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諾道50號。
鱷魚恤大廈。
頂樓的董事長辦公室。
“我想讓晨星投資轉型,正式進入證券行業。”
秦迪開門見山。
“不過我也查過,在港島申請證券牌照流程太繁瑣。”
“不如直接收購一家已有的證券公司。”
“彆的都不重要,我隻要證券牌照,越齊全越好。”
“你去查一查,有沒有合適的公司。”
在這個年頭的港島,
大大小小的證券公司並不少,很多小型公司的資產也就一兩千萬。
投資公司和證券公司完全是兩個概念。
“投資”二字聽起來高大上,但其實隻要願意,哪怕拿來賣電風扇也沒人管。
證券公司則不同。
擁有全套牌照的證券公司,可以在港島為普通民眾提供股票、期貨、融資等服務。
就像秦迪第一次在九龍交易所買賣股票時,是通過彙豐銀行的證券部門完成的。
這類型證券公司承擔的職能,和彙豐差不多。
但相比之下,普通證券公司的手續費和傭金更低。
當然,手續費低了,安全性與實力自然也差一些。
比起像彙豐這種金融巨頭,普通公司的確遜色不少。
過去半個月,晨星投資靠著秦迪的操作,資金規模已經回到一億港幣上下。
單從資金來看,收購一家運營良好的中大型證券公司完全沒問題。
可秦迪並不打算這麼乾。
如果直接買下一家優質公司,成本太高,對他來說並不劃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相信,自己一個人就能撐起一家證券公司。
他需要的隻是能做事的人,能堅決執行命令的團隊。那些核心骨乾,可以在公司站穩腳跟後再慢慢挑選。
現在手頭的資金,足以撐起初期的運營。
再者,他還能從彙豐拿到十倍杠杆的配資,資金鏈並非當前最大的問題。
相比之下,一張齊全的證券牌照才是當務之急。
花高價收購成熟的公司,不但難談,還不一定有合適的目標。與其如此,不如直接拿下牌照來得實在。
梁安德沉吟片刻。
“老板,稍等一下,我去取份資料。”
秦迪點頭示意。
不多久,梁安德拿著文件夾,再次回到42樓。
神情輕鬆,嘴角藏不住笑意。
“boss,找到了一家小證券公司,特彆合適。您看看,這家叫福德證券!”
說完,他將文件遞了過去。
福德證券,由章遠創辦,成立於1971年,曾管理過四千萬港幣資產。
但1976年一場突發股災,令其元氣大傷,後續又接連投資失利,股東紛紛退資。
如今隻剩不到三百萬資金,苦苦支撐,瀕臨破產。
最關鍵的是,它的資質太完整了。
證券承銷、保薦、經紀、自營、谘詢、財務顧問、資產管理、融資融券……
幾乎所有能申請的牌照,它全都有。
當年創始人野心不小,該準備的全都準備了。
喜歡港片:78年,我先賺它一億!請大家收藏:()港片:78年,我先賺它一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