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智慧城市建設行業標準》草案迎來終稿完善的關鍵階段。此前曆經首輪專家論證、企業意見征集、地方政務反饋與二審優化,草案已基本成型,但工信部在最終意見中特彆指出:“當前國家‘雙碳’政策深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需進一步強化綠色節能要求,將能耗控製納入全流程規範,避免因設備長期高能耗運行造成資源浪費。”這一意見為草案的最終完善指明了方向,林辰隨即組織起草小組展開專項研討,將“綠色節能”作為核心補充內容,融入標準體係,使草案更貼合國家政策導向與行業可持續發展需求。
在專項研討會上,小組首先梳理了當前智慧城市設備的能耗現狀:調研數據顯示,國內現有智能門禁、監控、停車引導等設備,平均待機功耗達812瓦,部分老舊設備甚至超過15瓦;按一台設備日均待機18小時、全國存量設備超500萬台計算,每年僅待機能耗就超過3.2億度電,相當於3個中型火電廠的年發電量;且多數設備未采用節能技術,運行能耗較國際先進水平高出2030。“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是‘提質增效’,若忽視能耗問題,不僅與‘雙碳’目標相悖,還會增加客戶的長期使用成本。”林辰在研討會上強調,“我們新增綠色節能條款,既是響應國家政策,也是為客戶降低運營成本,推動行業從‘重功能’向‘功能與節能並重’轉型。”
結合政策要求與行業現狀,小組最終將“綠色節能”條款細化為兩大核心內容,分彆納入“設備技術要求”與“項目驗收”章節。在“設備技術要求”章節中,明確新增兩項量化指標:一是“智能設備待機功耗≤5瓦”,參考國際能效標準與國內先進企業的技術水平,這一指標較當前行業平均水平降低40以上,既能倒逼企業升級節能技術,又不會過度增加研發成本;二是“年度能耗較傳統設備降低15以上”,要求新生產的智能設備通過優化電路設計、采用低功耗芯片、增加智能休眠功能等方式,實現全生命周期能耗下降,例如智能門禁可在夜間無人員通行時自動進入休眠模式,將功耗降至正常運行時的30。
為確保指標可落地,小組還在條款中明確了能耗測試方法:設備待機功耗需在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標準環境下溫度25c、濕度50),連續測試24小時取平均值;年度能耗需通過模擬實際使用場景含運行、待機、休眠等狀態),計算全年能耗總量,並與同類型傳統設備2018年前生產的設備)進行對比,確保降幅達標。同時,條款鼓勵企業采用新能源技術,如支持太陽能供電的智能監控、儲能式門禁係統等,對采用新能源技術的設備,可適當放寬能耗指標允許待機功耗≤7瓦),以推動節能技術創新。
在“項目驗收”章節中,小組新增“能耗審計環節”,將能耗達標作為項目通過驗收的必要條件之一。具體流程為:項目試運行期間,企業需委托第三方能耗審計機構,對項目內所有智能設備的能耗數據進行采集與分析,出具《項目能耗審計報告》;若報告顯示設備待機功耗超標或年度能耗降幅未達15,項目需暫停驗收,企業需在30天內完成節能改造如更換低功耗部件、優化設備運行參數等),改造完成後重新進行能耗審計,直至達標方可進入終驗環節。“能耗審計不僅能確保項目符合綠色節能要求,還能為客戶提供能耗優化建議,幫助其降低長期運營成本。”智聯政務技術總監補充道,“我們調研發現,能耗達標的智慧城市項目,每年可為社區物業節省1015的電費支出。”
綠色節能條款的補充,迅速獲得行業內多家新能源企業的支持。國內領先的光伏企業“陽光電源”主動聯係起草小組,提出願為采用太陽能供電的智能設備提供技術支持;儲能企業“寧德時代”則表示,可聯合智能設備廠商開發適配的小型儲能模塊,進一步降低設備運行能耗。某新能源企業負責人在溝通中表示:“智慧城市與新能源技術的結合,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標準中新增綠色節能要求,為新能源技術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契機,我們願意積極參與,共同推動行業綠色轉型。”
除綠色節能條款外,小組還根據工信部最終意見,對草案進行了細節優化:統一各章節條款的表述規範,將此前“設備兼容”章節中“202x年12月31日前安裝的老舊設備”明確為“標準發布前已安裝並投入使用的老舊設備”,避免時間節點模糊;補充《綠色節能設備技術選型指南》,推薦符合能耗指標的芯片、傳感器等核心部件型號,為企業提供技術參考;邀請國家能源局專家對綠色節能條款的合規性進行審查,確保與國家“雙碳”政策保持一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7月20日,經過近一個月的終稿完善,《智慧城市建設行業標準》終稿正式定稿。終稿共分為8章38條,涵蓋“範圍”“規範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設備技術要求”“數據安全”“設備兼容”“服務質量”“項目驗收與監督管理”八大核心板塊,較最初草案新增“綠色節能”“應急處理”等關鍵內容;配套技術文件增至15份,包括《sp協議技術白皮書》《故障等級判定標準與案例手冊》《綠色節能設備技術選型指南》等,形成覆蓋“設備生產項目建設運維管理”全流程的規範體係。
林辰在終稿定稿會議上感慨道:“從去年8月啟動調研,到今年7月終稿完成,整整一年時間,我們經曆了12次重大修改、30餘場研討會,凝聚了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多方智慧。這份終稿不僅解決了行業長期存在的質量、兼容、服務痛點,還融入了綠色節能、應急處理等新要求,真正做到了‘既立足當下,又著眼未來’。”
此時,終稿已正式提交工信部,進入最終發布前的審批程序。行業內企業紛紛通過行業協會表達期待,多地市政部門也開始提前研究標準內容,為後續項目招標與建設做準備。林辰看著案頭厚重的終稿文本,心裡清楚:這份標準的發布,將為國內智慧城市建設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規範化發展機遇,而辰星科技,也將以標準踐行者的身份,繼續深耕智慧安防領域,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綠色化發展貢獻力量。
喜歡帶記憶愛你請大家收藏:()帶記憶愛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