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肌體在經曆廢除舊製、整合軍權的劇烈震蕩後,亟需一套全新的、高效運轉的中樞神經係統來協調四肢,貫徹意誌。柏淩雲深知,僅憑皇帝個人權威與戰時臨時架構,無法長久治理一個龐大的現代帝國。在武英殿敲定了軍事整合方略後,他將目光投向了文官體係的深層重構。
啟元殿內,氣氛不同於討論廢科舉時的激烈爭辯,也不同於決定削藩旗時的肅殺決斷,今日更多了幾分深思熟慮與精密籌劃的意味。禦案之上,擺放著數份由文履謙主持起草、經柏淩雲多次修改的奏議草案,其核心便是革新中央官製。
殿內群臣肅立,除了原有的文武心腹,如武王柏淩嶽、驍騎將軍柏淩銳、內閣首輔文履謙、學部尚書張謇、商部尚書沈富安、錦衣衛指揮使何三等,一些在前期改革和北伐中表現優異、獲得擢升的新麵孔也開始位列朝班,預示著帝國權力結構正在悄然新陳代謝。
眾卿,柏淩雲開宗明義,聲音在大殿中回蕩,北伐期間,諸事草創,權責多有重疊交叉,遇事或相互推諉,或爭相插手,效率低下,此非長治久安之道。今四海初定,當立規矩,明權責,使帝國政務如臂使指,暢通無阻。
他示意文履謙先行闡述方案。
文履謙出列,曆經數月首輔生涯的磨礪,他顯得更加沉穩乾練,手持笏板,聲音清晰而沉穩:啟奏陛下。臣等奉旨議定,當於皇帝之下,設立帝國內閣,為最高行政中樞,總攬全國政務。內閣設首輔一人,次輔若乾,均由陛下欽點。其下,分設各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法部、工部、商部、外交部、學部、交通部......各設尚書一人,侍郎兩人,專司其職。
他詳細說明了各部的具體職權劃分:吏部掌官員銓選考核;戶部掌天下錢糧稅賦;新設立的商部掌管工商業政策;交通部專司鐵路、電報、郵政;外交部負責對外交涉等等。職責清晰,界限分明,旨在消除前清六部職權模糊、互相掣肘的弊病。值得注意的是,兵部雖存,但其職權已主要轉為軍事行政與後勤。戰時統兵之權由皇帝欽定,平日常備軍之管理、訓練則歸於大都督府。
內閣負責審議重大政令,協調各部事務,提出施政方案,但最終決策之權,仍在陛下。文履謙最後強調,確保了皇權的絕對權威。
這番設計,邏輯清晰,結構合理,眾臣大多點頭稱是。設立內閣和細化部門,是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然要求,並無太多爭議。柏淩川作為新晉官員,也在朝列中認真聆聽,默默學習著這帝國最高層的運作方式。
然而,柏淩雲接下來的話,才真正讓殿內泛起波瀾。
行政之權,需得明晰。然,朕非閉目塞聽之君,亦需廣開言路,察納雅言,使國策不至於偏頗。柏淩雲話鋒一轉,故,朕決意,設立帝國谘政院
谘政院?群臣麵麵相覷,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構。
谘政院,非前朝之言官,亦非西夷之議會。柏淩雲解釋道,其為谘詢、議事之機構,無決策之權。其成員,半由朕從有功之臣、學界耆宿、地方賢達中欽點;半由各省巡撫衙門推舉當地士紳、商賈代表,經朕核準後產生。
他闡述了谘政院的職能:可審議內閣提交的財政預算、法律法規草案;可接受民間上書陳情;可就各項政策向內閣及各部提出質詢和建議。
其決議,僅供朕與內閣參考,無約束之力。然,其聲亦需上達天聽,朕會親自閱覽其重要議決。
此言一出,殿內反應各異。
以文履謙、張謇、沈富安為代表的部分革新派官員,眼中露出興奮之色。他們明白,這雖是谘詢機構,卻是打破千年以來皇權與士大夫階層完全壟斷議政權的破冰之舉!它為新興的工商業階層、開明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個合法的發聲渠道,是未來可能進一步變革的寶貴基石。柏淩川也若有所思,覺得此舉或能采集更多民間智慧。
而不少保守官員,尤其是部分原清廷留用的禮部老臣,則麵露疑慮甚至抵觸。允許之商賈、非正途出身的所謂議論國政?雖無實權,但已是駭人聽聞!這豈不是亂了尊卑綱常?
