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股市指數,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製的,反映股票市場變化的重要參考數據。
通過它,投資者可以評估自己的收益,也能預判市場的走向。
同時,也被媒體、企業高管、甚至政界人士廣泛引用,作為判斷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的重要依據。
指數的計算方法大致有三種:相對法、綜合法、加權法。通常做法是將報告期股價與基期價格進行比較,再乘以基期指數值,得出當期的股票指數。
世界上知名的股票市場指數包括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還有源自道·瓊斯方法論的日經225指數等。
恒生指數雖然在港島本地廣為人知,但由於港島整體股市規模有限,放到全球來看,影響力並不算大。
秦迪其實早就萌生過關於股票指數的想法。
他希望在恒生指數之外,再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福德指數”或者其他什麼名字的指數。
畢竟港島緊鄰未來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甚至可能成為第一大經濟體的門戶,這樣的指數未來可以覆蓋整個東國。
一旦實現這個目標,
秦迪在亞洲乃至全球的金融版圖,將擁有堅實的基礎。
但要構建一個完整的股票指數體係,需要大量高端人才支撐。
港島在這方麵資源稀缺,有限的專家早已被恒生或彙豐網羅一空。
沒有專業團隊支撐,指數就缺乏權威性與公信力。
因此,秦迪始終未能在港島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指數係統。
這次,他打算換個思路。
先在倫敦推出一個股票指數,等建立一定知名度後,再換個名字帶回港島使用。
同時,借助倫敦龐大的金融人才儲備,完善整個指數的運行機製。
而且,秦迪判斷,現在正是在倫敦推出新指數的最佳窗口期。
歐洲多國因種種原因,尚未有能代表本國市場的權威指數,英、法、德皆是如此,這正是切入的好機會。
如果《金融時報》能抓住這個機會,推出的指數勢必在全球範圍內產生深遠影響。
大衛與秦迪都沒有想到,現實中,《金融時報》確實在1984年推出了這個指數——著名的富時100指數ftse100)。
富時100指數追蹤的是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最大100家公司,被視為陰國經濟的風向標,也是歐洲最重要的市場指標之一。
而如今,因為秦迪的介入,這個指數提前五年誕生。
在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的當下,它的出現和推廣意義非凡!
正當大衛還在思索秦迪的意圖時,一直站在旁邊沉默不語的威廉突然開口:
“結果出來了,選舉結果要公布了。”
原來,旁邊的電視一直開著,隻是調低了音量。
bbc正在直播國會議長宣布大選結果的畫麵。
毫無懸念,
撒爾切夫人贏得了這次選舉。
她的上台,
預示著陰國將啟動一輪深度的社會與經濟改革。
這是她在競選期間就反複強調的核心主張之一。
她領導下的保守讜,這次行事出人意料地激進。
剛上台,第一招便是推進全國國企私有化或股份化改革。