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之畔的鋼鐵洪流尚未完全平息,帝國龐大身軀內的又一場血脈與神經的再造工程,已伴隨著勘測隊的腳步與電報線的延伸,轟轟烈烈地展開。
柏淩雲俯瞰著他的版圖,深知廣袤的疆域既是帝國的財富,也是治理的難題。若不能縮短空間的距離,加速人員、物資與信息的流動,中央的政令將難以迅速貫徹,邊疆的危機將無法及時應對,整個帝國仍將是一盤散沙。鐵路與電報,這兩樣工業時代的偉大造物,成為了他凝聚帝國、邁向強盛的下一個關鍵抓手。
議題再次擺上啟元殿的案頭。這一次,工部尚書魯秉忠的奏報顯得更具象,也更具挑戰性。他展開數幅巨大的工程示意圖,上麵用朱筆勾勒出縱橫交錯的線路。
陛下,依照您的旨意,工部經數月勘測論證,已初步擬定帝國鐵路建設五年規劃。優先建設三大乾線:其一,南北大動脈,自新京經中京、過徐州、跨黃河,直抵北京,此線貫通帝國中樞,政治、經濟、軍事意義最為重大;其二,東南沿海線,自新京經廈門、福州至杭州、鬆江,串聯帝國最富庶之區域與最重要之港口;其三,長江乾線,自成都、重慶經武漢至中京,深入帝國腹地,溝通巴蜀、兩湖與江南。
他頓了頓,麵露難色:然,工程浩大,前所未有。遇山需開隧,遇水需架橋,尤其是跨越長江、黃河之橋,以我國目前之技術力,幾乎難以獨自完成。所需鋼鐵、枕木、資金,更是天文數字。且線路所經之地,遷墳移屋,破壞風水,恐民間阻力不小。
幾乎同時,新成立的帝國電報總局總辦也奏報了電報網建設計劃:計劃以新京為中心,先行鋪設至北京、中京、福州、武漢、成都等要邑之電報線。技術相對鐵路簡單,然亦需大量銅線、瓷瓶、電報機,且需培訓大量報務員。沿線維護,防匪防盜,亦是難題。
殿內眾臣聽著這一個個驚人的數字和困難,不禁暗自咂舌。柏淩嶽聽聞需要跨越長江黃河天塹,更是眉頭緊鎖,深知其難。柏淩川則對電報瞬息傳訊之能表現出濃厚興趣,仔細聆聽著技術細節。
柏淩雲的目光掃過地圖上那些規劃中的線路,仿佛已經看到了鋼鐵巨龍呼嘯而過,電波穿梭不息的景象。
困難,從來都有。但事在人為!他的聲音充滿不容置疑的決心,鐵路,乃帝國之血脈,血脈不通,肢體何以強健?電報,乃帝國之神經,神經不敏,身軀何以協調?此二事,關乎國運,再難也要辦!
他再次展現出驚人的決斷力和資源調動能力:
資金!與興辦鐵廠一樣,發行交通建設債券,吸引民資!告諭天下,鐵路沿線之土地升值、商貿繁榮,其利無窮!沈富安!
臣在!沈富安立刻應聲。
皇家興業總局,可牽頭組建帝國鐵路建設總公司帝國電報總公司,朕許其部分線路之特許經營權,誰投資,誰受益!同時,繼續與洋行洽談貸款,可以鐵路建成後的部分運營收益為擔保,吸引外資投入。務必將各國商業資本也拉入此局,使其利益與我捆綁!但需謹記,路權與礦權為我帝國之根本,絕不容有失!
技術!他看向魯秉忠和一旁專注的柏淩川,鐵路橋梁之關鍵技術,可高薪聘請德國、比利時之工程師團隊負責設計施工。但同樣,合約必須規定培訓我方工匠學徒!淩川,著你協調格致學院及新京大學堂,加緊培養測繪、土木、機電之才,並務必遴選聰穎學子,派人跟隨洋工程師學習,所有圖紙資料,必須抄錄存檔,潛心研究!電報設備,先向美國、英國采購,同時設法學習仿製!
