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連續數日廢寢忘食的研究和上百次配比試驗,期間經曆了無數次膠體渾濁、固化不全、脆性斷裂等失敗,伊毅終於捕捉到了那個關鍵的平衡點。
這一天,當又一罐新型樹脂從固化爐中取出,冷卻後進行性能測試時,結果讓在場包括顧宏斌在內的所有人都震驚了。
“抗拉強度,比我們原來的配方提升了108!”
負責檢測的工人看著儀器讀數,聲音都有些顫抖。
“韌性指標,提升了295!幾乎三倍!”
另一項關鍵測試結果出來,車間裡響起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
嘶~嘶~嘶~
顧宏斌拿著那截用新樹脂製成的竿胚樣品,用力彎折,感受到那遠超以往的彈性和恢複力,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狂喜:
“伊毅!這……這你是怎麼做到的?!這性能,絕對趕上國外那些頂級品牌用的特種樹脂了!”
伊毅擦了擦額頭的汗,雖然疲憊,但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隻是調整了一些輔助材料的比例和固化流程,運氣比較好,碰對了方向。”
他謙虛地沒有深入解釋那些複雜的材料學原理和實驗設計思路。
【科研】熟練度+1!
這次成功實驗加了1點,這次突破性的成功,直接就增加了1點熟練度,而不再是10次實驗才加1點了。
給他帶來的內心成就感遠非一點熟練度可比。
新型高強度高韌性樹脂的研製成功,極大地鼓舞了伊毅,也徹底折服了廠裡的老師傅們,顧宏斌當即拍板,下一批中高端魚竿就試用這種新樹脂。
解決了樹脂的核心問題,伊毅並沒有停下腳步,趁熱打鐵地憑借著初級【科研】技能帶來的清晰思路,將目光投向了之前“刷”過熟練度的另外三道工序。
首先是最複雜的導環纏繞工序。
他利用新樹脂的優異性能作為基礎,重新分析導環受力,通過建立簡單的力學模型,他發現原有的纏繞方式和膠粘區域分布存在應力集中點。
他設計了一種漸變密度的纏繞方案,並在關鍵受力點增加了局部加強,同時優化了導環支架與竿體的貼合度。
接著是手柄,結合人體工學數據和大量握持測試反饋,廠裡的工人全部都派到後院釣魚,成了他的免費測試員。
對現有手柄的弧度、粗細、材質軟硬度進行了微調,使其長時間握持更舒適,發力更順暢。
最後是輪座,他重點優化了輪座與竿體的連接結構,增加了一個小小的仿生鎖緊設計,使得安裝更便捷,鎖緊更牢固,同時在頻繁調整魚輪位置時也能保持穩定。
對輪座內部的軸承選型和排列也提出了改進意見,以降低轉動摩擦。
這些改進,單獨來看,或許不如樹脂配方的突破那樣震撼,但每一項都直指用戶體驗的痛點,伊毅通過嚴謹的實驗和對比測試,驗證了每一項優化的效果。
“伊毅,你這腦袋是怎麼長的?”
顧宏斌看著顧雲帆提交的厚厚一疊改進報告和測試數據,感慨萬分:
“導環纏繞優化後,模擬測試顯示壽命預計能提升70以上;新手柄的握持疲勞度降低了將近80;新輪座的穩定性和順滑度也提升了75左右。
這些改進加起來,對我們魚竿整體品質的提升,簡直是脫胎換骨啊!”
“嶽父您過獎了,我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了一些細微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