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侯聯軍的臨時營帳內,孫堅彙報了汜水關的戰況和自身傷亡情況。在座諸侯聽聞後都震驚不已——威名赫赫的江東猛虎竟遭遇如此慘敗!
盟主袁紹故作悲痛地說道:"前些日子鮑將軍之弟不聽調遣擅自出兵,不幸戰死。如今孫將軍又慘敗於華雄之手,我軍銳氣受挫,諸位有何良策?"
眾諸侯聞言沉默不語。孫堅對這些議論毫不關心,他一心隻想著袁術——正是此人克扣糧草才導致這場慘敗。看到袁術若無其事的神情,孫堅怒火中燒,當即拔出古錠刀直指袁術,厲聲喝道:"袁公路!若非你扣發我軍糧草,我麾下將士何至於落到如此境地!"
華雄怎會抓住戰機,率兩萬西涼鐵騎突襲我軍營寨!
我麾下一萬五千江東子弟,折損竟達七千之眾,心腹大將祖茂為護我突圍,慘死於華雄刀下。
若非燕王派精銳騎兵馳援,我孫堅早已命喪九泉!
董卓與我本無舊怨,今日拚死力戰,既為朝廷討逆,亦為解你袁氏私仇。
袁公路,今日若不給我交代,休怪孫某翻臉無情!
董卓得知袁紹出任盟主,盛怒之下派呂布屠儘洛陽袁氏滿門,其狀慘絕人寰。
袁術被當眾揭破詭計,頓時麵如土色。
眾諸侯齊刷刷望向袁術,眼中滿是驚詫——竟有人暗中殘害同盟!
袁紹聽聞此事,臉色鐵青,般的目光射向成事不足的胞弟,心中暗罵:父親怎生下這等蠢材!
聯盟討董之際,這混賬竟背後捅刀,豈非逼孫堅反目、令盟軍分崩離析!
雖恨胞弟愚妄,袁紹仍不得不打圓場:"文台兄,此事定有奸人挑撥,否則公路斷不會克扣糧草。"
說罷頻頻向袁術使眼色。
袁術會意,連忙附和:"正是!皆因小人蒙蔽,我才會行此荒唐之舉,即刻便斬了那佞賊!"
袁術突然拔劍而起,劍光閃過,督糧官應聲倒地。
在場眾人見狀,紛紛替袁術開脫。孫堅鐵青著臉,明白繼續糾纏隻會破壞討董聯盟。他強壓怒火收起古錠刀,沉聲道:"明白就好!"
眾諸侯重歸席位,開始商議攻打汜水關之策。
與此同時,華雄率領兩萬鐵騎凱旋而歸,手中提著祖茂首級。李肅連忙拱手道賀:"恭喜將軍斬殺孫堅帳下大將!"
華雄不以為意地擺擺手,隨即正色道:"讓將士們好生休整,明日三十萬聯軍壓境,必是惡戰。"
四月三十日,袁紹親率大軍兵臨汜水關。旌旗遮天,戰陣森嚴。
城頭上,李肅憂心忡忡:"我軍僅四萬餘人,如何抵擋?"華雄傲然道:"汜水關天險難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李肅眼珠一轉,獻策道:"不如將軍率精騎出關挑戰,先挫敵軍銳氣?"
華雄大笑著應道:"妙計!正合我意!"當即披掛整齊,親率萬騎湧出關隘。
兩軍陣前,華雄高舉長刀,刀尖上挑著孫堅的頭盔來回晃動,口中對聯軍將帥極儘辱罵之能事。
聯軍大帳內,眾諸侯正商議攻關之策。忽有傳令兵急步進帳稟報:"華雄率萬餘鐵騎前來叫陣,正用長刀挑著孫太守頭盔在陣前謾罵!"
袁紹聞言拍案而起:"狂妄匹夫!當真不知天高地厚!"環視帳中諸將,厲聲問道:"何人敢去斬此狂徒?"
袁術因先前之事顏麵儘失,見此機會,忙向部將俞涉使了個眼色。俞涉會意,跨步出列道:"末將願往!"
袁紹撫掌笑道:"壯哉!靜候將軍凱旋!"
俞涉領命出帳,披掛上馬,提槍直取華雄。兩馬相交之際,華雄刀光閃過,竟將俞涉連人帶甲斬為兩段!
華雄收刀冷笑:"不過爾爾!還有誰來送死?"身後西涼兵士齊聲呐喊,聲震四野。
在諸侯聯軍的中軍大帳裡,袁術正眉飛色舞地炫耀自家武將:"諸位,我帳下俞涉將軍武藝超群,取那華雄首級定如探囊取物!"
話音未落,帳外戰鼓聲突然中斷。隻見傳令兵跌跌撞撞衝進來,單膝跪地顫聲稟報:"報!俞涉將軍與華雄交手未及一合,就被...就被那賊子攔腰斬斷!"
眾諸侯原本滿懷期待,此刻聞言無不駭然變色。帳中頓時響起此起彼伏的驚呼聲。
袁術臉上青一陣紅一陣,心中暗罵這俞涉死不足惜,偏生累他當眾出醜。隻得強作鎮定歎道:"可惜我大將紀靈不在軍中,否則定能斬下華雄首級。"
徐州刺史陶謙撚須道:"看來這華雄確實非比尋常,難怪連孫太守都敗在他手上。"這話說得袁術眼中直冒火,惡狠狠瞪向陶謙。
陶謙不慌不忙,朝身後使了個眼色。隻見一員虎將闊步而出,身高九尺,腰粗十圍,身披特製鎧甲。最駭人的是臉上三道刀疤,如同三條蜈蚣爬在臉上,猙獰可怖。
眾諸侯見狀紛紛讚歎。盟主袁紹眼前一亮,問道:"不知這位壯士是?"
陶謙麵有得色,朗聲道:"華雄雖勇,但我帳下猛將劉三刀更勝一籌。此人生平對敵從無人能接其三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尤其是他的第三式刀法堪稱舉世無雙,有他出馬,不出三合必取華雄首級。
原來這劉三刀生來麵上便有三道形似刀痕的胎記,故而得名。
劉三刀天生神力,自幼得名師指點武藝,在徐州未曾遇到過敵手。
陶謙這番話將劉三刀說得神乎其神,帳中眾諸侯聽得連連讚歎,目光落在他臉上那如刀刻般的胎記時,都不禁暗想:"果真非比尋常!"
袁紹望著眼前這員虎將,低聲囑咐道:"劉將軍,沙場凶險,務必當心。"
"盟主放心,某家三刀之內定取華雄頭顱!"
劉三刀抱拳傲然作答,說罷轉身大步出帳。
"報!報!報......"一名傳令兵慌慌張張衝進大帳,一個踉蹌摔了個嘴啃泥,爬起來時滿嘴是血,門牙都磕掉了好幾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