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_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47章(2 / 2)

推荐阅读:

屆時主公對朝廷立下不世之功,為大漢江山做出永世銘記的貢獻。

而天子碌碌無為,自當禪讓帝位——主公便可開創袁氏王朝,名垂青史!

袁紹此刻已被郭圖激昂的演說點燃,完全沉浸在這宏圖偉業中。他端坐主位,麵頰通紅,目光熾熱地注視著這位謀士,當眾高聲讚道:妙極!公則此策當真絕妙!

公則真乃我袁本初的陳平!必當厚賞!

郭圖聞言嘴角幾乎翹到耳根,卻仍強裝謙遜道:主公謬讚!屬下怎敢與開國功臣陳平相比?

此策全賴主公雄才大略點撥,功勞當屬主公,屬下豈敢居功!

這番馬屁拍得袁紹通體舒暢,大笑著揮袖道:公則就愛說實話!

待我重整山河登基之日,必封你為當朝丞相!

此刻的袁紹早已飄飄然,竟在群臣麵前口無遮攔,渾然不覺這番話會引發怎樣的。

......

渤海太守府,書房內文武屬僚各懷心思。

張合、高覽、顏良、文醜四位大將戰意高昂,眼中儘是建功立業的渴望。郭圖、審配、許攸、逢紀等謀士則暗中盤算,謀劃著後續方略。

此刻最是難堪的當屬許攸。他萬萬沒料到,素來被自己視為奸佞的郭圖竟能提出這般周詳的戰略部署。平心而論,這套計劃確實環環相扣,極具可行性。

許攸既妒且恨,卻找不出半點破綻。即便偶有異議,也不敢貿然進諫。眼見主公袁紹滿麵紅光,顯已被郭圖的宏圖大計深深吸引。此時若貿然反對,不僅無濟於事,反會招致主公記恨,日後難免處處受製。

他隻得強壓怒火,堆起笑容附和眾人。一時間書房內君臣相得,其樂融融。

立於文官末席的劉備冷眼旁觀。在他看來,郭圖所獻純屬無稽之談。雖然與燕王劉鳳接觸不多,但這位皇族翹楚五年來的所作所為,他始終密切關注。

尤其在會盟時結怨後,更命人加緊搜集燕國情報。正如兵法所言:知彼者,莫過於敵手。

這位燕王殿下,絕非恪守綱常的愚忠之輩。

最重要的在於:董卓乃天下人儘皆知的【】,他假借天子名義頒布的所謂聖旨,根本毫無正統性可言!

反觀燕王劉鳳手握遺詔,受命監國之職,身為皇族宗室之首,更是當今天子的親皇叔,其地位堪比當年的周公旦!

莫說抗旨不遵,縱使燕王要廢黜長安城的劉協,另立新君或自立為帝,那也是名正言順。天下官員百姓,必當一致認同其正統性。

可笑現在竟有人妄想借天子聖旨,迫使燕國朝廷屈服,讓燕王拱手讓出三郡要地,簡直癡人說夢!

袁紹此人實在狂妄——既高估了自身能耐,又錯判了天子權威,更低估了燕國上下的決心!

他過分迷信【汝南袁氏】的門楣光環,也太把諸侯盟主身份當回事了!

袁本初何不瞧瞧自己?論家世——你不過是世家子弟,燕王卻是根正苗紅的皇族血脈;論地位——你區區渤海太守、祁鄉侯,怎比得上身兼監國、驃騎大將軍、太尉數職的實權藩王?

螢火之光,也敢與皓月爭輝?

燕國尚未發兵攻打渤海郡,袁紹就該慶幸。如今竟不知死活要捋虎須,這分明是自尋死路!

看著袁紹那得意忘形的嘴臉,劉備暗自嗤笑:往日竟未看出此人是這般蠢材,膽敢行此瘋狂之舉!如今跟著這愚夫,實在太險,須速速脫身為妙!

公元1336年,局勢危急。

倘若袁本初與燕王公然反目,兵戈相向,以燕國獨步天下的強盛軍力,不出旬日便可鯨吞渤海全境。

然則即便能覓得良機抽身而退,近來在袁營中的苦心經營豈不付諸東流?

劉玄德啊劉玄德!汝定要思得良策才是!

必須在袁本初與燕王兵戎相見前,設法帶走部分袁軍部眾!

存著這等心思,玄德自然不會替袁紹指出郭圖計策的疏漏。

對於宿敵燕王劉鳳,劉備深知其為人。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與燕王猶如蚍蜉之於巨象。

若燕王當真要除他,普天之下絕無容身之處。

劉備素來識時務,自知斤兩。在未具抗衡實力前,他絕不會主動觸怒燕國,反而要遠離燕王視線。

這些念頭電光石火般掠過心頭。表麵上,劉備卻口若懸河地奉承道:本初兄真乃天縱英明!麾下謀臣如雲,猛將如雨,實在令人豔羨!

接下來的時光裡,劉備儘情施展逢迎之能事,將眾人捧得飄飄然不知所以。

袁紹高坐主位,聽得差不多了,才含笑打斷:玄德儘是實言。既然諸位彆無良策,便依公則之計行事。

眾文武齊聲應命。

於是袁紹按郭圖之策,著手向代郡、上穀、涿郡三地派遣官吏,準備奉天子詔令行事。

為壯聲勢,袁紹特意派外甥高乾與謀士荀諶率五萬精兵隨行,準備接管代郡、上穀、涿郡三地。大軍將就地駐防,招募當地青壯入伍,隨時應對燕國可能發起的戰事。

永漢元年188年)七月初一,燕國都城。

喜歡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