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長歎一聲,轉頭對郭嘉吩咐道:"奉孝,命你麾下隱秘衛緊盯此事。此人怕是要成為我燕國日後勁敵。尤其要盯緊兗州豫州動向,這兩地必成曹操根基。"
"謹遵王命!"郭嘉躬身領命,將曹操之名牢牢記在心中。
………………
兗州陳留郡,陳留城內。
曹操攜陳宮匆匆趕回,立即拜見父親曹嵩。他將散儘家財、招募義兵討伐董卓的計劃和盤托出。
曹嵩捋須笑道:"吾兒壯誌可嘉,為父自當鼎力相助。隻是家資恐不足募兵之需。為父倒有個主意——陳留首富衛弘乃為父故交,若能得其資助,大事可成。"
曹操聞言大喜。誰人不知衛家乃當世四大豪商?當即讚道:"父親高見!"
他即刻前往衛府拜謁。見到衛弘後,曹操慷慨陳詞:"今董卓亂政,民不聊生。操欲匡扶漢室,卻苦於力有不逮。久聞衛公忠義,特來相求。"
衛弘撫掌大笑:"老夫早有此心,隻恨未遇明主!孟德既有大誌,願傾囊相助!"
曹操隨即假借三公名義發布檄文,遍傳各州郡。又豎起"忠義"大旗招募義兵。短短數日,應者雲集。
須知沛國曹氏乃當世名門,曹嵩本出夏侯氏——正是漢初名將夏侯嬰之後。曹、夏侯兩家世代聯姻四百餘載,族中英才輩出,更豢養著眾多精銳部曲。
曹氏宗族率先響應義軍,夏侯淵、夏侯惇兄弟率一千五百精兵來投,曹仁、曹洪亦領兩千披甲部曲助陣。
曹操深知族人皆弓馬嫻熟,精通兵法,當即委以假司馬、陷陣都尉之職。
陽平郡樂進攜千人來投,山陽郡李典率兩千部眾效命,俱授同等軍職。
衛氏豪商傾資助陣,購置軍械輜重,四方糧餉物資絡繹不絕。
曹操親擬討董檄文:「董卓倒行逆施,荼毒社稷,戮害忠良,天地難容!」
「今奉密詔舉兵,誓清寰宇,誅滅。望諸州同舉義旗,共拯黎庶。」
永漢元年四月廿二,檄文傳檄天下。袁紹得信,即刻率渤海三萬大軍赴酸棗會盟。
諸侯盟軍名錄:
首鎮:祁鄉侯袁紹
次鎮:後將軍袁術
三鎮:豫州孔伷
四鎮:兗州劉岱
五鎮:河內王匡
六鎮:陳留張邈
七鎮:東郡喬瑁
八鎮:山陽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率兵一萬赴盟。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引軍一萬五千前來。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率眾一萬抵達。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領兵一萬會師。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帶鐵騎一萬五千赴約。
第十四鎮上黨太守張楊率軍一萬來盟。
第十五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領部一萬五千至。
此十五路人馬齊集陳留、洛陽,共襄義舉。
若計劉鳳、曹操二鎮,則十七路諸侯合兵三十萬,於酸棗會盟討董。
......
薊城燕宮,北疆雄主劉鳳覽討董檄文,嘴角微揚。諸侯並起,亂世將啟。
魏武曹操之霸業,正始於酸棗會盟。其能廣納賢才,皆因首倡討董之義舉。此後曹孟德誠心伐董,遂積威望,為日後雄圖奠基。
群雄割據之初,曹操雖勢弱,然名望日隆,故能不戰而得兗州八郡。
以劉鳳之聲威,本可首發檄文,然燕力財力皆冠絕天下,若再執牛耳,恐成眾矢之的。
故劉鳳將首倡之義讓與曹操,燕國自隱於幕後,坐收漁利。
曹操果然如預想那般向天下發布討賊檄文,各路諸侯聞風而動,這般景象令他頗感欣慰。
燕王劉鳳為此特召心腹重臣齊聚永寧殿共商大計。此番諸侯聯軍討伐董卓,絕非尋常"清君側"的軍事行動,更暗含政局博弈,須得周密籌劃。
劉鳳高坐鎏金禦座,手持檄文環視殿內群臣:"曹孟德偽造詔書發布檄文,號召天下共誅董賊。今我燕國亦接此檄,諸卿以為當如何應對?"
話音剛落,殿內頓時響起窸窣議論。不過認真觀察便可發現,真正交頭接耳的多是中下級官吏。似蔡邕、鄭玄、荀彧等重臣,對此事早已成竹在胸。
武將陣營自然唯燕王馬首是瞻。見群臣遲遲無人進言,劉鳳徑直點將:"文若,你且說說文官們的商議結果。"
荀彧從容執禮:"董卓欺君罔上,禍亂朝綱,實乃十惡不赦。大王既為漢室宗親之首,又位列三公,自當響應。所需糧草軍械,臣等已籌備妥當。"
"善!"劉鳳滿意頷首,轉而問詢武將:"軍旅之事,準備如何?"
[
喜歡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