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1979年,鬼佬們還在做最後的掙紮,幻想著能在港島繼續掌控下去。
等再過五六年,他們才會意識到,自己終究無法繼續統治港島。
那時候才會放鬆對港商的限製。
所以你才會看到,後來港商紛紛開始接觸內陸,都是在那個時間段之後。
不是因為他們突然愛國了。
是因為鬼佬不再阻止他們愛國,愛國這件事,也變得不再危險了。
在那之前就敢靠近北邊的,隻有藿一東和曾先梓。
現在又多了個秦迪。而且港府也拿他沒辦法,不能像過去那樣去限製前兩位那樣限製秦迪。
港府其實挺頭疼的。
看著李查斯那副“你到底懂不懂事”的表情,秦迪笑了笑,說:
“我知道為什麼會被卡住。也明白港府為什麼限製我。但我必須強調,如果我的汽車工業園能發展起來,對整個港島和港府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大家都知道,我們港島因為地理和資源的限製,即使搞工業,也隻能做輕工業。”
“但輕工業賺不了大錢,隻能做代工。要想提升港島經濟,除了金融、貿易和旅遊,最好的選擇就是發展幾個重工業項目。”
“汽車工業就非常合適。”
“它對資源的需求不高,而且在港島搞汽車工業,還能借助北邊的人口紅利和資源優勢。”
“和記黃埔汽車事業部今後所有的汽車,都會在港島完成組裝,資金和技術也都會留在港島。納稅和優質崗位,也都落在港島。”
“隻要發展起來,好處數都數不完。我這麼做,不是為了北邊,是為了港島的經濟,是為了港府未來的稅收。”
“你們明白嗎?”
麵對秦迪這一番分析,雖然道理清晰,但現場的氣氛依舊沉重。
如果港島真能建立起汽車工業,那些官員的功勞簿上必然要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可現實是,無論港督麥理浩,還是所謂的四大家族,都有任期限製。
等到他們調任離開,港島的汽車產業才見成果,他們也享受不到其中的紅利。而如果中途失敗,或者出了差錯,鍋肯定會落在當初拍板的這些人頭上。
更棘手的是,倫敦對北方的態度始終模糊不清。
在這種“多做不如少做”的心態下,哪怕麥理浩算是親中的港督,也選擇明哲保身。
所以,秦迪提交的汽車工業園計劃,才會一直被擱置。
如果不是他在倫敦的關係夠硬,又綁定了港島大半個上層,換作彆人來申請這個項目。
彆說被拖延,恐怕連討論都不會有,直接就被否決了。
秦迪一眼就看出李查斯的態度,也不再多說。
他不急,隻笑著開口:“我懂了。不過不用太久,一個月內,你們就會通過了。因為我聽說了一些消息,倫敦那邊的風向要變了。”
隨著東米兩國去年正式建交,今年兩國關係會逐步走向正常化。
上麵的風向一變,下麵自然也會動。
在這個世界線裡,麥理浩會在今年訪問北方。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元朗汽車工業園的申請,通過隻是時間問題。
秦迪有這個耐心。
畢竟前期的技術準備,加上鵬城那邊的產業鏈配套,都需要時間。
喜歡港片:78年,我先賺它一億!請大家收藏:()港片:78年,我先賺它一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