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元十八年八月,世界的分裂已不再是暗流湧動,而是化作了公開對立的宣言。
柏林,無憂宮鏡廳。德皇威廉二世身著戎裝,胸前掛滿勳章,站在鋪著猩紅色天鵝絨的長桌前。他的兩側,分彆站著美國特使亨利·懷特、沙皇俄國的全權代表謝爾蓋·薩宗諾夫伯爵、意大利首相喬瓦尼·喬利蒂以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大維齊爾賽義德·哈利姆帕夏。長桌上,攤開著一份裝幀精美的條約文本——《柏林公約》。
鎂光燈閃爍不停,記錄下這曆史性的一刻。威廉二世誌得意滿,用他那特有的高亢嗓音宣讀著公約序言:......鑒於當前國際局勢,為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秩序,保障各簽約國之獨立、安全與正當權益,抵禦來自東方的、非基督文明的擴張與威脅......德意誌帝國、美利堅合眾國、俄羅斯帝國、意大利王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基於共同之信念與利益,自願結成永久性之防禦同盟......
《柏林公約》的簽署,標誌著新同盟國集團亦稱柏林集團)的正式誕生。公約不僅規定了軍事互助條款,更明確將中華帝國定義為破壞現有國際秩序的根源所有文明國家的共同威脅。消息傳出,舉世嘩然。一個橫跨大西洋、貫穿歐亞大陸的龐大軍事政治同盟,以毫不掩飾的敵意,向東方的新興帝國亮出了鋒利的獠牙。
新京,武英殿。幾乎在柏林簽約的同時,一場同樣莊嚴的儀式正在舉行。
皇帝柏淩雲端坐龍椅,神情肅穆。下方,英國首相阿斯奎斯特使、法國流亡政府總理阿裡斯蒂德·白裡安、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的特使以及葡萄牙總統的特使,依次在《新京聯合宣言》上簽下了名字。宣言重申並強化了《新京密約》的精神,明確宣告:為抵禦柏林集團之侵略野心,維護世界之自由與正義,中華帝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法蘭西共和國流亡政府)、西班牙王國及葡萄牙共和國,結成牢不可破之同盟,直至共同之敵人被徹底擊敗......
新協約國集團,就此屹立於世界東方。
世界地圖被迅速重新描繪。兩大陣營展開了瘋狂的全球“拉攏戰”,每個大陸都成為了外交博弈的戰場。
在東歐,局勢最為明朗且充滿火藥味。德國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迅速將奧匈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和羅馬尼亞王國拉入同盟國陣營,形成了牢固的中歐東歐集團。而新協約國則成功爭取到希臘王國的支持,使其成為在巴爾乾對抗奧斯曼土耳其的前哨。而塞爾維亞王國,其本土雖在戰爭初期淪陷,但其流亡政府堅定地站在新協約國一邊,繼續為複國而鬥爭。
在西歐,荷蘭與比利時在世界大戰初期就已經被德國占領。如今,這兩國名義上由親德的“看守政府”管理,實質上已成為德國戰爭機器的一部分,其境內的港口、鐵路和工廠正全力為柏林集團服務。
在亞洲,局勢更加複雜。波斯伊朗)在帝國的積極運作下,出於對北方沙俄和西方奧斯曼的傳統恐懼,經過激烈內部鬥爭後宣布加入新協約國。阿富汗埃米爾也在權衡利弊後選擇加入協約國,希望在帝國的保護下維持獨立。在南亞次大陸,尼泊爾王國和不丹王國基於與帝國的傳統特殊友好關係,宣布加入協約國。
美洲大陸上,美國憑借其影響力,成功將巴西共和國、阿根廷共和國、秘魯共和國等拉入同盟國陣營。而智利共和國則出人意料地宣布加入協約國,希望借助帝國之力抗衡阿根廷的威脅。墨西哥則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被迫加入同盟國。委內瑞拉共和國在經過激烈內部爭論後,最終選擇加入協約國,希望借此擺脫美國的影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等中美洲國家則宣布保持中立。
非洲大陸上,儘管埃塞俄比亞帝國保持中立,但其餘殖民地基本按照其宗主國的選擇分彆站隊。值得注意的是,利比裡亞共和國在美國的壓力下宣布加入同盟國。整個世界的政治版圖被涇渭分明地劃分為兩大陣營,每個大陸都出現了對峙的態勢。就連偏遠的太平洋島國也不得不在這場全球對峙中做出選擇,薩摩亞、湯加等島國在帝國的影響下宣布支持協約國。
武英殿的燈火,再次徹夜長明。這一次的禦前會議,氣氛與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充滿了大戰將至的決絕與緊迫。
諸卿,柏淩雲的聲音回蕩在殿中,沉穩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柏林集團已然亮劍!此非一城一地之爭,乃帝國國運之所係,文明存續之關鍵!朕決意,帝國即刻進入非常時期,舉全國之力,應對此亙古未有之變局!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戰略地圖前,目光如炬:朕與大都督府、內閣已議定總體戰略:先歐後美,以北製俄,以海破局!首要目標,是在歐洲方向,配合英、法、西、葡盟友,粉碎德國的進攻,穩住陣腳;在北方,以強大陸軍集群,徹底打垮沙俄複辟政權,永絕北患;在海洋,我們的艦隊要主動出擊,奪取製海權,切斷柏林集團的海外聯係,並伺機在太平洋上打擊美國力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為實現此戰略,柏淩雲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重臣,帝國需要一場徹底的、全麵的戰爭動員!
