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張飛等將領當即起身行禮告退。
轉眼間,永寧殿內僅剩劉鳳與兩位軍師。
劉鳳輕啜香茗,狀似隨意地問道:"以二位之見,十六路諸侯中誰值得燕國留意?又有何人可能成為我國隱患?"
此問既是臨時起意,亦想考校兩位軍師的識人之能。
他雖知曉未來大勢走向,卻自知政略謀略尚有不足,許多關節仍需帳下謀士參詳籌謀。倘若幕僚不能洞察時局剖判利害,僅靠著預知先機,終究難以長久立於不敗之地。畢竟人力有時窮,豈能萬事周全?
聽聞君上發問,那對老少謀臣相視會意,心知此乃考校之機。片刻沉吟後,郭嘉整襟奏對:"稟主公,以微臣淺見,十八路諸侯中堪成大器者不過三數。首推祁鄉侯渤海太守袁本初,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舊遍天下,更兼禮賢下士坐擁冀州膏腴之地,日後必成我燕國心腹之患。"
"其次當屬南陽太守袁公路,雖為袁氏嫡子德行有虧,然樹大根深不可輕忽。再者沛國曹孟德,挾刺董首義之名,聚譙郡曹氏、夏侯氏之力,鷹視狼顧善斷先機,他日恐為我等勁敵。"
"餘者或庸碌無奇才,或根基淺薄不足為慮。"
賈詡對郭嘉的分析深表讚同,上前一步拱手道:“王上,臣也完全同意奉孝的見解。”
的確,從當前局勢來看,十六路諸侯中唯有袁紹、袁術、曹操三人最值得警惕。
他們確實是三國初期最具實力的諸侯。
可惜最終隻有曹操成就霸業。袁氏兄弟雖坐擁優勢卻庸碌無能,先後被曹操率軍殲滅。其餘諸侯也如郭嘉所料,皆是碌碌無為之輩。唯有一位隱藏的豪傑——被稱為"江東猛虎"的孫堅。
孫堅雖在巔峰時期戰死沙場,卻為東吳奠定了基業。其子孫策、孫權繼承的江東勢力不容小覷。
不過郭嘉與賈詡未能完全看透孫堅的潛力也情有可原。此時的孫堅名義上仍是袁術麾下將領,尚未展露野心與霸氣。其子孫策、孫權更是尚未嶄露頭角。
至於未來的蜀漢之主劉備,賈詡與郭嘉更是聞所未聞。
劉鳳端坐主位,頷首道:"奉孝分析得透徹。袁紹、袁術、曹操確實是我燕國勁敵。但寡人要補充一點——我們真正的強敵並非袁氏兄弟,而是曹操。此外,烏程侯孫堅這位"江東猛虎"也不可輕視。"
郭嘉與賈詡神色一凜,深知君主此言必有深意,齊聲拱手:"請王上明示!"
劉鳳放下茶杯,神色凝重地說:"奉孝、文和,你們主要從諸侯的出身背景和他們目前展現的能力來評判,這確實不錯。畢竟家世本身就是一種優勢。但有些細節也不容忽視。"
"為何寡人能斷定曹操將成為燕國最大的對手?在寡人看來,曹操自幼就展現出過人的才能,更有許多名士爭相吹捧他。"
"先是前太尉喬玄評價道:"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救,能安定天下者,非君莫屬?""
"隨後南陽許劭給出評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些德高望重的名士為何要為他造勢?難道不值得深思嗎?他們難道是閒來無事才去捧一個年輕人?"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剛回到陳留舉兵討董,四大豪商之一的衛家就傾儘家財,為其置辦兵器甲胄、糧草輜重。"
"當曹操開始招兵買馬時,立即有眾多武將率部來投。短短數日間,他就能組建起五千裝備精良的隊伍。這些難道不蹊蹺嗎?"
聽完這番鞭辟入裡的分析,郭嘉和賈詡都麵露驚色。他們確實沒想到這些疑點。
郭嘉與賈詡恭敬行禮:"請王上明示。"
劉鳳笑道:"都坐下說吧。"
"謝王上。"二人重新落座,靜候下文。
劉鳳再次端起茶杯輕抿一口,緩緩道:"談不上指點,或許隻是我們思考的角度不同罷了。"
昔日平定黃巾之亂時,孤曾在潁川與曹操共事。此人統兵征戰、治理州縣皆乃當世翹楚,無愧於"治世能臣,亂世梟雄"之譽。
然孤所疑者另有其事——曹操勢力何以膨脹若此?顯有蹊蹺。孤揣度,衛氏豪商來助,諸將攜部曲相投,多半皆為曹氏與夏侯氏暗中所謀。彼時名士造勢,亦必出自兩家籌劃。此皆為其族預作綢繆,以待時變。
沛國曹氏與夏侯氏,恐蓄異誌久矣!
言及袁氏兄弟,雖未謀麵,然其名亦有所聞。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第煊赫。然據孤所知,本初、公路驕矜過甚,唯重名望之士,對寒門才俊卻不屑一顧。
當真自詡天命所歸?以為世人皆須仰其鼻息?縱可借門蔭暫得勢,終不過為他人作嫁衣裳。此等塚中枯骨,何足我燕國費心?
至於長沙太守孫文台,名義雖附袁術,實則胸懷大誌。其子孫伯符、仲謀皆是人傑,遇機必自立門戶。江東本無強豪,孫氏據此發展易如反掌。更兼吳越世家林立,孫氏若善加籠絡,全取江東指日可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過這份擔憂倒也不必過甚。江東孫家憑借本土豪族支持得以迅速崛起,同樣也會因世家大族間的內鬥而自縛手腳。
江東世家終將成為孫氏枷鎖,我們隻需分些心神留意便是。畢竟燕國與江東之間還橫亙著河北、中原兩大地域。
當前要務仍是緊盯曹操及其黨羽。
劉鳳神色凝重地對兩位軍師叮囑道:"隱、黑二衛既由二位執掌,就該明白情報越早掌握越有利。潛伏之事亦是越早布局越隱秘。即日起,兩衛需全力盯防曹操——其根基在兗、豫二州,偵查重點自然在此。"
"另有一處需特彆留意,潁川郡許縣極可能成為曹操根基之地。須派遣精乾人員長期潛伏,即便短期無甚動作,日後必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