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智腦科技b輪融資的喜訊還在ai創投圈發酵時,資本市場對辰星科技的認可也迎來了裡程碑時刻——2023年三季度末,隨著辰星發布亮眼的季度財報,公司股價在三個交易日內連續上漲,最終以每股108元收盤,總市值突破800億元,較反收購戰時的低點增長近70。與此同時,“2023中國科技企業百強榜”正式發布,辰星科技憑借在智慧城市、工業ai、新能源協同等領域的突出表現,首次躋身百強,位列第83位,成為榜單中最受關注的新銳科技企業之一。
辰星市值的突破,並非偶然。翻看最新季度財報,多項核心數據均印證了公司的高質量發展:營收同比增長45,其中智慧城市業務營收占比達52,海外業務營收同比激增300,慕尼黑智慧交通項目貢獻首筆收入;淨利潤同比增長58,毛利率提升至32,主要得益於工業ai算法、綠能固態電池等高附加值業務的收入占比提升;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8,新增專利申請63項,其中工業設備故障預測算法、遠程ai診斷係統相關專利達21項,技術壁壘持續加固。
“辰星的市值增長,本質是市場對其‘硬科技+場景落地’模式的認可。”國內某知名券商的科技行業分析師在研報中指出,“與其他科技企業不同,辰星不僅有底層技術研發能力,更能將技術快速轉化為可落地的解決方案,從智慧交通到工業ai,再到新能源協同,每一項業務都能找到清晰的市場需求,這種‘技術場景營收’的閉環,是其區彆於同行的核心競爭力。”
市值突破800億的消息傳來時,辰星科技的辦公大樓裡一片歡騰。員工們自發在茶水間貼滿了“市值破800億”的慶祝海報,技術部的程序員們還在內部論壇發起了“辰星下一個目標:千億市值”的討論,大家的熱情與信心空前高漲。林辰在全員郵件中寫道:“800億市值不是終點,而是我們向更高目標邁進的起點。這份成績,屬於每一位為辰星奮鬥的同事,也屬於支持我們的股東與合作夥伴。未來,我們要繼續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產業協同為抓手,在科技賦能實體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就在辰星慶祝市值新高的同時,國內科技領域的頂級盛會——“2023中國科技產業峰會”向林辰發出了邀請,邀請他作為新銳科技企業代表,在峰會上分享辰星的發展經驗。這場峰會彙聚了國內科技百強企業的負責人、行業專家、投資機構代表,是科技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交流平台之一。
峰會當天,林辰身著深色西裝,走上主論壇的演講台。台下座無虛席,華為、騰訊、阿裡等科技巨頭的高管,以及多位院士、地方政府領導都在認真傾聽。林辰沒有開篇就談市值,而是從三年前辰星拒絕約翰低價收購的經曆說起:“當時有人問我,為什麼不接受外資的注資?我的答案是,辰星要走自己的路——一條以自主技術為核心、以產業協同為支撐、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的路。這三年,我們始終堅守這個方向,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隨後,林辰詳細分享了辰星的“三大發展經驗”:
第一,“技術研發要紮根場景”。他以工業設備故障預測算法為例,講述了團隊如何從客戶需求出發,解決製造企業的停機痛點,最終實現技術落地與商業價值的雙贏。“脫離場景的技術研發,就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辰星的每一項技術,都源於客戶的真實需求,這是我們能快速將技術轉化為營收的關鍵。”
第二,“產業協同要開放共贏”。林辰提到了辰星與綠能科技的協同、與智腦科技的生態聯動,以及“智慧城市產業聯盟”的成立。“一個企業的力量是有限的,隻有聯合產業鏈上下遊,共享資源、共建標準,才能在全球競爭中占據優勢。辰星的目標不是‘獨大’,而是‘共強’,我們希望通過開放的協同模式,帶動更多企業一起發展。”
第三,“企業發展要兼顧社會責任”。他分享了辰星慈善基金的“鄉村科技教育計劃”和遠程ai診斷係統在西部的落地情況:“科技企業不僅要追求商業利益,更要承擔社會責任。用技術幫助鄉村孩子接觸科技、用ai解決偏遠地區看病難問題,這些事情雖然不能直接帶來營收,卻能讓科技更有溫度,這也是辰星發展的重要意義所在。”
演講結束後,峰會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在互動問答環節,有觀眾提問:“辰星未來如何應對全球科技競爭的挑戰?”林辰堅定地回答:“核心還是靠自主創新。我們計劃未來三年將研發投入提升至營收的15,重點突破工業ai大模型、固態電池材料、智慧城市操作係統等關鍵技術;同時繼續深化全球化布局,在歐洲、東南亞建立更多研發中心和業務據點,用自主技術打開國際市場。”
峰會結束後,多位行業大佬主動與林辰交流。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辰星在智慧城市與工業ai的結合上做得很好,未來雙方可以在技術研發、項目落地等方麵展開更多合作。”某地方政府領導也向林辰發出邀請,希望辰星能將智慧交通、遠程ai診斷等解決方案引入當地,助力地方產業升級。
當天晚上,“林辰中國科技產業峰會演講”的話題登上了熱搜,相關視頻播放量超過500萬次。網友們紛紛留言:“辰星的發展經驗值得更多科技企業學習”“用技術服務實體經濟,這才是科技企業該有的樣子”“期待辰星早日躋身千億市值俱樂部”。
回到公司,林辰看著辦公大樓裡依舊亮著的燈光,心中充滿了感慨。從一家初創企業到市值800億的科技百強企業,辰星走過了一條充滿挑戰卻堅定的道路。但他知道,這隻是開始——未來,隨著工業ai大模型的研發、海外業務的拓展、ai生態的完善,辰星還有更大的目標要去實現。他相信,隻要團隊堅守初心、持續創新,辰星必將在科技賦能實體的道路上,創造更多屬於中國科技企業的輝煌。
喜歡帶記憶愛你請大家收藏:()帶記憶愛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