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元二十年1920年)三月十日的清晨,新京皇城籠罩在一片肅穆而莊嚴的氣氛之中。武英殿前的廣場上,漢白玉石階被打掃得一塵不染,兩側禁衛軍士兵持槍肅立,盔明甲亮,軍容嚴整。初春的寒風依舊料峭,卻吹不散空氣中彌漫的凝重與期待。今日,將舉行帝國前所未有的全軍授銜儀式,正式確立現代化的軍銜製度,以彰武勳,以勵士氣。
辰時正刻,皇帝柏淩雲身著特製的帝國大元帥禮服,出現在武英殿高大的丹陛之上。禮服以玄色為底,金線繡織騰龍雲海,肩章與綬帶代表著無上的權威與榮耀。十二旒冕冠下,他的目光如鷹隼般掃過全場,曆經二十載風雨淬煉的帝王威儀,令在場所有人屏息凝神。
在他的身後,帝國真正的棟梁們依次肅立。武王柏淩嶽、定王柏淩峰、靖王柏淩銳,三位宗室統帥,戰功彪炳,威震寰宇;海軍都督薩鎮冰,年逾花甲卻精神矍鑠,執掌帝國海軍從小到大,從近海走向深藍;前任海軍都督、現海軍總顧問陳璘,雖已退居二線,其經驗仍是帝國海軍的寶貴財富;帝國近衛軍司令鄧安邦,忠誠勇毅,守護京畿;已轉任大都督府軍事參謀部總長的宋占彪、任帝國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的王士珍、任軍事參謀部次長的李鼎新、任帝國海軍軍官學校校長的劉冠雄……這些名字,無一不與帝國二十年來波瀾壯闊的征戰史緊密相連。
廣場上,受銜將領代表按陸軍、海軍、近衛軍序列,整齊列隊。從集團軍司令、軍帥到師帥、旅帥,乃至有功的校尉軍官代表,人人挺胸抬頭,接受這至高榮光的檢閱。
“宣詔!”內侍監清越的聲音劃破寂靜。
首輔文履謙手持明黃詔書,步至禦前,朗聲宣讀:“朕承天命,統禦八方,賴爾將士用命,血戰經年,方有今日寰宇初定之局。為彰武功,定爵秩,勵士氣,垂範後世,特頒行《帝國軍隊銜級條例》。自即日起,帝國陸、海、近衛各軍,悉行新式軍銜……”
詔書詳細規定了自士兵至帝國元帥的各級軍銜標識、晉升條件及相應待遇。明確了對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傷殘軍人及軍烈屬的優厚撫恤與保障政策,宣告“帝國必不負任何為國效命之士”。
隨後,皇帝柏淩雲親自為功勳最著者授銜。他首先走到柏淩嶽麵前,親手為其佩戴上象征著帝國最高軍事榮譽的元帥肩章與金光閃閃的星徽。
“淩嶽,”皇帝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傳入在場每一個人耳中,“自豫南團練至今,你為帝國劈荊斬棘,功在社稷。此銜,你當之無愧。”
柏淩嶽虎目含威,挺身肅立,鏗鏘應答:“臣,柏淩嶽,謝陛下隆恩!必竭儘忠誠,為帝國掃清六合,定鼎乾坤!”
緊接著,柏淩峰、柏淩銳、薩鎮冰、陳璘、鄧安邦、宋占彪、王士珍、李鼎新、劉冠雄依次受封帝國元帥。每一位元帥的授銜,都引來觀禮人群中一陣壓抑著的激動低語。這些名字,本身就是一部帝國的鐵血史詩。
隨後,各集團軍司令段祺瑞、馬嘯川、吳佩孚、趙守誠、何雄、蔡鍔、蔣百裡被授予大將軍銜;各軍軍帥及主力艦艇管帶等被授予上將軍銜。授銜儀式莊重而有序,象征著帝國軍隊從此邁入了更加正規化、製度化的新階段。
到四月一日下午,新京皇城太和殿再次迎來了盛大的集會。國際聯盟各成員國的旗幟與中華帝國的赤龍旗交相輝映,英國首相貝爾福、法國總理克列孟梭、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葡萄牙總統卡爾莫納等數十國元首或特使齊聚於此,氣氛比數月前的聯盟成立大會更為緊張肅殺。
皇帝柏淩雲端坐於禦座之上,目光掃過下方神色各異的各國代表。他無需過多言辭,帝國的意誌早已通過強大的軍力和此前的外交博弈清晰傳達。
“諸位聯盟成員國的代表們,”皇帝的聲音在宏偉的大殿中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自國際聯盟成立以來,我們致力於構建和平之基石。然,德、美及其仆從奧匈、意、羅等同盟國集團,冥頑不靈,拒不接受聯盟之正義呼籲,持續擴軍備戰,威脅世界之和平與安全。其野心勃勃,欲壑難填,若任其坐大,則聯盟憲章形同虛設,天下永無寧日!”
他稍作停頓,讓翻譯將話語傳遞,也讓沉重的壓力彌漫在每個代表心頭。
“為扞衛聯盟之尊嚴,為保障各成員國之安全,為開創萬世之太平,朕,以中華帝國皇帝及國際聯盟常任理事國首腦之名義提議:聯盟應立即對德、美同盟及其所有仆從國,正式宣戰!”
