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_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3章(1 / 2)

董卓聽罷女婿的第二條計策,興奮地拍案叫絕:"妙哉!文優真乃本相之張良!就依此計行事!"

董卓猛然起身,目光如電掃視帳下諸將:"諸位立即整備軍務,一炷香後班師洛陽。"

"文優,虎牢關防務就交與你全權負責。"

"末將謹遵將令!"西涼眾將齊聲應諾。

一炷香後,董卓親率二十萬西涼鐵騎,星夜馳返洛陽。

......

洛陽皇城·崇德殿

董卓返京後,當夜急召百議遷都事宜。

身著精良鎧甲的西涼統帥腰懸寶刀,目光灼灼地環視群臣:"諸位,大漢洛陽王氣已儘......"

我觀大漢氣運正應在西京長安,本相順應天命,當攜陛下遷都長安。諸位大人速回府打點行裝,即刻準備西遷事宜。

董卓話音未落,滿朝文武皆愕然失色,久久不能言語。

司空楊彪執笏上前,肅然諫言:"相國明鑒,關中曆經戰亂民生凋敝。如今無故棄宗廟、舍皇陵,恐百姓驚惶,安定甚難,望相國三思!"

百官心中明鏡似的,豈不知董卓急於遷都的緣由?自汜水、虎牢兩關接連失守,燕王劉鳳率聯軍直逼洛陽,董卓膽怯欲逃歸關中老巢。

董卓弄權以來,朝臣們飽受其苦,自不願讓他稱心如意。況且長安荒廢多年,哪及洛陽繁華?這些養尊處優的公卿們,誰願隨他赴長安受苦?

眾臣日夜期盼燕王揮師進京,解救他們於水火。因此楊彪才借故反駁,表麵說得冠冕堂皇。

見楊彪出言阻撓,董卓勃然大怒:"楊彪!汝敢阻撓社稷大計?"

司隸校尉黃琬亦執笏進言:"相國,楊司空所言確有道理。昔日周公營洛邑以安周室,光武定以興漢祚,此乃天意所示,神明所安啊。"

天下未定,豈可輕舉妄動,辜負四海百姓的期望!

董卓冷眼睥睨著朝堂上百官的虛偽作態,這些不過是他們阻撓遷都長安的托詞。長安本就是大漢西京,哪有那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既然群臣避談關外叛軍,那便由本相來挑明。

董卓瞪著銅鈴般的眼睛掃視群臣,厲聲道:"袁紹之流舉兵作亂,天下將亂!長安有崤函天險,又近隴右,修建宮室不過月餘之事,爾等休要再聒噪!"

司徒王允見殿內氣氛緊張,暗道不妙,趕忙持笏出列:"相國提議遷都長安,實為深遠之謀。關東諸侯非旦夕可平,遷都西京正可效法秦漢舊製!"

尚書令盧植亦持玉笏諫言:"敢問相國,若遷都長安,洛陽百萬百姓當如何安置?"

董卓心中冷笑:螻蟻般的賤民,尚不及西涼戰馬值錢!滿朝朱紫哪個不是隻顧家族私利?何曾真心體恤過黎民?

他懶得再多費唇舌,厲聲宣告:"本相所為乃江山社稷計,豈能為賤民耽誤國事!"鷹隼般的目光刺向黃琬、楊彪:"司空黃琬、司隸校尉楊彪,不思報國,阻撓大計。即日革除官職,貶為庶民!"

若非顧忌二人海內大儒的身份,早令其血濺五步。

"退朝!諸位速去準備遷都事宜!"董卓甩袖而去,飛熊軍鐵甲鏗鏘相隨。

漢末朝堂風雲錄

百官神色肅穆魚貫退出崇德殿,各自回府打點行裝。

鎏金車駕駛過宮門時,尚書周毖與城門校尉伍瓊突然攔路。董卓掀簾怒視:"爾等阻駕何為?"

二人躬身長揖:"聞相國欲遷都長安,特來進諫。"

董卓聞言暴怒,戟指厲喝:"昔日聽汝等舉薦袁紹,如今這逆賊竟率關東鼠輩作亂!拖下去——斬!"

血濺宮牆的慘叫中,車駕繼續向南城相國府駛去。

府中李儒早率西涼諸將等候。董卓大馬金刀坐定,環視眾人:"都議議。"

李儒出列陰惻惻道:"洛陽富戶多與袁氏勾結,不如儘誅其族,抄沒資財以充軍需。"

"善!"董卓拍案狂笑,震得梁上灰塵簌簌而落。

西涼軍行進錄

聽聞女婿諫言,董卓捋須頷首:"諸將何故遲疑?速帶兵擒拿逆賊!"

"末將遵令!"眾西涼將領喜形於色,聲若雷霆。此等差事,實乃肥缺無疑。

諸將離相府後,率部拘拿洛陽商賈千餘家。皆冠以"叛逆"之名,儘數斬於洛水之畔,家產充公。這般抄斬之事,西涼軍早已駕輕就熟。

李傕、郭汜統數萬兵馬,驅百萬民眾徙往關中。每戶百姓配一隊監軍,互相牽製。途中倒斃溝壑者不計其數,士卒更縱情婦女,劫掠財物,戕害百姓。通往長安的官道上,哀嚎之聲上達九霄。

遲行者皆遭屠戮——三千西涼督軍手持利刃,視民如草芥。在這亂世烽煙裡,人命賤若犬彘。莫說西涼軍,便是所謂義軍,行徑亦無二致。古人雲"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誠哉斯言。

永漢元年五月二日,此日成為漢室永殤。遷都途中,董卓令軍士焚毀洛陽宮闕民宅。董越率部押運珍寶輜重,車馬萬乘西行。董卓親率飛熊軍精銳並十萬鐵騎,護天子駕往長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昔百萬人口的煌煌帝都,此刻火龍肆虐,烈焰吞天。

?烈焰焚都

董卓行事向來狠絕,既然洛陽的錦繡山河已非他囊中之物,便決不容關外聯軍染指分毫。

董仲穎寧可焚儘帝都千載繁華,也絕不以寸土資敵。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