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智慧城市產業聯盟”的首批項目在全國10個城市陸續啟動時,辰星ai研發中心的實驗室裡,一場持續了八個月的技術攻堅正迎來關鍵節點。淩晨三點,實驗室的燈還亮著,ai算法工程師們圍在大屏幕前,緊盯著不斷跳動的“故障預測準確率”數據——當數字最終穩定在95.2時,整個實驗室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工業設備故障預測算法”終於突破了最後一道技術難關。
“我們成功了!這個準確率,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18個百分點!”算法負責人陳默激動地揮舞著拳頭。他麵前的電腦屏幕上,顯示著某重型機械廠的設備運行數據:通過算法分析,係統提前72小時預測出了一台軋機的軸承磨損故障,不僅標注了故障部位,還給出了維修建議。“之前我們的算法在處理‘多變量耦合故障’時一直卡殼,現在通過引入深度學習的注意力機製,終於能精準定位故障根源了。”
這款“工業設備故障預測算法”的研發,始於半年前的一次客戶走訪。當時,辰星的工業互聯網團隊在與三一重工長沙工廠合作時發現,工廠的大型機械臂平均每季度會出現23次突發故障,每次停機維修都會造成至少50萬元的損失。“如果能提前預測故障,哪怕隻提前24小時,我們就能安排計劃性維修,避免停產損失。”三一重工的生產總監當時的感歎,讓林辰下定決心,讓ai團隊聚焦工業設備故障預測領域。
研發初期,團隊就麵臨兩大難題:一是工業設備的數據類型複雜,既有振動、溫度等實時傳感器數據,也有設備維護記錄、零部件更換周期等非結構化數據,如何融合多源數據進行分析是關鍵;二是不同行業、不同設備的故障模式差異大,算法的通用性難以保證。為解決這些問題,ai團隊聯合辰星工業互聯網事業部,收集了來自汽車製造、重型機械、電子元件等6個行業、2000多台設備的運行數據,構建了國內首個“工業設備故障數據庫”。
在算法模型設計上,團隊創新性地采用“卷積神經網絡n)+長短期記憶網絡st)”的混合架構:n負責提取傳感器數據中的特征信息,比如振動信號中的異常頻率;st則用於分析設備運行狀態的時序變化,捕捉故障發生前的細微趨勢。為了提升算法的通用性,他們還引入了“遷移學習”技術——將在某一行業設備上訓練好的模型參數,遷移到類似設備上,大幅減少新場景下的訓練數據需求和時間成本。
算法研發到第六個月時,團隊遇到了“準確率瓶頸”——無論如何調整參數,預測準確率始終卡在88左右,無法突破。陳默帶領核心成員連續一周住在實驗室,逐一排查問題。最終發現,是設備的“季節性乾擾數據”影響了模型判斷——比如夏季高溫會導致設備溫度傳感器數據偏高,容易被算法誤判為故障前兆。針對這個問題,團隊加入了“環境因素校正模塊”,通過實時采集溫度、濕度等環境數據,對設備運行數據進行動態校正,準確率終於突破90。
算法初步成型後,團隊選擇在三一重工長沙工廠進行試點應用。他們在工廠的5台大型機械臂上安裝了專用傳感器,實時采集振動、溫度、電流等128項數據,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傳輸到算法係統。試點第一個月,算法就成功預測出3次潛在故障:一次是機械臂的減速器齒輪磨損,一次是伺服電機的軸承老化,還有一次是液壓係統的密封件泄漏。工廠根據算法建議,提前安排維修,不僅避免了停產損失,還延長了設備零部件的使用壽命。
“以前我們是‘故障後維修’,現在是‘故障前預防’,設備故障率從之前的12降到了8.4,維修成本每月減少了30萬元。”三一重工的生產總監在試點總結會上,對算法效果讚不絕口,當場決定將算法推廣到工廠的20台核心設備上。
隨後,辰星的ai團隊又與比亞迪西安汽車工廠、中車株洲電力機車廠等製造企業達成合作。在比亞迪的汽車焊接車間,算法通過分析焊接機器人的電流波動、焊接溫度等數據,提前預測出焊接槍頭的磨損故障,將設備故障率降低32,焊接良品率提升2.5;在中車的機車組裝車間,算法成功預測出牽引電機的絕緣層老化問題,避免了機車出廠後的潛在安全隱患。
為了讓算法更好地服務客戶,團隊還開發了配套的“故障預測可視化平台”——客戶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端,實時查看設備的運行狀態、健康評分和故障預警信息,平台還會自動生成維修工單,推送至維修人員的移動端。平台還具備“故障溯源”功能,能分析故障發生的根本原因,為客戶提供設備維護優化建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算法大規模應用三個月後,辰星發布了《工業設備故障預測算法應用報告》:截至目前,算法已在12家製造企業的156台核心設備上落地應用,平均幫助客戶降低設備故障率30,減少停機時間40,節省維修成本2535。報告發布後,國內多家大型製造企業主動聯係辰星,希望引入該算法。
在辰星的季度技術成果發布會上,陳默向到場的客戶代表和媒體展示了算法的工作原理和應用案例。當大屏幕上播放著三一重工機械臂在算法預警下順利完成維修、恢複生產的畫麵時,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林辰在會上強調:“工業ai的價值,不在於技術多先進,而在於能否真正解決企業的痛點。‘工業設備故障預測算法’的突破,是辰星‘ai+工業互聯網’戰略的重要成果,未來我們還會繼續深化研發,推出更多貼合製造企業需求的ai解決方案。”
此時的辰星ai團隊,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研發部門,而是成為了推動製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力量。而林辰知道,這隻是辰星在工業ai領域的第一步——接下來,團隊還計劃研發“設備剩餘壽命預測算法”“生產質量優化算法”等更多產品,構建完整的工業ai解決方案體係,幫助更多製造企業實現“智能製造”,為中國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ai動力。
喜歡帶記憶愛你請大家收藏:()帶記憶愛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