大殿內一片寂靜,落針可聞。儘管早有預料,但當最終決斷來臨,仍讓人感到窒息。
英國首相貝爾福首先起身,他整理了一下西裝,聲音沉穩:“陛下,大英帝國完全支持對德美同盟宣戰的決定。德意誌的野心必須被遏製,美利堅的挑戰必須被回應。聯盟的團結,是勝利的保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法國總理克列孟梭緊隨其後,語氣激昂:“法蘭西共和國與德意誌有著世仇,我們堅定地站在帝國一邊,支持立即宣戰!必須徹底粉碎德意誌的軍國主義機器!”
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其他歐、亞、美、非各洲的代表們相繼起身,表達了對宣戰決議的支持。帝國的軍事勝利和此前的外交運作,已然將國際聯盟牢牢捆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上。
“好!”柏淩雲霍然起身,走到大殿中央那幅覆蓋了整個地麵的巨大世界地圖前,“既然如此,聯盟意誌已定!朕宣布,自即日起,中華帝國及國際聯盟所有成員國,與德意誌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處於戰爭狀態!”
他接過內侍奉上的禦筆,在地圖上德意誌和北美區域重重劃下赤色的叉號。
“此戰,目標絕非妥協,唯有徹底勝利!直至敵人無條件投降,直至其戰爭能力被根本解除,直至聯盟的意誌貫徹於天下!”
為了統籌這場前所未有的全球戰爭,在前期已與英、法等國溝通後,皇帝隨即宣布了聯盟軍的統帥任命:
“任命,中華帝國武王、帝國元帥柏淩嶽,為聯盟軍最高統帥,總攬全球戰局!”
“任命,中華帝國定王、帝國元帥柏淩峰,為聯盟軍歐洲戰區總司令,負責對德、奧、意、羅作戰!”
“任命,中華帝國靖王、帝國元帥柏淩銳,為聯盟軍美洲戰區總司令,負責對美作戰!”
柏淩嶽、柏淩峰、柏淩銳三人踏步出列,向皇帝及各國代表行禮,接受了這沉甸甸的任命。他們的身影,在各國代表眼中,已然成為聯盟武力的象征。
朝會結束後,皇帝在武英殿側殿召開了最高軍事會議。與會者除了新授銜的諸位元帥、大將,還有首輔文履謙、景王柏淩宇、兵部尚書曹文翰、錦衣衛都指揮使何三等核心重臣。巨大的沙盤上,清晰地標示著敵我雙方的態勢。
“淩嶽,你先說說總體部署。”皇帝直接切入主題。
柏淩嶽走到沙盤前,手持指揮棒,聲音洪亮:“陛下,諸位同僚。根據禦前確定的‘歐洲先穩後攻,美洲海權優先’總方針,我七大集團軍與三大艦隊已按預設部署展開。”
他的指揮棒點在歐洲方向:“歐洲戰區,由定王淩峰統轄。第一集團軍段祺瑞部、第二集團軍馬嘯川部、第三集團軍吳佩孚部,沿東歐戰線對德軍‘東方壁壘’形成正麵壓力。第四集團軍趙守誠部、第五集團軍何雄部,集中於巴爾乾方向,伺機向南歐突進。西亞各國聯軍負責側翼掩護與牽製。”
指揮棒移向美洲:“美洲戰區,由靖王淩銳統轄。第六集團軍蔡鍔部,以巴拿馬為根基,鞏固中美洲防線,並向墨西哥方向施加壓力。第七集團軍蔣百裡部,依托珍珠港和阿拉斯加前進基地,待命渡海。戰略重點,首先在於海軍決戰,奪取絕對製海權。”
接著,他又簡要說明了近衛軍的戰略預備地位以及各艦隊的任務區域。
“後勤保障乃決勝關鍵,”首輔文履謙接口道,“內閣已協調各方,帝國境內的兵工廠全力運轉,鐵路網優先保障軍事運輸,糧食、被服、藥品等物資正在向各戰區集結。聯盟各國也將根據協議,提供相應的人力物力支持。”
兵部尚書曹文翰補充:“新式裝備的換裝正在加速,尤其是‘啟元3型’戰車、‘雷霆’火炮和‘烈風’戰機,將優先配發給一線主力部隊。”
錦衣衛都指揮使何三則彙報了情報工作:“我方情報人員已加強對德、美本土及其占領區的情報搜集與滲透。目前跡象表明,德軍企圖依托堅固防線消耗我軍,美軍則正全力擴充海軍,企圖挽回太平洋的劣勢。”
皇帝柏淩雲靜靜聽取彙報,手指輕輕敲擊著禦座扶手。良久,他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決絕:“準備已然就緒,戰略亦已明晰。此戰,將決定未來百年之世界格局。帝國二十載之積累,將士們血汗鑄就之強軍,皆係於此。朕不要慘勝,隻要完勝!傳令三軍:按計劃,出擊!”
“臣等遵旨!”殿內,眾將齊聲應諾,聲震屋瓦。
命令通過加密的電波和快馬,傳向遙遠的前線。從冰雪覆蓋的東歐平原到波濤洶湧的太平洋,從炎熱潮濕的東南亞叢林到乾燥荒涼的中東沙漠,中華帝國及其聯盟的戰爭機器,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轟鳴。數以百萬計的士兵檢查槍械,登上戰艦,鑽進坦克座艙。機場上,戰機轟鳴起飛;港口內,艦艇解纜出航。
一場席卷全球、決定人類命運的終極大戰,終於在啟元二十年的春天,全麵爆發。帝國的龍旗,在初春的寒風中獵獵作響,指向了最終征服的航向。
喜歡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請大家收藏:()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