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那部《包青天》一經播出,幾乎讓整個時代為之沸騰。
在眼下這個七九年,哪怕沒有當年那批演員,秦迪也相信,依然能引發類似的轟動。
有人常說,是演員成就了作品。但秦迪一直覺得,有時候是作品造就了演員。
沒有《英雄本色》,就沒有經典的小馬哥。沒有小馬哥,也未必能成就那部電影。
演員成就作品,還是作品成就演員?
這個問題,本就沒有標準答案。
秦迪沒有讓環球電視台去尋找當年的那批演員。那些人現在大多還是少年,或者年紀尚輕,根本撐不起當年那種氛圍。
索性就用當下合適的人選。
這部劇隻要做到兩點,收視率就不會差。
第一,是包公的塑造。
九十年代那一版的包公演員,是舞台劇出身,所以表演極具氣勢,語言充滿節奏感,完全符合觀眾對這位清官的想象。
秦迪在劇本中明確要求,選角必須優先考慮有舞台劇背景的演員。
隻要演出那份威嚴感,再加上幾句有力的台詞演繹,那種濃烈的戲劇風格,正是當年包公形象深入人心的關鍵。
第二,是劇情。
九十年代版《包青天》的成功,還在於它融合了懲惡揚善的主線與刑偵推理的元素。
隻要保留這兩個核心,哪怕提前十幾年拍攝,也不會缺乏吸引力。
這個時代的觀眾,還沒經曆過九十年代那種電視劇井噴期,對新鮮內容特彆敏感。
聽完秦迪的解釋,韋建邦和黃夕照連連點頭。
交代完這件事,秦迪看了看時間,宣布會議結束。
在座的集團高管們陸續起身離開會議室。
隻有梁安德留了下來。
金東超市、魯班地產、怡和機械集團、怡和汽車集團的幾位負責人,也紛紛留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因為他們知道,接下來,是關於和記黃埔集團的另一場重要會議。
這就是秦迪把嫡係公司高層召集到和記黃埔中芯大廈開會的原因。
他們開完了自己的會議之後,
接下來就是和記黃埔集團的正式會議。
不一會兒,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各個業務板塊的負責人陸續到場。
人數相當多,整個會議室坐得滿滿當當,一眼掃過去,至少有四十人。
可見和記黃埔的業務布局有多廣,幾乎覆蓋了整個港島的各行各業。
目前,和記黃埔還沒有總經理一職。
各部門負責人各自管理好自己的板塊,再向梁安德彙報。
梁安德整合之後,再統一向秦迪彙報。
這樣的管理方式效率並不高。
但眼下,秦迪還沒找到合適的人來統管整個集團。
隻能暫時維持現狀。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集團最近一係列的合並和融資動作。”
秦迪指著身旁留下的四位原嫡係成員說道:“他們今後就是和記黃埔的一員了,大家歡迎。”
掌聲立刻響起,響亮而整齊。
這份熱情並不意外。
之前集團內部進行過一輪清洗,怡和財團和一些洋人體係的高管已經不在其列。
能留下來的,不是識時務者,就是有真本事的人。
他們都很清楚,現在的老板不容挑戰。
喜歡港片:78年,我先賺它一億!請大家收藏:()港片:78年,我先賺它一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