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司徒當眾展開禦覽,但見密詔筆跡確係天子真跡無疑。待殿內重臣輪流傳閱完畢,王允將密詔鄭重置於禦案,轉向禦座躬身進言:"此詔既驗明真偽,足證當今陛下乃正統承繼大統之人。依詔書所示,燕王殿下既為欽定輔政大臣,又係宗室領袖、陛下皇叔,當效法古之周公伊尹,暫行監國大權。"
此時端坐禦座的劉鳳作沉吟狀,環視殿下眾臣期待之色,緩聲道:"陛下既為欽定之君,登基以來亦無過失,自當仍為大漢天子。然今陛下年幼受製,被董賊挾持於長安。凡長安所出政令,皆係董卓矯詔,概不奉行。"
"然社稷不可久虛朝堂,孤意以為:一麵整軍西進勤王誅逆,一麵由諸公在洛陽重建朝綱,暫攝政務以待天子回鑾。"
【簡化版】
帝國政務暫由諸位大臣共同商議處理,待救回陛下後,再歸還大權。此策既可維持朝廷運轉,防止混亂,亦能阻斷董卓借機亂政。燕王提議後,諸侯與百官低聲議論,雖覺無坐鎮稍顯不妥,但權衡之下仍點頭應允。
劉鳳推舉王允、荀爽、黃琬等重臣主理朝政,不料王允執意返長安輔佐天子,堅稱正統需臣子護衛。劉鳳不再多言,一心急於領兵返燕,拖延一日隻為布局——借雙朝廷之局淡化帝威,鞏固自身監國之名,為日後廢劉協、自立為"弘武皇帝"鋪路。
禦書房內,劉鳳緩緩掃視著滿朝文武,沉聲道:"北境烽煙未熄,孤王不便久居洛陽。既已議定方略,便依此行事。"
他頓了頓,鏗鏘有力地繼續說:"待孤平定公孫瓚之亂,自當率師返洛,助諸卿肅清朝綱,剿滅董卓逆黨,恭迎聖駕還朝。今日議事到此為止。"
"臣等告退!"文武百官齊聲應道,向燕王行過禮後依次退出永華殿。
劉鳳快步上前,在殿門前攔住王允:"司徒大人且留步,孤有要事相商。"
王允捋須笑道:"數年不見,殿下愈發英武了。前番救命之恩,老朽尚未報答。不知今日有何吩咐?"
"司徒言重了。"劉鳳微微欠身,"當年多蒙您照拂,這份情誼豈是區區舉手之勞可比?今日相留,實有一事相求..."
原來二人淵源頗深。當年劉鳳初入洛陽,正是經大儒盧植引薦,得以結識王允、荀爽等清流名士。
王允和藹地點頭:"殿下但說無妨,老朽定當竭力相助。"
劉鳳略顯局促地笑了笑,欲言又止:"此事說來有些難以啟齒..."
事情的起因是前段時間我救了一位姑娘,這位姑娘極其忠義,深更半夜不僅為她的義父祈禱,也為救她性命的人祈福。
這份真誠讓我深受感動,由此心生愛慕。上前詢問後得知她是司徒府的貂蟬,因此我決定向王司徒提親,希望能迎娶貂蟬。
其實劉鳳特意留下王允,就是為了商談迎娶貂蟬的事宜。
按常理來說,提親應由長輩出麵,但眼下我急著趕回燕國平定叛亂,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合適的長輩代為提親。
原本打算等回到燕國,平定北方叛亂後,再請師父童淵上門提親。
可誰知這位王司徒執意要回長安城,說什麼要潛伏在董卓身邊。
天知道這老頭會不會又搞出什麼計連環計!
我早已視貂蟬為妻子,自然不能讓他用那些計謀便宜了董卓和呂布那兩個小人。
王允當時完全愣住了,他萬萬沒想到在這國難當頭之際,燕王殿下留下他竟是為了談兒女私情。
想到自己的義女,他不禁回憶起兩人相識的經過:當初他出京巡察地方,了解民情,順便回老家探親。
然而沿途所見儘是荒蕪的土地、逃難的流民、鄉親們的哭訴、遍地餓死的百姓,一幕幕慘不忍睹的景象。
當時的大漢帝國內憂外患,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雖然他有滿腔抱負,但朝政被十常侍把持,他的諫言根本傳不到陛下耳中。
正當他感歎世道炎涼時,在路邊遇到一對母女,母親已經餓死,小女孩正抱著母親的哭泣。
他下車詢問後,見這女孩身世可憐卻談吐不凡,相貌也出眾,便將她帶回府中收養。
那時他的夫人獨自在家,他又公務繁忙,這個小女孩正好可以陪伴夫人。
《貂蟬姻緣錄》
這女娃子當真靈巧可人,自小就顯出過人機敏。及至豆蔻年華,愈發亭亭玉立——杏眼含春,櫻唇點朱,冰肌玉骨透著海棠般明豔,活脫脫月宮仙子下凡塵。
府上主母越看越愛,終是收入膝下作了螟蛉女,賜名"貂蟬"。這丫頭也伶俐,自打認了義親,伺候二老愈發周到體貼。
偏生這絕色佳人入了燕王法眼!
思及掌上明珠般的義女,再想起燕王昔年救命之恩,更念及其在清流黨人中的聲望。最要緊是燕國十萬鐵騎——如今要誅董卓、迎聖駕還都,全仗這支勁旅。況且燕王總領監國之職,自己要在朝堂立足,豈能少了這位輔政大臣的扶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貂蟬雖得寵愛,終非親生骨肉。即便親女,此刻也斷無推辭之理。若因區區義女開罪燕王,不僅前情儘棄,更會招來彌天大禍,豈非愚不可及?
不若促成這段姻緣,使太原王氏與燕王府結之好。待來日鏟除、迎回天子,朝堂之上自有強援。縱然北疆烽煙四起,可燕王既能用五萬精銳大破西涼軍,何懼公孫瓚四十萬烏合之眾?
當務之急,定要維係這金玉良緣。教義女在燕王帷帳之間,多為娘家美言......
王允想到太原王氏與燕氏聯姻結盟,家族將在他手中壯大,成就前所未有的權勢巔峰,心中不禁澎湃難抑。
他強壓下心頭的激動,故作從容地撫須笑道:"不過小事耳!古人雲:良緣天定,雙燕沐春暉。燕王能垂青小女,實乃貂蟬之福。隻是……"
話鋒稍頓,王允正色凝視燕王:"蟬兒乃老臣掌上明珠,還望殿下予我王氏體麵,賜她相稱的名分?"
劉鳳聞言欣然應允:"蒙司徒成全!孤必不負王氏門楣。按祖製,藩王可立一後二妃。王後甄薑已誕世子,側妃蔡琰育有長公主。這第二側妃之位,便予貂蟬如何?"
"善!大善!"王允白須微顫,未料義女竟得如此高位。他鄭重拱手:"老朽便將蟬兒托付殿下。來日盼能徙居薊城,含飴弄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