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新總督處事溫和,對港島和華人相對友善。
到時候凱拉的機會必然更大。
這麼一想,秦迪越琢磨越覺得這事大有可為。
嗯……今晚回去,先把她睡了。
再問問她本人的想法。
心裡有了主意,秦迪便繼續應付眼前的場麵。
他出現在這裡的原因很簡單。
就像那四位司長熱情邀請的一樣,他們四人一同登門,秦迪要是還不答應,就顯得太不給麵子了。
再說,大家都是互相捧場的,誰也不會跟笑臉人過不去。
港島離回歸還有十幾年,這期間他還要在這邊長期發展,和港府打交道的機會多的是。
要是現在把關係搞僵了,吃虧的還是自己。
所以,當華人大亨們聚在包玉港餐廳,還沒等秦迪開口時,四位司長已經親自上門邀請。
秦迪最終還是答應了。
他帶著一眾華商,在四位司長陪同下,重新回到亞厘畢道的港督府。
對於這樣的待遇,秦迪心裡還有點不太滿意。
可其他華商,包括包玉港在內,反應卻完全不同。
他們全都感到震驚,甚至有些自豪。
什麼時候,華人在這座城市的分量已經這麼重了?
華人首富,竟然需要港府四位大人物親自出麵才能請得動。秦迪的麵子,實在太大了。
連當年的何爵士都沒這麼風光。
如今,港府四巨頭親自登門請秦迪,這件事之後,包玉港也徹底對秦迪心服口服。
連何爵士當年都未曾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說起何爵士,這個人不得不單獨提一提。
他是港島開埠以來的第一位首富。當年,港島人若想嘲笑某人不自量力,常常會說一句:“你當自己是何冬嗎?”
這個“何冬”,就是如今港島四大家族之一——何家的創始者,也是賀宏燊的曾祖父。
至於姓氏為何從“何”變成了“賀”,自然是因為某些特殊的曆史原因。
這位何爵士,堪稱傳奇。更難得的是,他身為歐亞混血,卻始終以華人自居。
從行為舉止到立場態度,他比許多土生土長的華人都更像華人。
他甚至有兩個兒子,在抗戰時期北上參戰,最後英勇犧牲。
他是第一位入住太平山的華人,也是第一位真正打破“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一歧視性禁令的人。
以他的外貌、背景和血統,其實完全可以在英資財團中擔任要職。
如果你看過他的照片,就知道他幾乎和洋人無異……
但他選擇了華人這一邊,從一而終。這或許與他那位華人母親的教導密不可分。
正因如此,他在港人中贏得了極大的尊敬。
這也是為何“何家”能成為港島第一望族的根本原因。
而如今,
包玉港漸漸覺得,秦迪在港島的影響力,已經隱隱有當年何爵士之勢。
何爵士直到1956年才去世,在場不少年過半百的華商,都曾親眼見過他當年的風采。
因此,與包玉港持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隨著這種共識逐漸形成,越來越多華商開始圍繞在秦迪身邊,酒會上的存在感極高。
這又自然吸引了大量賓客的目光,而這些目光最終又被秦迪身旁的港府四大要員所吸引。
於是,整個酒會的焦點,不知不覺都集中在了秦迪這一圈人身上。
港督麥理浩與安妮gong主很快也注意到了這一異常情況。
當得知是秦迪到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