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元十七年十二月底,新年將至,新京啟元殿內炭火正旺,驅散了南國少見的寒意。皇帝柏淩雲端坐龍椅,文武重臣包括剛從北方前線回京的武王柏淩嶽分列兩側。從東瀛返京的景王柏淩宇風塵仆仆,手持玉笏立於殿中,正在詳細陳述東瀛現狀。
陛下,柏淩宇聲音洪亮,臣弟自執掌東瀛都督府五載以來,目睹四島歸化之進程。如今日語典籍焚毀殆儘,漢語學堂遍設城鄉,年輕一代已多以漢語為榮。臣弟以為,東瀛都督府之設已不合時宜,當行改製,以順時勢。
柏淩雲微微頷首:淩宇久駐東瀛,深知當地情勢。既然民心已附,政令暢通,確實當與內地行省一視同仁。你既提出此議,想必已有周全之策?
柏淩宇躬身一禮,從袖中取出一份奏折:臣弟啟陛下。經過五年治理,東瀛諸島已完全歸化。臣弟建議:其一,設琉球省,轄台灣、琉球及原日本割讓之所有外圍島嶼,省治設於那霸;其二,原東瀛本土之五附庸國,當由帝國直接派遣監國大臣治理,廢除其自治之權。如此既可鞏固海防,又能加強中央集權。
武王柏淩嶽出列附議:淩宇深謀遠慮。琉球省之設,將使我帝國海疆連成一體,水師往來再無阻隔。特彆是那霸港,可建成帝國水師前進基地,威懾整個東海。
首輔文履謙沉吟道:殿下此議甚好。隻是改製之後,原東瀛都督府所屬官吏如何安置?
柏淩宇顯然早有準備:啟稟文相,臣已擬定詳細方案。都督府各級官吏,可擇優留任新設行省,或調回內地任職。至於五附庸國監國大臣人選,我建議從朝中精選乾練之才,攜屬官和駐軍前往。
工部尚書魯秉忠關切地問道:殿下久駐東瀛,不知當地民心可還安穩?
魯尚書問得正好。柏淩宇從容應答,經過五年教化,東瀛百姓已漸習帝國禮法。特彆是推行攤丁入畝後,百姓負擔大為減輕,民心漸附。如今改製,正是時候。
內閣次輔徐世昌此時出列建言:陛下,臣以為景王殿下所議甚是。然改製之初,當選派穩重乾練之臣出任監國。臣舉薦原東瀛都督府參政譚延闓出任紀伊監國,此人在東瀛輔佐景王殿下多年,熟悉當地民情。
柏淩雲讚許地點頭:徐卿舉薦得人。譚延闓確實是個合適人選。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激烈討論,柏淩雲最終拍板定案:傳朕旨意:即日起撤銷東瀛都督府,新設琉球省,省治那霸。原東瀛五附庸國,築紫、伊予、出雲、紀伊、陸奧,由帝國直接派遣監國大臣治理,一切軍政要務,皆需報請朝廷核準。著譚延闓出任紀伊監國大臣,其餘監國人選由吏部會同景王酌定。
旨意既下,柏淩宇立即開始著手交接事宜。然而,更重要的使命正在等待著他。
當夜,武英殿內燭火通明。柏淩雲單獨召見了剛剛卸任東瀛都督的柏淩宇和錦衣衛都指揮使何三。
淩宇,柏淩雲神色嚴肅,你在東瀛五年,功勳卓著。如今東瀛既平,你仍任內務大臣,但有一項更重要的使命要交給你。
柏淩宇肅然躬身:臣弟謹聽聖諭。
如今戰線遠及萬裡,敵情瞬息萬變。柏淩雲緩緩道,錦衣衛建製陳舊,已難適應當今局勢。朕意已決,在錦衣衛內特設對外情報司,專司海外諜報。何三。
臣在。何三應聲出列。
著你以錦衣衛都指揮使兼任情報司主事,統籌海外諜報。淩宇以內務大臣身份協理,調動各方資源相助。你們二人要精誠合作,為朕打造一個覆蓋全球的情報網絡。
柏淩宇與何三對視一眼,齊聲應道:臣等領旨!
何三補充道:陛下明鑒。如今德、美兩國動向詭譎,確實需要專設機構處置。臣與景王殿下必定通力合作,儘快建立完善的情報網絡。
柏淩雲滿意地點頭:新設之情報司,當以原錦衣衛海外力量為骨乾,整合各口岸商情網絡、外交密報等渠道。首要任務,是加強對德、美之情報滲透。朕要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
改製詔書頒布後,帝國上下立即行動起來。在柏淩宇的統籌下,東瀛都督府的改製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在那霸港,原都督府的牌匾被取下,換上了琉球巡撫衙門的新匾。首任巡撫林啟明是柏淩宇一手提拔的乾才,立即開始整飭海防,修建軍港。
而在日本五附庸國,帝國派遣的監國大臣陸續到任。在紀伊國,新任監國大臣譚延闓很快穩定了局勢。
王爺,譚延闓在給柏淩宇的密報中寫道,按照您的安排,臣已初步掌握築紫政務。原日本官員多半配合,唯有些許武士階層暗中抵觸。
柏淩宇回信指示:非常之時,當用重典。你在東瀛多年,當知如何處置。若有冥頑不靈者,殺一儆百!切記,改製之初,務必立威。
與此同時,在錦衣衛衙署新設的對外情報司內,何三正在與柏淩宇商討情報網絡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