獨當一麵,統帥千軍,無一不是大將之材。
尤為突出者當屬張遼,官拜征東將軍,長期坐鎮合肥,抵禦東吳北上之兵鋒。
合肥一役,張遼親率八百精銳騎兵突襲東吳十萬大軍,悍勇無匹,直殺至孫權帥旗之下,所向披靡,東吳軍士儘皆膽寒。
待東吳敗退之際,張遼又率部乘勝追擊,連破周泰、淩統、甘寧等東吳名將,甚至險些生擒孫權,威震江東!
此戰令張遼名揚四海,"張遼止啼"之典流傳千古。
須知孫權統兵之能雖稍遜其父兄,但亦非庸碌之輩。張遼能屢挫其鋒,足見其非凡的軍事才華。
劉鳳此刻最渴望招攬的,莫過於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此四人皆為一世之傑,韜略過人。
可惜現下正值永漢元年188年),周瑜年方十四,魯肅十七,呂蒙十一,陸遜僅六歲。
四位未來的東吳名帥尚且年幼,才能未顯。況且燕國與揚州相距數千裡之遙,遠水難解近渴。
………………
王宮禦園內,劉鳳神采飛揚,在宮女宦官簇擁下信步而來。
甄薑見君王駕到,連忙領著眾姐妹行禮:"妾身參見王上。"
"免禮。"劉鳳含笑抬手。
"謝王上。"甄薑款款起身,見自家君王眉宇間儘是喜色,不由笑問:"不知何事讓王上這般開懷?"
也難怪甄薑有此一問。平素劉鳳雖常麵帶笑意,卻多是禮節使然,眼中難見真意。而今日這笑容,分明發自內心,藏不住歡欣。
這個歡喜的模樣,他們的大王就算是見到密探押送回來的奇珍異寶時,都不曾這般眉開眼笑過。
張寧輕哼一聲,眼中閃著狡黠的光,壓低聲音對身旁的姐妹說:"姐,這還用猜?咱們大王準是瞧上哪家姑娘了,想接進宮來呢。你瞧他那副神情,跟當年迎娶姐姐時那歡喜勁兒簡直一模一樣。"
雖入了王宮,張寧可不像秦漢時的女子那樣以夫君為天。她最愛和劉鳳鬥嘴玩鬨,每次見麵總要拌上幾句。
劉鳳反倒格外喜歡張寧這般率真的性子,總要逗她幾句才儘興。
一旁的蔡琰聽見這話,自幼受官宦世家禮教熏陶的她連忙勸阻:"寧妹妹,不可失了規矩呀!"
甄薑端起大姐的架勢溫柔勸道:"寧妹妹,怎能這般議論大王?咱們大王豈是那樣的人!偌大個燕王宮就我們幾個伺候,確實冷清了些。若真有新妹妹進宮,咱們該高興才是。"
甄薑骨子裡就是個傳統世家女子,總是不遺餘力維護自己的夫君。
看著姐姐這般護短,張寧既無奈又好笑。
劉鳳嘴角掛著促狹的笑,快步上前在張寧臉上掐了一把,得意道:"今日本王心情好,不跟你這小丫頭計較。下次再敢頂嘴,看本王不好好收拾你。"
這親昵的舉動頓時讓張寧漲紅了臉。雖說與劉鳳相伴多年,可當著宮女太監的麵這般親密,還是讓她羞得手足無措。
對比秦漢時期的女子,儘管她們被視為思想開明,卻也無法適應現代情侶間的親昵調笑。
目睹君王與王妃們的嬉戲玩鬨,周圍的宮女們忍俊不禁,紛紛以袖掩唇輕笑。
燕宮規矩寬鬆,因此這裡的宦官與宮女們過得比其他王宮的侍從自在許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見自己在姐妹們麵前失了顏麵,張寧不禁嬌嗔地瞪了君王一眼,撅著嘴說道:“那王上倒是說說,究竟是何等喜事,能讓您這般開懷?妾身可不信您能安什麼好心!哼!真當妾身不知您這些時日外出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