民擾!他的目光變得銳利,地方官員需妥善做好補償安置,宣傳鐵路電報之大利於民。若有刁民或彆有用心者借機煽動阻撓,以致延誤工程...柏淩峰!
臣在!柏淩峰出列。
著你部抽調得力乾員為骨乾,組建常設的護路警備部隊,分段負責工程安保,彈壓騷亂,清剿沿線匪患,確保施工暢通!此部隊暫由大都督府直轄,受沿線地方駐軍協防。何卿之錦衣衛,亦需監控地方官民動向,防患於未然!朕要的,是結果!
皇帝的意誌再次成為最高推動力。帝國的版圖上,瞬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在南嶺的崇山峻嶺間,帝國的勘測隊員其中已有部分新式學堂學生)冒著酷暑瘴氣,揮舞著砍刀,艱難地開辟著小徑,豎立著標樁。他們的身後,跟著來自德國、留著大胡子的工程師,拿著經緯儀,反複測量,爭論著隧道的走向和橋梁的樁基。
在華北平原,無數的農夫被招募,他們用最原始的鋤頭、扁擔和籮筐,開始挖掘路基,鋪設碎石。號子聲、鐵軌的撞擊聲、蒸汽打樁機的轟鳴聲,交織成一曲工業時代的交響樂。偶爾,也會有鄉民圍聚起來,哭訴祖墳被毀,但在地方官的和補償下,以及看到那確實一日日延伸的帶來的零星工作機會,大多數的阻力漸漸消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電報線的鋪設則相對安靜,但速度更快。一根根木杆或水泥杆被豎立起來,閃爍著瓷光的絕緣子串掛上銅線,如同給帝國織就了一張無形的信息網絡。新設立的電報學堂內,第一批學員正在洋教習的指導下,緊張地學習著莫爾斯電碼和收發電報。
沈富安成為了最忙碌的人之一。他周旋於各國銀行家、工程師與國內商人之間,談判、簽約、付款、催貨。他的商業網絡成為了設備采購和資金周轉的大動脈。
文履謙代管的外交部則忙於應對列強的關切。英國人對長江流域的鐵路權益表示,法國人對西南線路提出,德國人則積極推銷他們的工程師和設備。文履謙謹記柏淩雲的指示,利用矛盾,左右逢源,既要引進技術,又要堅決保住路權與礦權。
進展並非一帆風順。塌方、事故、瘟疫、資金鏈斷裂的危機時有發生。技術的瓶頸讓工程一度停滯。但每當此時,來自新京的旨意總是異常堅決:加撥款項,增調人手,不惜代價!
第一條貫通的消息來自電報。當從新京發往北都的第一份電報,在片刻之間就收到回複時,整個電報總局沸騰了!這意味著,皇帝的命令,不再需要快馬加鞭跑上一個月,而是瞬息可至!
緊接著,南北大動脈的第一段,新京至韶關鐵路,率先通車。當披紅掛彩的蒸汽機車拉著幾節車廂,轟鳴著駛出車站時,圍觀的百姓發出了震天的驚呼和歡呼!他們親眼見證了這鋼鐵巨獸的力量與速度。
捷報傳入宮中時,柏淩雲正與林才人於禦花園中散步。聞此喜訊,他龍顏大悅,難得興致勃勃地向林才人解釋起鐵路與電報之原理及其對帝國的深遠意義。林才人雖聽得半懂不懂,卻為皇帝的高瞻遠矚和此刻的欣悅而由衷歡喜。
柏淩雲在啟元殿對文武百官,特彆是對柏淩嶽、柏淩川等兄弟說道:“眾卿可見,此非僅為土木工程,實乃帝國之新生。鐵路所至,電報所通,便是帝國意誌血脈所及之處。將來運兵、調糧、通商、治民,皆賴於此。日本蕞爾小國,為何敢窺伺中華?皆因我疆域雖廣,卻肢體不便,神經遲鈍。如今,朕正在給這巨人接續血脈,貫通神經!”
帝國的筋骨在漢陽鍛造,而帝國的血脈與神經,正隨著鐵軌的延伸和電波的流淌,變得越來越強健、越來越敏銳。一個前所未有的、緊密聯係的龐大帝國,正在漸漸成型。
喜歡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請大家收藏:()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