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秘葬層的空氣裡還殘留著淡淡的甜腥氣,像是被綠霧浸透過的石頭,即便神泉水已中和了大部分毒素,牆角散落的毒骨碎片仍泛著微弱的綠光。考古隊的設備車就停在古墓入口外,銀白色的液氮罐在陽光下閃著冷光,兩名穿著防化服的隊員正將輸氣管接入秘葬層,管道接口處的密封墊壓得緊實,避免一絲冷氣泄漏。
“液氮溫度零下196c,能讓赤骨毒的活性完全休眠,後續運輸和儲存都安全。”張教授手裡拿著檢測儀,蹲在一堆毒骨前,屏幕上“毒素活性”的數值還在緩慢跳動,“不過得先把散落的碎片歸攏,不能留一點在縫隙裡——上次就是漏了塊指甲大的,差點讓土壤二次汙染。”
林硯戴著加厚手套,小心翼翼地將散落在毒芯室地麵的毒骨碎片撿進特製的不鏽鋼容器裡。這些骨頭大多是之前爆炸時從堆裡震落的,有的還沾著未完全凝固的綠色黏液,碰到手套表麵,瞬間凝結成細小的冰晶。她動作輕柔,像是在整理易碎的瓷器:“這些毒骨是莒氏部落祭祀的遺存,上麵還留著東夷人的刻痕,要是直接銷毀,就再也沒人知道他們當年是怎麼封存毒素的了。”
說話間,第一名隊員已將液氮噴頭對準了中央的毒骨堆。“嘶——”白色的液氮霧氣瞬間彌漫開來,落在骨頭上,發出細密的“劈啪”聲,像是冰麵在碎裂。原本泛著綠光的骨頭,在液氮的作用下漸漸失去光澤,變成了暗灰色,表麵結了一層厚厚的白霜。林硯湊近看,發現骨縫裡的綠黴也凍成了粉末,輕輕一碰就簌簌掉落。
“每堆毒骨要持續噴灑十分鐘,確保核心溫度降到零下100c以下。”張教授盯著檢測儀,屏幕上的“活性數值”終於降到了“0”,“這樣處理後,就算遇到潮濕環境,毒素也不會再滲出。後續我們會用防腐蝕的合金箱裝起來,運到專門的文物儲存庫。”林硯點點頭,看著被液氮凍住的毒骨,突然覺得像是完成了祖父未竟的事——當年他用身體堵毒源,如今他們用科學的方法,讓這些毒骨不再危害人間,還能作為文物,訴說千年前的故事。
第二幕
古墓周邊的玉米地剛收割完,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玉米茬,此刻卻成了搭建隔離區的“天然地基”。考古隊帶來的特殊隔離網是深藍色的,材質能防滲透、抗腐蝕,村民們和隊員們一起,將網柱深深砸進土裡,每兩根柱子之間拉得筆直,像一道藍色的屏障,將古墓方圓五百米的區域圈了起來。
“這網子厲害著呢,就算有毒素滲出來,也透不過去。”負責安裝的隊員一邊固定網繩,一邊跟旁邊幫忙的王小寶解釋,“而且上麵還裝了傳感器,一旦檢測到毒素異常,就會自動報警。”小寶蹲在旁邊,手裡拿著個小鏟子,幫著把網腳邊的土壓實:“那以後我們就不用怕毒霧了?”隊員笑著點頭:“隻要這隔離區在,村子就安全。”
不遠處,當地政府派來的環境監測隊正忙著在土壤裡插檢測探頭。一名隊員蹲在地上,將探頭連接到便攜式分析儀上,屏幕上很快顯示出數據:“土壤毒素濃度0.02gkg,符合安全標準。不過得定期檢測,尤其是下雨天,要防止雨水衝刷帶來的殘留擴散。”老周湊過來,手裡拿著個筆記本,認真記下檢測時間和數值:“我每天都來看看,有異常就第一時間給你們打電話。”
隔離區的入口設在古墓保護棚旁,那裡裝了一道鐵門,門上掛著“文物保護區域,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的牌子,旁邊還有個電子屏,實時顯示著空氣、土壤、水源的毒素濃度。村民們路過時,都會停下腳步看一眼,之前的恐懼早已變成了安心。“有這隔離區在,以後再也不用怕‘山鬼’了。”李嬸提著菜籃子路過,笑著跟隊員們打招呼,“晚上睡覺都踏實多了。”
林硯站在隔離網外,看著村民和隊員們忙碌的身影,陽光灑在藍色的網麵上,反射出柔和的光。張教授走過來,遞給她一份監測計劃表:“以後每周都會有監測隊來,每月出一次報告,確保萬無一失。”林硯接過計劃表,心裡踏實了不少——王家村的安寧,終於有了實實在在的保障。
第三幕
林硯的租屋在王家村的東頭,是間閒置的民房,屋裡收拾得簡單卻整潔。行李箱還放在牆角,拉鏈沒完全拉上,露出裡麵祖父的筆記本和工作證——這是她來王家村時帶的最重要的東西,如今卻成了最珍貴的回憶。窗外的陽光透過玻璃照進來,落在桌麵上,剛好照亮筆記本封麵上那道淡淡的綠黴痕跡,那是赤骨毒留下的印記,也是祖父堅守的見證。
手機突然響了,屏幕上顯示“省博物館劉館長”。林硯趕緊接起,劉館長的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熱情:“林硯同誌,我們博物館研究決定,想邀請你將林培之先生的筆記本、工作證,還有那具黃金覆麵骨骸經處理後)存入我們館的‘重要文物庫’,你看可以嗎?”
林硯愣了一下,下意識地拿起桌上的筆記本,指尖輕輕拂過封麵:“存入博物館?”“對!”劉館長的聲音更激動了,“這些文物不僅見證了東夷莒氏的文化,更記錄了林先生用生命守護古墓的故事,太有價值了!我們會專門設一個展櫃,配上文字說明,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曆史,知道林先生的事跡。”
林硯看著筆記本裡夾著的老照片——1962年,祖父和考古隊隊員站在墓道口,臉上帶著對考古事業的熱忱。她突然覺得,這或許就是祖父的心願——不是讓這些東西藏在暗處,而是讓它們被看見,被銘記。“我同意。”林硯的聲音有些哽咽,“不過骨骸要等完全處理好,確保沒有任何毒素殘留,才能送過去。”
“放心!我們已經聯係了最好的文物保護專家,會用最安全的方法處理,絕對不會有問題。”劉館長連忙說,“等處理好後,我們會派專車來接,還會舉辦一個簡單的捐贈儀式,邀請你和王家村的村民參加。”林硯掛了電話,將筆記本抱在懷裡,看向窗外——王家村的炊煙在陽光下升起,安靜而溫暖。
第六章完)
喜歡骨香散請大家收藏:()骨香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