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商界大佬或明星朋友圈‘種草’的人,抱著好奇或跟風打卡的心態,陸續來到鴻運。
“聽說七樓的淮揚菜,俞師傅的雕花絕了!獅子頭入口即化!”
“六樓火鍋!那個菌湯,鮮掉眉毛!明星同款!”
“三樓平價小炒居然也這麼好吃?那個‘鴻運小炒肉’,鍋氣十足,下飯神器!”
真實的、充滿感染力的評價開始在街頭巷尾、網絡論壇、本地生活app上發酵,鴻運飯店不再是那個徒有龐大軀殼、暮氣沉沉的老字號,它變得鮮活、誘人,充滿了令人探究的美食秘密。
開業第五天,中午。
三樓大廳已坐滿了八成,五樓的熱炒區人聲鼎沸,鍋勺碰撞聲、食客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充滿了煙火氣,六樓的包間早已預訂一空。
後廚如同一個高效運轉的精密機器。
切配聲、炒菜聲、傳菜員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伊毅的身影在各個關鍵節點穿梭。
他站在灶台旁,盯著廚師的火候,聲音沉穩:
“油溫再高五分,下蔥段要快!要聽見那一聲‘滋啦’!”
話音剛落,廚師依言操作,濃鬱的蔥香瞬間爆出,伊毅微微點頭。
剛轉身,他又走到粵菜蒸櫃旁,掀開一個蒸籠看了看裡麵晶瑩剔透的蝦餃,用手指感受了一下蒸汽的溫度:
“火候正好,再三十秒,準時出籠!時間差一秒,口感天壤之彆!”
經過幾天的磨合,幾位主廚對伊毅心服口服。
他或許刀功、顛鍋等“硬功夫”仍需時日打磨,但他對味道那神乎其技的把握、對火候分毫不差的精準判斷、對食材特性深入骨髓的理解,以及對整個廚房節奏的超強掌控力,讓這些浸淫廚藝數十年的老師傅都不得不歎服。
他的指令清晰、直接、切中要害,總能讓他們發揮出超越平時的水準。
香飄千裡,鴻運之名再起。
開業第七天,周末。
鴻運飯店迎來了真正的爆滿。
從一樓飄著醇香的咖啡廳、排著長隊的外帶奶茶窗口,到三樓沸騰喧鬨的平價炒菜區,五樓煙火升騰的火鍋大廳,七樓以上定位中高端的特色菜包間,甚至十樓以上需要提前數日預定的藥膳私宴……
每一層都人聲鼎沸,座無虛席。
飯店門口破天荒地排起了長隊,取號機吐出的號碼紙已經排到了三位數。
等位的客人也不急躁,或捧著鴻運特供的免費花果茶,或翻看著製作精美的分級菜單,議論著待會兒要點什麼。
空氣中彌漫著從各個樓層廚房飄散出的、複雜而誘人的香氣,它們交織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無法抗拒的吸引力,牢牢抓住了每一個路過行人的嗅覺神經。
“老公,就是這裡!我閨蜜說他們家菌湯火鍋絕了!排兩個小時也值!”
“爸,您不是念叨正宗的蔥燒海參嗎?今天帶您來嘗嘗,六樓,訂到了小包間!”
“聽說鴻運的早餐包子也是一絕?明早來排隊!”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停車場裡出現了不少外地牌照的車輛。有周邊城市的食客專程驅車而來,隻為品嘗那口傳說中的“鴻運味道”。
“我們從臨州過來的,看了美食博主的視頻,忍不住了!”
“運城鴻運飯店?老字號新招牌?網上吹爆了,必須來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