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元五年公元1905年)新京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更暖一些。南海吹來的濕潤季風,拂過巍峨壯麗的紫禁城琉璃瓦頂,掠過正在大興土木的街道坊市,最終融入帝國新都蓬勃的朝氣之中。然而,在這片萬象更新的表象之下,一股足以掀翻千年傳統的巨大暗流,正在皇宮深處醞釀,即將噴薄而出。
已經改名為啟元殿的大殿內,大朝會的氣氛莊重而肅穆。文武百官分列兩側,絳紫與藏青的官服勾勒出帝國新貴們的輪廓。曆經戰火洗禮的將領如武王柏淩嶽、驍騎將軍柏淩銳等眉宇間猶帶殺氣,而文官隊列中,內閣首輔文履謙、新任學部尚書張謇、商部尚書沈富安等人則麵色凝重,似乎預感到了今日將有石破天驚之事發生。
禦座之上,皇帝柏淩雲身著十二章紋袞服,頭戴十二旒冕冠,威嚴的目光緩緩掃過殿中群臣。他登基未久,但開國之君的權威已深植人心。此刻,他手中正拿著一份墨跡未乾的詔書,那薄薄的絹帛,似乎重逾千斤。
“眾卿,”皇帝的聲音沉穩有力,清晰地傳入每個臣子的耳中,“自北伐功成,天下一統,已逾半載。然,朕常夜不能寐,思慮萬千。我中華積弱百年,受製於列強,非僅兵不利、船不堅,實乃製度腐朽、人才凋敝、學術空疏之故也!”
殿中一片寂靜,落針可聞。許多老臣的心提了起來,尤其是那些通過科舉正途出身的官員,如前清翰林出身、現任職於禮部的老臣,隱隱感到不安。
柏淩雲繼續道,聲音陡然提高:“科舉取士,延綿千載,曾為國選才,有其功績。然時至今日,八股製藝,禁錮思想,所取之士,多皓首窮經,於實務一竅不通!麵對西洋船炮、格致之學,茫然無知!此等製度,如何能培養出振興華夏、抵禦外侮之棟梁?如何能引領帝國走向富強?”
他停頓了一下,讓每一句話都重重砸在臣子們的心上。
“故此!”柏淩雲猛地站起身,展開手中詔書,朗聲宣讀,字字如驚雷炸響: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科舉之弊,深誤國是,空耗士人精力於無用之學,致使天下無經世致用之才……著即日起,廢除一切科舉考試!各級科舉考試,永行停止!天下讀書人,當另覓正途,求實學,報效國家……欽此!”
“轟——!”
儘管早有預感,但當“廢除科舉”這四個字真正從皇帝口中說出時,整個紫宸殿仿佛被投入了一顆炸彈!群臣嘩然,許多人臉色瞬間變得慘白,甚至有人身形搖晃,幾乎站立不穩。
“陛下!不可!萬萬不可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曾是前清翰林,趨步至殿中跪倒,涕淚交加,“科舉乃國家取士正途,祖宗成法,沿襲千年,乃天下士子進身之階,維係人心之根本啊!一旦廢除,勢必動搖國本,令天下讀書人心寒,恐生大變!請陛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一時間,十數位出身科舉的官員紛紛跪倒附和。廢除科舉,無異於掘了他們的精神根基,打破了他們賴以自豪的晉升體係。
然而,未等柏淩雲開口,內閣首輔文履謙一步踏出,厲聲反駁:“荒謬!正是此等‘祖宗成法’,讓我中華落後於世界!陛下聖明,所見極是!八股文做得花團錦簇,可能造出鐵甲艦?可能算出彈道軌跡?可能管理現代工廠?如今帝國百廢待興,急需的是懂得格致、算術、工程、外交、法政的實乾之才!而非隻會背誦朱子注疏的腐儒!”
“文大人言之有理!”學部尚書張謇也出列支持,“科舉不廢,新學難興!帝國欲圖強,必須另辟育才之道!臣在江南時便倡實業、興學堂,今得陛下支持,正當其時!”
此時,商部尚書沈富安亦出列奏道:“陛下,臣願捐銀五十萬兩,助建新京帝國大學堂,並延請泰西名師來華授課!”
朝堂之上,頓時分為兩派,激烈爭論起來。守舊者痛心疾首,視若文明傾覆;革新者慷慨激昂,謂之必由之路。
柏淩雲冷眼看著這場辯論,並未立刻製止。他要讓不同的聲音發出來,但最終的意誌,早已不可動搖。
待爭論稍歇,他再次開口,聲音壓過了一切嘈雜:“朕意已決,非為否定讀書人,乃為天下士子開一條更廣闊、更切實之大道!”
他隨即宣布了配套措施:
“即日起,學部總管全國學政。於新京、北京、南京三地,先行創辦‘帝國大學堂’,下設格致學院、法政學院、師範學院、軍事預備學院等。各省府州縣,逐步設立中學堂、小學堂,推行新式教育。”
“所學內容,除經史子集之精華,更重算術、格物、化學、地理、外語、法律、經濟等實用之學!師資可高薪聘請通曉西學之才,無論中外!”
“原科舉出身之生員、舉人、進士,可經考核,擇優轉入新學堂進修,或進入各級官府擔任文書、教習等職,帝國絕不廢棄一人之才!同時,設‘招賢館’,廣納天下精通實務之才,無論出身,量才錄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一係列具體規劃拋出,稍稍安撫了部分恐慌的官員。至少,皇帝沒有完全堵死讀書人的路,而是提供了一條新的、充滿不確定性的路徑。
詔書正式頒行天下,通過驛馬、電報,迅速傳遍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如同預料的那般,在地方上引發了更大的震動。各地府學、縣學內,一片哀鴻。有的老秀才聞訊當場昏厥,有的聚眾痛哭,痛罵“斯文掃地”。某些保守勢力濃厚的地區,甚至出現了小規模的士子請願事件。
然而,更多的反應是愕然、茫然,以及一絲隱秘的好奇。許多年輕的讀書人,早已對僵化的八股文感到厭倦,對新奇的西學有所耳聞。如今道路雖被斬斷,卻似乎又出現了新的可能性。帝國大學堂的招生簡章和課程設置,吸引了許多渴望新知識、憧憬新未來的年輕人。
在新京帝國大學堂的籌建處,報名谘詢的人竟排起了長隊。格致、外語等科目的介紹,引得眾人圍觀議論,嘖嘖稱奇。
皇宮禦書房內,柏淩雲聽著錦衣衛指揮使何三彙報著各地對廢科舉的反應,麵色平靜。他知道,這隻是第一波衝擊。
“沈富安那邊如何?”他問道。
文履謙回答:“沈尚書已聯絡不少東南沿海通曉洋務、外語之人,願意應聘大學堂教習。他也承諾,將資助一批貧寒但聰穎的子弟進入新學堂。”
“很好。”柏淩雲點頭,“破舊立新,必有陣痛。但唯有如此,帝國方能脫胎換骨。傳令各地督撫,嚴密關注輿情,對正當疑慮予以疏導,對借機煽動叛亂者,堅決鎮壓!帝國的新才之路,絕不容阻撓!”
喜歡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請大家收藏:()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