海軍都督薩鎮冰精神矍鑠,率先出列奏報:陛下!海軍已擬定海疆永固計劃!其一,航母計劃:在號試驗艦的基礎上,立即開工建造四艘級艦隊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一萬八千噸,力求在艦載機數量與起降效率上超越英美!其二,巨艦計劃:啟動級超級戰列艦設計,計劃標準排水量四萬八千噸,裝備9門460毫米巨炮,射程與威力必須全麵壓倒德國正在建造的巴伐利亞級和美國的新墨西哥級!其三,狼群計劃:大規模擴充潛艇部隊,新建十二個潛艇支隊,專司大洋破交,戰時絞殺同盟國海運線!
柏淩雲毫不猶豫,所需資金、資源,內閣與戶部需傾力保障!朕要在大洋上,看到帝國永不沉沒的移動國土和無處不在的水下利刃!
兵部尚書曹文翰緊接著躬身奏道:陛下,大都督府已擬定鐵血磐石方案!其一,新建六個常備軍:在現有九個常備軍基礎上,於一年內完成第十軍至第十五軍的組建與基礎訓練,使帝國陸軍一線主力達到九十個師的規模!其二,技術兵種優先:大力擴編裝甲兵,加速啟元式戰車的量產與改進;擴充炮兵,特彆是150毫米以上重炮和機動榴彈炮部隊;加強陸軍航空隊,采購更多偵察機與轟炸機,用於戰場支援!其三,強化預備役:改革兵役製度,建立千萬級彆的預備役體係,確保兵員補充!武王殿下已下令北方戰區全麵轉入戰時編製,嚴陣以待!
柏淩雲點頭,告訴淩嶽,北方戰區是重中之重,新組建的部隊要優先補充給他!告訴淩峰,西方戰區要加速整編天竺駐防軍,儘快騰出帝國常備軍用於機動!告訴淩銳,東方戰區要利用好東瀛、南洋的人力資源,組建可靠的守備部隊!
首輔文履謙與工部尚書魯秉忠聯袂出列。文履謙奏道:陛下,內閣已決議成立戰時生產委員會,由老臣總領,魯尚書與工商大臣沈富安具體負責,統籌全國一切工業生產與資源調配,優先保障軍需!
魯秉忠詳細陳奏:陛下,委員會已擬定雷霆製造計劃。其一,擴大現有產能:漢陽、奉天、廣州三大兵工廠實行三班倒,產能提升三倍!同時,在四川、山西等內陸戰略要地,依托山洞、地下設施,興建新的秘密軍工基地,以防敵人空襲。其二,技術攻堅:集中全國格致人才,成立帝國軍工研究院,重點攻關發動機技術、無線電通信、化工合成燃料及更先進的武器設計!
這時,一直靜候在側的工商大臣沈富安穩步出列。這位掌控著帝國龐大商業網絡的皇商,此刻麵色凝重而堅定:陛下,臣已動用全部商業渠道與儲備資金,執行資源保障計劃。我們通過中立國商船、地下錢莊乃至武裝商船隊,正在全球搶購戰略物資。智利的硝石、瑞典的優質鐵礦砂,正源源不斷啟運回國。同時,臣已派出最精乾的勘探隊,由帝國陸軍護衛,前往波斯行省及帝國新疆域,加速勘探開發石油、鎢、銻等稀有礦藏。帝國銀行已準備就緒,可為帝國防衛特彆國債的發行提供全力支持,確保資金流轉!
柏淩雲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沈卿與魯卿同心協力,朕無憂矣!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法!發行帝國防衛特彆國債,朕帶頭認購!告訴全國的商人、工廠主、乃至普通百姓,帝國需要他們的每一分錢,每一份力!此戰,關乎民族存續,無分男女老幼,皆為戰士!
在這場決定帝國命運的總動員中,一個年輕的身影開始走向前台。太子柏繼明被皇帝柏淩雲親自任命為戰時生產委員會副總監,協助首輔文履謙處理繁重的後勤與生產組織工作。
起初,一些朝臣對年僅十餘歲的太子能否勝任此職心存疑慮。然而,柏繼明很快便以他的行動證明了自已。他並非隻是象征性地出席會議,而是深入漢陽鐵廠,與工匠討論煉鋼爐的改進;他審閱複雜的物資調配報表時,總能敏銳地發現其中的冗餘與不足;他在協調軍方無限的需求與內閣有限的預算時,展現出了超越年齡的圓融與智慧,提出了分期交付、滾動發展的策略,既安撫了焦急的將領,也緩解了戶部的壓力。他甚至在與沈富安討論資源采購時,能精準地指出幾條隱秘的國際貿易路線,令這位見多識廣的皇商也暗自驚訝。
太子殿下雖年幼,然天縱奇才,更難得的是體恤民力,深知稼穡之艱、工匠之難。首輔文履謙在一次私下奏對中,由衷地向柏淩雲讚歎,有殿下在,老臣對未來之信心,倍增矣!
柏淩雲看著在偏殿燈下,正與魯秉忠、沈富安激烈討論著某種新式炸藥配方和稀有金屬采購渠道的兒子,臉上露出了欣慰而複雜的笑容。他知道,戰爭的熔爐,正在以最快的速度,錘煉著帝國的下一代掌舵人。
帝國的戰爭機器,以前所未有的功率開動起來。鐵路線上,滿載著士兵和裝備的軍列日夜呼嘯;沿海的船塢裡,新艦的龍骨一根接一根地鋪下;內陸的工廠,機器的轟鳴聲徹夜不息;田野鄉間,征兵站的旗幟迎風招展,無數青年懷著保家衛國的熱情踏上征途。
整個中華帝國,如同一張被拉滿的巨弓,弓弦已然繃緊,箭簇直指遠方已然集結的敵人。
喜歡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請大家收藏:()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