一位禦史忍不住出列:陛下!國政乃廟堂之事,當由陛下聖心獨斷,輔以股肱之臣。谘政院成員來源複雜,見識不一,恐其議論紛紜,乾擾聖聽,甚或淪為刁民挾持輿論之地啊!
柏淩雲似乎早有預料,淡然道:愛卿多慮了。朕自有分寸。谘政院僅在新京設立,每年開會期不過一月。其所議所論,皆需記錄在案,呈報於朕。孰是孰非,孰為真心為國,孰為嘩眾取寵,朕難道分辨不出?讓不同聲音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內發出來,總比讓他們在下麵暗流湧動、怨聲載道要好。
他看向文履謙和何三:文卿,谘政院日常事務由你兼管。何卿,谘政院內外,需得,確保其議政不逾矩,不被彆有用心者利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文履謙躬身領命,深知這是平衡各方、引導輿論的重任。何三則心領神會,皇帝是要他監控谘政院,確保這扇剛剛打開的小窗不會吹進歪風邪氣,也不會成為反對派的聚集地。站在武將隊列中的柏淩嶽微微皺眉,他對這些文人議論之事向來不耐,隻覺得確保帝國穩定最終還是靠手中之槍,但他信任兄長的判斷,並未出聲。
此事,不必再議。柏淩雲一錘定音,詔令即日頒布。內閣各部尚書、侍郎人選,由文履謙與吏部擬定名單,報朕審定。首屆谘政院成員名單,由朕親自圈定。
聖旨頒下,天下再次為之側目。
新京城的商賈們沸騰了!他們從未想過,自己竟能有朝一日,與士大夫們同堂哪怕是旁聽和建議)議論國事!雖然權力有限,但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信號:帝國重視商業,他們的地位正在提高!沈富安府邸門前,頓時車水馬龍,各地巨商紛紛前來打探消息,試圖爭取一席之地。
各地的士紳名流也激動不已,推舉代表入京谘政,這是莫大的榮耀和前所未有的參政途徑。就連正在新京大學堂苦讀新學的年輕學子們,也對此議論紛紛,看到了未來參與國事的一線可能。
當然,更多的傳統士人仍在觀望甚至鄙夷,認為這隻是皇帝安撫新貴的手段,成不了氣候。
無論外界如何議論,帝國的中央權力架構,終於在這一係列詔令中,初步成型。一個以皇帝為絕對核心,以內閣為行政執行中樞,以谘政院為有限谘詢和通氣渠道的新體製,開始運轉起來。
是夜,柏淩雲於寢宮批閱奏章至深夜。侍奉左右的是一位新近選入宮中的才人,性情溫婉,略通經史。她見皇帝勞頓,便輕聲勸慰,並呈上一碗羹湯。柏淩雲抬頭看了她一眼,接過湯碗,難得地露出一絲疲憊後的溫和。他簡單問了幾句她的家世和入宮後的起居,言語間並無太多親密,卻也是一種難得的放鬆。這位林才人安靜柔順的姿態,似乎稍稍驅散了連日操勞的疲憊。
柏淩雲站在新的權力版圖前,目光深邃。設立谘政院,是他深思熟慮的一步閒棋,既是試探,也是鋪墊。他需要聽到真實的聲音,需要平衡內部的利益,更需要為將來可能發生的更大變革,埋下一顆種子。
絕對君權之下,一絲微弱的民主萌芽,正在被小心翼翼地植入帝國的土壤。它能否存活,又能長成何種模樣,未來,猶未可知。
喜歡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請大家收藏:()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