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加上和記黃埔,資金總額也才不到21億港幣,在他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他在高·盛賬戶裡的錢,雖然有一部分已經被凍結,用來覆蓋彙豐銀行的授信額度。
但還有差不多10億美元沒動。
10億美元,相當於60多億港幣。
對比之下,5.77億港幣根本不算什麼。即便是21億港幣,也才10億美元的三分之一多一點。
“先不動和記黃埔的錢,其他的全部轉出來,打進彙豐的特彆賬戶。”
“過幾天我要去一趟米國。”
“這些錢到時候會用上。”
港島的金融市場實在太小了。
藿一東等人的9億港幣,加上兩隻基金的5億港幣,很難在港島市場賺到大錢。
不是資金少,而是這筆錢對現在的港島金融環境來說,實在太大了。
現在港島股市每天的成交額,不過四到五個億港幣。
如果一天內有超過一億港幣的資金流入,就能引起市場波動。
一億港幣就能產生這麼大影響。
十幾億砸進去……
後果可想而知。
所以從一開始,秦迪就沒打算在港島用這些基金資金賺大錢。
一直以來,他隻讓張嘉俊和張道奇動用一億港幣左右的資金規模,在港島市場操作。
若想賺錢,若想讓基金客戶滿意,還是要看國際金融市場。
或者尋找其他類型的投資機會。
秦迪手下的兩隻基金,總共募集了五個億。他把其中一億留在福德證券,交由張艾嘉和張道奇負責投資管理。
其餘的四億港幣,加上九大亨投入的九億港幣,他準備帶到國際市場去運作。
紐約是個目標。
倫敦也是。
紐約金融市場的日交易額已經達到了四五十億美元,倫敦的金融市場每日交易量也有二十多億英鎊。
十幾億港幣換成美元和英鎊,不過一兩個億而已。
放在這樣的大市場裡,就像往水裡扔了兩塊小石頭。
能激起一點水花。
但遠不足以攪動整個池塘。
安排好梁安德之後,秦迪翻看了華·夏星傳媒的最新報表。
在他掌控的眾多公司中。
最讓他上心的,是和記黃埔。
這是一家實業巨頭,掌控它,等於握住了港島四分之一的實業命脈。
其次看重的是福德證券。
這是他手中的金融工具。無論是拓展人脈,還是獲取巨額利潤,都離不開這家牌照齊全的金融機構。
第三則是華·夏星傳媒。
這是他的發聲器,是他布局輿論控製的核心。
未來,他計劃將所有公司整合進和記黃埔。
唯獨有兩家會保持獨立運營。
一家是福德證券。
另一家就是華·夏星傳媒。
從這也可以看出,他對傳媒公司的重視程度。
從報表來看:
《天天日報》和《漫威日報》這兩份報紙,在港島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日銷量平均突破一萬份。
已經成為該地區最大的報業集團。
此外,《秦迪》財經雜誌上市一個多星期,作為半月刊,一個月出兩期。
到現在隻出了一期,但成績不錯。
在港島銷量達到十五萬份,整個東南亞加港島的總銷量,已經突破三十八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