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業還有二十年的黃金期,在另一個時間線上,港島的很多富豪正是靠它發家。
秦迪當然不會錯過。
第三是百貨零售。
內地最先開放的行業裡,就包括百貨零售。
估計明年之後,金東百佳和屈臣氏就能進入內地市場,迅速擴張。
除了這三大重點。
集團其他部門,隻要維持穩定發展,就能支撐整體業績持續增長。
因為這個時代,本身就充滿機會。
就在剛剛過去的1978年。
中東產油大國波斯的局勢進一步惡化。
罷工浪潮此起彼伏,整個國家經濟陷入停滯,多個關鍵行業全麵停工。
比如,三萬七千名煉油廠員工集體罷工,直接導致石油產量驟降。
從每天六百萬桶,暴跌到僅一百五十萬桶,連出口都不得不中斷。
理論上,目前波斯石油在全球市場中的占比大概隻有百分之五。
如此低的比例,即便出現供應中斷,隻要其他產油國稍作調整,國際石油公司稍微配合一些,應該不會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
然而係統提供的“劇本”顯示,第二次石油危機的確在今年爆發。
這背後,顯然少不了石油利益集團的推波助瀾。
自從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後,歐洲的北海、米國的德克薩斯與阿拉斯加、紅熊的西伯利亞、拉丁美洲的墨西哥與委內瑞拉等地紛紛崛起,成為除沙漠產油國外的重要供應力量。
從這個角度看,全球能源市場並不缺油。
但按照係統所說,第二次石油危機即將到來。
因此,進入1979年4月後,秦迪開始在歐洲與米國的期貨市場逐步建倉,買入石油多頭頭寸。
這次操作動用的是他個人基金、天庭會以及福德證券的資金。
他也沒忘記照顧和記黃埔的股價。
他讓和記黃埔在尤金島地區的油田中,也入股了一部分。
這片油田已經進入開發階段,最快8月便可出油。
石油公司早已成立,名為太平洋能源公司。
一家位於大西洋墨西哥灣的公司,卻叫太平洋……小飛鞋對此表示不解,覺得名字有點怪。
這片優質油田的產權和股權極為複雜,秦迪作為發起人目前隻占40。
其餘股份由高盛、洛克菲勒、摩根、赫斯特、小飛鞋本人,以及查爾斯王儲等人瓜分。
雖然利益被稀釋了,但好處也很明顯——除了最初買下油田的錢,秦迪之後沒再投入一分錢,也不需要參與運營,每年坐等四成利潤入賬即可。
這也是無奈之舉。
畢竟油田在大西洋海域,如果它在港島近海,秦迪絕不會讓外人染指利潤。
但現實是,港島根本就沒有油田……
“港島幾乎沒有能源產業,可以說幾乎為零,連成品油都依賴進口。”
在和記黃埔集團中芯大廈,梁安德向秦迪彙報,“整個港島,隻有怡和財團旗下的怡和能源,在桃花屯有一個煉油廠,產能極低,主要生產煤油。”
“汽車使用的汽油,各類機械所需的潤滑油,全都依賴進口。”
“主要從米國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